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论《饲育》与《拔芽击仔》中的自我觉醒

发布时间:2017-04-20 21:38

  本文关键词:论《饲育》与《拔芽击仔》中的自我觉醒,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大江健三郎(1935-)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出生于爱媛县喜多郡大濑村。他曾获得第39届芥川奖、第11届新潮社文学奖、第3届谷崎润一郎奖、第26届野间文艺奖等诸多奖项。以1994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为契机,他被世界文学爱好者所熟知。《饲育》是大江荣获的第一个重要奖项即芥川奖的获奖作品。它以战争末期的某个封闭的小开拓村为故事背景。同年(1958年)发表的《拔芽击仔》则是他的长篇处女作,由十章构成。小说的背景依旧设置在战争末期,讲述的是某个感化院的少年们被集体疏散的故事。这两篇小说对作者都有着特别的地位,因此有着较高的研究价值,但未曾充分研究之处依旧存在。先行研究中有一些是从反战的角度展开论述的,但笔者认为战争只不过是为作品提供了一个故事背景,比起反战,更应侧重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觉醒。拙论分为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序论部分首先对两篇小说的地位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先行研究进行归纳,与此同时提出先行研究的不足之处从而引出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与价值。大江健三郎是日本的象征,但他作品之中所体现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必会借着诺贝尔奖的巨大光环对世界各国的文学爱好者产生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对他作品的研究不仅仅具有理论价值,其现实意义也不容小觑。本论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将探究《饲育》中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觉醒。随着敌机的坠落,一名黑人士兵来到了村中。最初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他们都对黑人士兵感到恐惧而加以戒备,但这种警惕之心渐渐放松。随着黑人士兵的到来,主人公“我”在思想上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论文的这一部分将通过分析主人公“我”的思想变化来探究“我”的自我觉醒。第二部分将论述《拔芽击仔》中的自我觉醒。小说以对比的形式描写了两组人物。一组是弱势群体,主要由来自感化院的16名不良少年组成,除此之外还有在疏散地认识的朝鲜族少年“李”、最后成为“我”的初恋的少女及一名预科练的逃兵。他们被第二组人物所嫌弃、虐待。第二组人物主要由疏散地的村民所构成。论文的这一部分首先将对来自感化院的少年们及对他们进行歧视、排挤的村民的人性进行探究。其次将探究小说中的自我觉醒。第三部分将对《饲育》与《拔芽击仔》两部作品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并非战争前线,而是远离战场、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因此,小说中的人物所生活的地方相对安全。小说的主人公并非在战场上活跃的士兵而是一些不谙世事的少年。少年们的淳朴与善良与大人们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但他们又在无意之中对沉醉于暴力与权力的大人们进行模仿。两篇小说存在着若干共同点,但相异的构想亦比比皆是。异同点的比较主要集中于少年们的生活状况、小说高潮前后的变化以及主人公“我”的觉醒状态这三方面。第四部分将分析作者对自我觉醒进行呼吁的根源。笔者认为作者塑造具有自我觉醒意识的人物形象是为了对自我觉醒进行呼吁。本文将从人性的异化、战后残留的诸多问题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这三方面对其根源加以分析。拙论的最后一部分即结论部分将集中阐述本论文所得出的结论。综上所述,本论文是对两篇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自我觉醒展开分析的,与此同时对两篇小说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设置等方面加以比较分析。
【关键词】:自我觉醒 故事背景 人物形象 根源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313.074
【目录】:
  • 摘要4-6
  • 要旨6-9
  • 序娭9-12
  • 0.1 先行研究とUO楲提起9-10
  • 0.2 研究方法と研究O$10-12
  • 1.『橖育』にs欷胱晕乙鈰X12-17
  • 1.1 素性も知れぬ炓人兵士の到着12-13
  • 1.2 b&争のr犐筏摔胜盲繛胰吮,

    本文编号:319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19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