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艺术论文 >

中英有关“学习”表达的概念隐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02:10

  本文关键词:中英有关“学习”表达的概念隐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 概念隐喻 经验基础 映射 隐喻表达式


【摘要】:本文采用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中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旨在探寻它们的经验基础,分析他们的内部映射和相应的隐喻表达式,从而使读者了解这些概念隐喻对学习这一概念的构建作用。本文主要采用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通过语料收集,本文发现中英中均存在用其他概念(源域)构建学习(目标域)的概念隐喻。在这些概念隐喻系统中,有把源域的实体映射到目标域的实体上的实体对应,也有把源域的关系映射到目标域的关系上的关系对应。这些实体对应和关系对应最终体现在语言上是隐喻表达式。比如“攀登上那自学成才的顶峰”把“完成学习目标”比作“达到旅行终点”,实际上是概念隐喻“学习是旅行”中一个关系对应的相应隐喻表达式。“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一些书可以浅尝辄止;一些书可以狼吞虎咽;而有些书则需要细嚼慢咽,好好消化)”把“书”比作“食物”,是概念隐喻“学习是吃饭”中一个实体对应的相应隐喻表达式。概念隐喻深深地根植于人们的思维之中,但是人们很少直接使用概念隐喻。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的是概念隐喻系统中的隐喻表达式。首先,本文对收集的相关隐喻表达式进行分类,把他们归为不同的概念隐喻。每个概念隐喻都是一个独立的概念系统,因此,本文将逐个分析这些概念隐喻。首先,通过分析它们的经验基础,本文将对为什么这些源域会被选择去构建学习概念这一问题作出回答。其次,本文对这些概念隐喻的跨域映射和相应隐喻表达式的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隐喻对学习概念的构建作用。经验影响着映射,相同的中英概念隐喻基于他们相同的经验,但是经验也因地理环境、文化历史背景等的不同而不同。这些不同的经验会对概念隐喻的内部映射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导致不同中英隐喻表达式的出现。因此本文还关注中英有关“学习”概念隐喻中不同的隐喻表达式,并对这些相同或不同隐喻表达式的原因进行分析。不同概念隐喻着重强调学习的不同方面,这些着重强调的方面也会被指出。本文将中英中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相同概念隐喻、半相同概念隐喻和只存在于中文或英文的概念隐喻。本文得到以下发现:“学习是吃饭”、“学习是竞跑”、“学习是接受”和“学习是聆听”是相同概念隐喻;“学习是旅行”和“学习是建造”是半相同概念隐喻;仅中文中存在“人类学习是植物生长”这一概念隐喻。其中,“学习是旅行”的经验基础是经验联系,“学习是建造”、“学习是竞跑”和“人类学习是植物生长”的经验基础是获得性结构相似。“学习是接受”和“学习是吃饭”的经验基础是基于基本隐喻的获得性结构相似。“学习是聆听”的经验基础处于这样一种情况:源域是目标域的起源。通过研究,本文意在使读者对中英有关“学习”的概念隐喻有全面的认识,帮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相应的隐喻表达式。本文也旨在给把英语作为外语的中国学习者,以及把汉语作为外语的英国学习者提供些许帮助。此外,本文还能使读者对概念隐喻本身,包括它的经验基础、内部映射、隐喻表达式和作用有更好的了解。
【关键词】:“学习” 概念隐喻 经验基础 映射 隐喻表达式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H15;H315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8
  • 摘要8-12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2-20
  • 1.1 Research Motivations12-13
  • 1.2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13-15
  • 1.3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15-16
  • 1.4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16-17
  • 1.5 Layout of This Thesis17-20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20-28
  • 2.1 Previous Studies of Metaphor20-25
  • 2.1.1 Rhetorical Perspective20-21
  • 2.1.2 Semantic Perspective21-22
  • 2.1.3 Pragmatic Perspective22-23
  • 2.1.4 Cognitive Perspective23-25
  • 2.2 Previous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ical Expres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5-27
  • 2.3 Summary27-28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8-44
  • 3.1 Introduction28-31
  • 3.1.1 The Proposing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28-29
  • 3.1.2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29-30
  • 3.1.3 Experientialism30-31
  • 3.2 Working Frame of Conceptual Metaphor31-42
  • 3.2.1 Experiential Bas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31-36
  • 3.2.2 Cross-domain Mappings of Conceptual Metaphor36-41
  • 3.2.3 Experiences and Cross-domain Mappings41-42
  • 3.3 Summary42-44
  • Chapter Four A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f Learning From the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44-80
  • 4.1 Sam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ear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45-62
  • 4.1.1 LEARNING KNOWLEDGE IS EATING FOOD45-52
  • 4.1.2 LEARNING IS GETTING52-56
  • 4.1.3 LEARNING IS RACING56-59
  • 4.1.4 LEARNING IS LISTENING59-62
  • 4.2 Semi-sam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ear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62-75
  • 4.2.1 LEARNING IS TRAVELING63-70
  • 4.2.2 LEARNING IS BUILDING70-75
  • 4.3 Conceptual Metaphor of Learning Only Used in Chinese75-78
  • 4.3.1 HUMAN LEARNING IS PLANT GROWING76-78
  • 4.4 Summary78-80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80-84
  • 5.1 Major Findings80-82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82-84
  • Bibliography84-8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88-8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金莉;苏立昌;;中医概念隐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语文学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隐喻在诗歌语篇中的连贯作用[J];青年文学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隐喻及其引申[J];大学英语;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华;认知语境与概念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06期

5 陆全;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咸宁师专学报;2001年05期

6 黄祖江;谈汉语表示“愤怒”的概念隐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陆全,贾启鸿;利用概念隐喻提高对词语的理解[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外语学刊;2003年03期

9 徐梦云;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动态投射模型初探:以“爱”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隐喻——从修辞格隐喻到概念隐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俊;;简论空间概念隐喻[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陈维真;;跨文化概念隐喻和思维[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袁艳;;网络隐喻的认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雁翎;;从众参与者中的概念隐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6 高航;;温度的概念隐喻:汉语语料考察[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谢菁;基于认知语言学的中医病因病机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认知心理语言的五行概念隐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谷浩荣;基于概念隐喻的中医藏象学说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金晶银;汉韩情感概念隐喻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丁月华;概念隐喻理解中的美感体验对科学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论俄语中的概念隐喻[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卢庆娇;汉语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王佳宁;大众传媒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吕新慧;广告中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林娜;概念隐喻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5年

6 曹玉姣;《水浒传》概念隐喻的俄译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年

7 张国权;英文商业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隐喻认知分析及其汉语译文的认知翻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9 杨海欧;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概念隐喻的语篇连贯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隐喻视角下T.S.艾略特早期诗歌中的“非个性化”经验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555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yishu/5555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