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传染病论文 >

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现状及分析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7-04-12 19:06

  本文关键词: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现状及分析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以下称乙脑)是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乙脑流行于夏秋季,蚊虫是重要传播媒介,主要扩散宿主是猪。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主要是少年儿童。病人起病急,以高热、惊厥、昏迷、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乙脑病死率达5~35%,约30%留有神经、精神系统后遗症,是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乙脑主要流行于东亚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历史上,我国是乙脑高流行区。乙脑开始发生年代不详,1934年用血清学的方法证明为乙脑病毒感染,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曾发生大流行,其中1971年发病人数达到17万人,病死率达到25%。1955年我国将乙脑纳入报告管理法定传染病,1989年乙脑减毒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并投产,大规模人群应用后表明乙脑减毒活疫苗十分安全,1998年以后乙脑发病率维持在1/10万以下。2007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乙脑发病与死亡控制在历史较低水平。与其他传染病相比,虽然乙脑发病率不高,但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后遗症较多,死亡数和死亡率较高,仍然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对近年(2007年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各项防控政策措施、相关保障、落实情况及效果评价进行系统梳理,查找和发现乙脑防控思路、策略、措施等方面的薄弱环节,本着循证医学的原则,从制定政策的角度,研究提出新时期乙脑防控目标清晰、针对性强、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乙脑防控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按照《全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方案》进行乙脑病例监测报告,并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2008~2013年乙脑的三间分布特征;采用媒介蚊虫、宿主动物监测等方法,了解蚊虫、宿主动物抗体水平情况;通过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开展乙脑疫苗接种率常规监测,并采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LQAS)开展乙脑疫苗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掌握乙脑疫苗接种情况;采用政策文件检索分析法,梳理以往乙脑防控相关政策措施以及实施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研讨,提出新时期乙脑防控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主要结果及建议为:1.2008~2013年,我国乙脑发病率下降,发病主要在西南省份,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夏秋季节发病;乙脑发病以农民、散居儿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2~6岁组儿童报告发病率最高,均高于0.62/10万。2013年中部省份如山东、河北等地发病增高,且主要以成人(≥15岁)发病为主。2.我国不同地区蚊种所占比例不同,总体以淡色库蚊和三带喙库蚊为主,7~8月蚊虫密度达到高峰。从全国看,监测点蚊类总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3.2008~2013年,各省报告乙脑接种率均在95%以上,2013年开展的乙脑疫苗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显示第2剂次乙脑疫苗接种率较低。4.在乙脑防控方面,我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政策与措施,如2008年5部委印发《关于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通知》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加强全国乙脑病例监测报告,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基于以上结果,对乙脑防控提出如下建议,1.制定全国乙脑防控中长期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我国乙脑防控中长期目标:长期看,要确保乙脑无论是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不再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明显的公共卫生问题,直至乙脑逐步实现消除;今后一个时期看,明确到2020年我国乙脑发病应该降至1/100万以下,并对任务进行分解,确定高流行省份并明确高流行省份乙脑发病应该降至一定的水平。明确提出新时期乙脑综合防控策略:应当实施以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并辅以综合监测、健康教育和疫情控制等防控策略措施。2.乙脑病例诊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乙脑病例报告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应当加强对医务人员乙脑诊断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加强医务人员对乙脑诊断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其诊疗水平。乙脑流行季节应当加强对乙脑病例的主动搜索,督导医疗机构减少漏报。3.全面开展基于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监测,乙脑流行病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尽快覆盖全国所有省份,争取做到实验室检测所有报告病例,所需经费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支付。对乙脑疫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警。4.进一步整合、提升蚊虫和动物宿主监测质量是加强乙脑综合监测的重要内容。