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发布时间:2016-11-12 20:54

  本文关键词: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一、跨文化英美文学的教学原则 美国华裔文学特点决定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冲突,对于英美文学教学而言,恰当地利用 文学的这一特点,对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非常有帮助。运用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 开展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要遵循体验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 1.体验性。文化存在公开文化和隐蔽文化两种层次。公开文化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可见文化,

隐蔽文化主要是思维、情感、风俗以及人文等精神文化。美国华裔文学为隐蔽文 化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谭恩美创作的英语文学作品《喜福会》 ( 《the joy luck club》 , 1989 年)中,,就融会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涉及到社会习俗、日常生活等,通常都是运用 模糊的语言表达出来。 翻译:舅母对待孩子,向来粗暴得很。我弟弟不服地瞪了她一眼,她马上训斥他目无尊 长。如此大逆不道的行为,就像我们妈妈。 这句话很简单,却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渗透出来。 2.对比性。在英美文化教学中,多数英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运用英美的思维对于文学作 品的内容进行思考,鲜少对中国传统文化加以重视。将美国华裔文学作品引入到英美文学教 学,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而产生跨文化意识,从而运用中国文化对于英美 文化中难解的问题进行解答。比如,在《喜福会》的结尾,母亲的遗憾是没有在有生之年看 到自己的姐姐,而吴晶妹最后帮助母亲圆了这个心愿。当然,这仅仅是故事的陈述,其中所 隐含的是其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求,最终获得了母体文化,与美国文化之间建立了平衡, 使得中美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冲突消除。 这就说明,在英美文学教学中,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培养,可以引 导学生将文化差异寻找出来,通过两种文化的融会而实现文化的贯通,从而使跨文化交际能 力有所提高。 二、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翻译领会文学作品中的隐蔽文化。华裔血统的谭恩美创作的《喜福 会》 ,所讲述的是四名中国母亲在美国定居后,与生于美国的儿女间所发生的故事。其创作渊 源是谭恩美本人要对自己母亲的身世以深入了解。但是,谭恩美又给自己以明确的文化身份 定位,体现在汉语词语的运用。 不难看出,语句中就夹杂着汉语拼音。 2.挖掘文学作品内涵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文学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其中所蕴含的文化 内涵丰富。为了使学生能够对文学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以准确把握,可以对中西文化背景以介 绍,并与学生共同讨论两者之间所存在的文化差异。随着学生文化事业的扩大,使得学生的 文化性有所提升。英语教师在配合英语教材内容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中的内 中涵义,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谭恩美创作的《喜福会》中,运用英语语言创作,但是其中不乏汉语拼音以及英语音标 的存在。这种运用家乡语言的表达,不仅可以对自己的文化身份以定位,而且还渗透着乡土 情感。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美国华裔文学,当从中寻找到汉语文的痕迹,自然会对文学作品 产生亲切感,且可以通过这种杂合语言的表达对于英美文学语言以深入解读。学生对于不同 语境的语言风格以了解,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阅读相关的当代作品,使得文化素质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长期以来,对于华裔文学作品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化批评视角展开。在跨文 化英美文学教学中,对于美国华裔文学进行研究,可以让学生领会到异域文化融入到本土文 化当中的英语语言杂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帮助学生对于英美文学以客观定 位,同时还可以在英语专业文化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本文关键词:从美国华裔文学中的文化冲突看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2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172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