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的隐喻现象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12 04:10

  本文关键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的隐喻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政治语篇中隐喻的使用状况。2004年,斯坦贝克在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批评性隐喻分析,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隐喻,综合利用批评话语分析、认知语言学、语用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隐喻,旨在揭示政治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态度和信念。在政治语篇的隐喻研究领域,汉语研究比英语研究起步晚,其数量更少。本文试图从批评性隐喻分析角度对《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由于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高频度化,要穷尽汉语语料中的每一个隐喻现象是不可能的。本研究聚焦语料中存在的主导概念隐喻和特色隐喻,并分析其潜在的隐喻功能,揭示政治语篇背后所隐藏的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同时,指出影响某些隐喻的其他因素,如认知因素、语用因素、历史和文化因素。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中的隐喻现象。用Word 2007确定潜在的隐喻关键词,并用图表来反映各种隐喻十年来的发展规律;利用Excel 2007工具计算出标准化频率,确定隐喻性表达所占的比例。通过分析,整理出报告中存在的六类隐喻,分别是建筑隐喻、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家庭隐喻、植物隐喻、圆圈隐喻。其中,建筑隐喻、旅程隐喻和战争隐喻是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三种隐喻模式。这些隐喻的使用表明,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当前任务是发展经济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来往,尤其是与发达国家间的往来。同样,从家庭隐喻、植物隐喻、圆圈隐喻在《政府报告》中的使用,可以看出中国政府的内外政策、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本文作为研究概念隐喻与政治语篇关系的尝试之一,旨在发现政治语篇中的隐喻及其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同时,希望本文对批评性隐喻分析理论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支持,对政府更好地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以及民众更好地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隐喻 批评隐喻分析 意识形态 政府工作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9-13
  • 1.1 Research Background9-10
  • 1.2 Research Objectives10-11
  • 1.3 Research Significance11
  • 1.4 Organization of the Research11-13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3-32
  • 2.1 Traditonal Metaphor Theory13-15
  • 2.1.1 Comparison Theory and Substitution Theory14
  • 2.1.2 Interaction Theory14-15
  • 2.2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15-22
  • 2.2.1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17-18
  • 2.2.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eptual Metaphor18-22
  • 2.3 Metaphor and Thought22-25
  • 2.3.1 Metaphor, Ideology and Thought22-23
  • 2.3.2 Metaphor and Pragmatics23-25
  • 2.4 Conceptual Metaphor in Political Discourses25-27
  • 2.5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27-32
  • 2.5.1 Introduction of CMA27-28
  • 2.5.2 Procedures of CMA28-30
  • 2.5.3 CMA in Political Discourses30-32
  • Chapter Three Research Design32-35
  • 3.1 Research Questions32
  • 3.2 Data Collection32-33
  • 3.3 Method of the Research33-35
  • 3.3.1 Quantitative Analysis33
  • 3.3.2 Qualitative Analysis33-35
  • Chapter Four Data Analysis35-75
  • 4.1 Dominant Metaphors in the Reports35-63
  • 4.1.1 Building Metaphor35-41
  • 4.1.2 Journey Metaphor41-45
  • 4.1.3 War Metaphor45-51
  • 4.1.4 Family Metaphor51-55
  • 4.1.5 Plant Metaphor55-60
  • 4.1.6 Circle Metaphor60-63
  • 4.2 Ideological Function of Metaphors Adopted in Political Discourses63-68
  • 4.2.1 Function of Information Selection63-64
  • 4.2.2 Function of Emotions Arousing64-66
  • 4.2.3 Function of Cohesion66-68
  • 4.3 Multipl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Choice of Metaphors68-75
  • 4.3.1 Cognitive Motivation68-69
  • 4.3.2 Pragmatic Motivation69-72
  • 4.3.3 Culture and History72-75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75-78
  • 5.1 Main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75-76
  • 5.2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76-77
  • 5.3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es77-78
  • Bibliography78-83
  • Appendix83-8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84-86
  • Acknowledgements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生;;谈谈 metaphor 的结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1年06期

2 张杰;朱亚梅;;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 in Literature Works and Life[J];快乐阅读;2011年26期

3 潘丽霞;;A study of time-space metaphor[J];青春岁月;2012年16期

4 张积模;;浅析metaphor[J];英语知识;1998年09期

5 钟明国;隐喻与“metaphor”含义的对比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范铎;;Metaphor Translation:A Cognitive Linguistic Approach[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年01期

7 李凡凡;;On Animal Metaphor[J];科技信息;2007年03期

8 贾燕梅;;The Complexity of Metaphor[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5期

9 贺华丽;;Working Mechanism of Metaphor Based on 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J];科技信息;2008年33期

10 王晶;;Metaphor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An Overview of Metaphor Research[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李妙;;隐喻力、创造力与儿童教学(英文)[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安虹;;A Comparative Study of Bird Metaphor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oetry[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4 毛永波;;隐喻扩展与义项建立[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5 汤漫江;;A Contrastive Study on Information Transferenc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An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A Tale Of Two Cities[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05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郭爱萍;明喻和隐喻的心理语言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3 孙毅;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尹丕安;R-A-C-C架构:《圣经》隐喻阐释的语用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辛;唐诗中花的概念隐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李颖;汉语“裸X”构式的多重压制模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葛欢欢;认知语言学理论框架下的隐喻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康永梅;内蒙古草原歌曲歌词中隐喻表达的认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王小芳;批评隐喻分析视角下《人民日报》元旦社论(1978-2015)中的隐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程静;[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黑丽莉;《丰乳肥臀》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武巧霞;《五号屠场》的隐喻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9 明瑞龙;中国法庭话语隐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李燕飞;《动物园故事》连贯机制的认知诗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07~2016)》的隐喻现象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32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4432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