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重构自我—作为创伤叙事的《幻影书》

发布时间:2017-04-21 17:10

  本文关键词:重构自我—作为创伤叙事的《幻影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保罗·奥斯特在作品中大多探讨自我的丧失、对主体的探寻、对悖谬和困境的追寻、自我与他者的关系,身份的不确定及命运的偶然性等问题。大多评论家对他的研究集中在身份、主体性、存在主义、元小说叙事、反侦探小说叙事、以及精神分析等方面。然而,却鲜有学者就保罗·奥斯特作品的创伤主题展开探讨。结合凯西·卡鲁斯、拉·卡普拉、朱迪斯·赫曼以及费尔曼等创伤理论家的理论,本论文将解读奥斯特的第十部小说,也是他最成熟的一部小说:《幻影书》,探讨小说中人物遭受创伤事件后的症状,分析他们走出创伤的方式,探究奥斯特的创伤叙事模式。拉·卡普拉把创伤分为历史性创伤和结构性创伤。可以追寻至某创伤事件的创伤体验称为历史性创伤。而结构性创伤本质上并不取决于某一历史性事件的影响,而是一种让人不断产生焦虑感的可能性条件,是抽象的、超历史的。小说中,齐默教授与海克特·曼都经历了亲人或朋友的意外死亡,然后陷入创伤,并寻求救赎。他们原初创伤指涉的都是历史性创伤,在《幻影书》中即亲人的意外丧失。深困于历史性创伤,他们却使这种创伤体验构成存在主义的,在精神创伤中欲罢不能。这就使得历史性创伤转化为一种结构性创伤。要走出创伤,受创者就必须接受丧失的历史性和偶然性,从而直面历史性创伤,停止构建结构性创伤。在此过程中,他们分别通过写书、翻译、写日记、和拍摄电影等途径来宣泄创伤,平复焦虑。保罗·奥斯特本人也遭受各种创伤,《幻影书》的创作就是他本人的创伤书写。奥斯特经历了成长过程中父亲的缺席,9/11恐怖袭击事件,和犹太人的种族代际创伤。在此三重创伤的作用之下,奥斯特选择通过写作来宣泄创伤,并走出创伤。《幻影书》中也影射了他所经历的这三重创伤:飞机失事中亲人的死亡影射着9/11创伤;海克特犹太身份的遮蔽影射着犹太族的代际创伤;作品中主人公的缺憾感则来自于奥斯特父爱的缺席。所以,《幻影书》的创作也是奥斯特的一种创伤叙事。纵观奥斯特的其他作品,也具有此创伤叙事的模式。如《末世之城》影射着犹太人的大屠杀经历,《黑暗中的人》影射着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奥斯特的文学创作活动对于他克服创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创作中,他对创伤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或规避、或复现、或克服,直面创伤并从创伤中走出。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章节介绍了保罗·奥斯特、《幻影书》、国内外对于保罗·奥斯特的研究状况、以及创伤理论。第二章讲述了主人公齐默教授的创伤经历和自我整合的过程。第三章则讨论了海克特·曼的创伤经历。在小说人物创伤经历论述的基础上,第四章着重研究保罗·奥斯特的创伤、并指出小说中人物的创伤实则奥斯特本人的创伤在作品中的反映。在第五章,对全文做出总结性的概括,并给出结论。
【关键词】:创伤 复现 克服 重建 创伤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712.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5-6
  • Abstract6-8
  • 摘要8-12
  • Chapter I: Introduction12-27
  • 1.1 Introduction to Paul Auster and The Book of Illusions12-15
  • 1.1.1 Paul Auster and His Literary Career12-14
  • 1.1.2 Introduction to The Book of Illusions14-15
  • 1.2 Literature Review15-19
  • 1.2.1 International Studies16-18
  • 1.2.2 Domestic Studies18
  • 1.2.3 Comments18-19
  • 1.3 Trauma Theory19-26
  • 1.3.1 The Definition of Trauma19-23
  • 1.3.2 Collective Trauma23
  • 1.3.3 The Recovery of Trauma23-26
  • 1.4.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26-27
  • Chapter II: Professor Zimmer’s Trauma: Broken Self27-39
  • 2.1 A World in Imagination27-29
  • 2.2 Defense Mechanism: Denial of Trauma29-31
  • 2.3 Acting-out31-36
  • 2.3.1 Writing and Translation as a Trauma Narrative31-34
  • 2.3.2 Reenactment of Trauma34-36
  • 2.4 Working-Through36-39
  • Chapter III: Hector Mann’s Trauma: Lost Self39-49
  • 3.1 Hector’s Jewish Collective Trauma39-42
  • 3.2 Hector’s Individual Trauma42-49
  • 3.2.1 Self-destruction as a Way to Relive Traumatic Memories43-46
  • 3.2.2 Making Films as a Trauma Narrative46-49
  • Chapter IV: Paul Auster’s Trauma: An Inquiry of Self49-57
  • 4.1 Post 9/11 Trauma50-52
  • 4.2 Family Trauma: Absence of Father52-54
  • 4.3 Jewish Collective Trauma54-57
  • Chapter V: Conclusion57-59
  • References59-62
  • 读研期间学术成果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游南醇;;身份的迷失与探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身份主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游南醇;;作家的自我与写作——评保罗·奥斯特《密室中的旅行》[J];当代外国文学;2011年03期

3 黄夏;;保罗·奥斯特的叙事迷宫[J];出版广角;2011年09期

4 张沛;;保罗·奥斯特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2年01期

5 郭萌;;偶然 空间 存在——解析美国作家保罗·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J];名作欣赏;2012年27期

6 张虎;;语言,身份与存在——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三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3期

7 高莉敏;;论保罗·奥斯特创作的影响因素[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8 李琼;;《孤独及其所创造的》创造了什么?——论奥斯特小说的若干重要主题和基本叙事模式[J];外国文学;2013年02期

9 黄亚萍;;奥斯特的预想与电磁效应的发现[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2年03期

10 武晋科;;迷宫故事空间的营造——以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为例[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鑫;;奥斯特的物理实验教育思想研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卡尔·I.奥斯特如姆,86岁 为穷人供应食物[A];首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伦;保罗·奥斯特 低沉时写喜剧[N];东方早报;2008年

2 肖西提供;潘奥斯特有望实现铜精矿产量目标[N];中国黄金报;2009年

3 高莉敏;末世之城所承载的历史记忆[N];文艺报;2010年

4 李彦东;保罗·奥斯特:与笔记本有关的孤独[N];华夏时报;2010年

5 报道员 赵兢;奥斯特罗姆:从来都没想过得诺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奥斯特罗姆:公共资源管理的最优配置[N];深圳特区报;2009年

7 特约评论员 常江;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教授的曾经与未来[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8 洛文;美媒:中国发展不能步美国后尘[N];国防时报;2010年

9 王钟强;法国“阿塔”出自德国人之手[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于也;未曾被遗忘的欧玲[N];中国经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重构自我—作为创伤叙事的《幻影书》,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ngmeiwenxuelunwen/320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