制定完善的、科学的、具有代表性的全国蚊虫与动物宿主调查与监测方案,监测所需经费通过爱国卫生系统单独申请中央转移支付经费支持或者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专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同时加强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利用,为进一步调整、完善和细化乙脑防控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5.全面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水平的关键措施。建议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区尽快开展相关研究,探讨免疫策略。提高预防接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补助标准以及所占权重,加强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提高乙脑疫苗全程接种率,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乙脑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确保所有乡镇乙脑疫苗接种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6.在流行季节前对流行区开展乙脑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是防控乙脑暴发流行的必要补充。确定重点流行县区标准并定期评估筛查全国乙脑流行重点县区,在流行季节前,对高危人群开展大规模的群体性接种,将所需经费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每年定期对10岁以下儿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7.加强防蚊灭蚊是降低乙脑发病水平的与疫苗接种同等重要的另一关键措施。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预防控制策略,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地,控制乙脑传播媒介。结合爱国卫生月活动,在乙脑流行季节前开展牲畜棚(猪圈)等重点场所的灭蚊;灭越冬蚊和早春蚊,降低蚊虫密度。以卫生村、卫生镇和卫生城市创建为抓手,典型示范,加快推进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以新一轮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为契机,清除病媒生物孳生场所,统一组织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降低城乡病媒生物密度,消除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条件。8.及时处置乙脑暴发疫情。制定乙脑暴发疫情处置规范,明确乙脑暴发、流行标准,科学指导乙脑疫情暴发处置。加强以现症病人为中心的疫点处置,指导病人家属及其邻居防蚊、灭蚊,喷药灭蚊,杀灭人房、牛栏、猪栏房的蚊虫,使用蚊帐、蚊香,涂擦驱蚊剂等;搞好饲养场所的环境卫生,人畜居住地尽量分开。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开展应急接种,及时控制乙脑疫情。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预防控制 政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12.32
【目录】: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前言12-15
  • 材料与方法15-20
  • 1. 资料来源15
  • 1.1 监测与报告信息管理系统15
  • 1.2 现场调查15
  • 1.3 卫生计生委档案系统和免疫规划文件汇编、会议资料等15
  • 2. 研究方法15-20
  • 2.1 流行病学监测15-17
  • 2.2 媒介蚊虫监测17-18
  • 2.3 宿主动物(家猪)血清学监测18
  • 2.4 疫苗接种率监测18
  • 2.5 疫苗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18-19
  • 2.6 政策文件检索分析19
  • 2.7 专家研讨19-20
  • 结果20-38
  • 3.1 乙脑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25
  • 3.2 病媒生物监测结果25-29
  • 3.3 动物宿主监测结果29-31
  • 3.4 乙脑疫苗接种率监测结果31-33
  • 3.5 乙脑疫苗接种率现场快速评估调查结果33-36
  • 3.6 现行乙脑防控主要政策措施36-38
  • 讨论38-44
  • 4.1 乙脑病例诊断水平已经成为制约乙脑病例报告管理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38
  • 4.2 进一步整合、提升蚊虫和动物宿主相关监测质量是加强乙脑综合监测的重要内容38-39
  • 4.3 全面落实国家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水平的关键措施39-40
  • 4.4 在流行季节前对重点流行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乙脑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是防控乙脑暴发流行的必要补充40
  • 4.5 加强防蚊灭蚊是降低乙脑发病水平的另一关键措施40-42
  • 4.6 开展乙脑疫苗应急接种是做好乙脑暴发疫情处置的重要措施42
  • 4.7 应当进一步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力度42
  • 4.8 加强乙脑防控的总体设计是进一步提高乙脑防控水平的关键42-44
  • 结论及建议44-48
  • 5.1 制定中国乙脑预防控制中长期行动计划44
  • 5.2 加强乙脑病例报告管理和综合监测工作44-45
  • 5.3 进一步强化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工作45-46
  • 5.4 加强科学防蚊灭蚊工作力度46
  • 5.5 深入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46-47
  • 5.6 及时处置乙脑暴发疫情47-48
  • 参考文献48-50
  • 论著 2008~2013年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50-60
  • 个人简历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林光;黄亚铭;;流行性乙型脑炎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年09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现状及分析和建议,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9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chuanranbingxuelunwen/3019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b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