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玻璃化冷冻中冷冻因素对MⅡ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20 03:07

  本文关键词:玻璃化冷冻中冷冻因素对MⅡ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中冷冻因素对小鼠卵母细胞存活率及其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①根据不同平衡时间进行分组:将卵母细胞随机分为新鲜组、平衡时间5、10、20 min组(即Ⅰ、Ⅱ、Ⅲ组),观察Ⅰ、Ⅱ、Ⅲ组卵母细胞的存活率、透明带破裂率、质膜破裂率、卵周隙增宽率;对于解冻后存活的卵母细胞进行受精、培养与新鲜组比较观察其发育潜能。②根据载体不同进行分组:开放式载体(OPS)与封闭式(CPS)载体分别冻存带卵丘细胞(COC)或剥除卵丘细胞(OD)的小鼠卵丘复合体,复苏后分别作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观察其存活率及发育潜能。结果:①经玻璃化冷冻后冻存卵母细胞的存活率Ⅰ、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9%vs57.3%,χ2=7.13,P0.05);Ⅱ、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3%vs25%,χ2=8.22,P0.05);Ⅰ、Ⅲ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81.9%vs25%,χ2=17.92,P0.01)。透明带破裂率、质膜破裂率、及卵周隙增宽率由于样本例数少,未作统计学处理。新鲜组和冷冻组间受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71.6%vs36%,χ2=13.92,P0.01)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7.6%vs94.4%,χ2=1.82,P0.05;95.2%vs88.2%,χ2=2.16,P0.05).②OPS组的存活率略高于CPS组,无统计学差异(68%vs65.3%,χ2=1.32,P0.05)。OPS组内COC组的复苏率显著高于DO组,有统计学差异(78.6%vs57.4%,χ2=11.82,P0.05),而COC组与DO组的受精率及囊胚率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CPS组同样COC组的复苏率(75.4%)显著高于DO组(55.1%),有统计学差异(75.4%vs55.1%,χ2=11.98,P0.05),而两组的受精率和囊胚形成率无统计学差异,与OPS组是否包裹颗粒细胞冻存的结论一致。结论:①掌握合适的预平衡时间能够避免小鼠卵母细胞冷冻损伤。平衡时间为5min组的卵母细胞存活率最高。②冻存复苏后的存活卵受精后受精率下降,但受精后胎的发育潜能似乎未受很大影响③封闭式载体有效避免了潜在的污染问题,但不同载体对卵子存活率无显著影响。④卵丘细胞在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中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并对胚胎后期的发育有一定的改善。
【关键词】:小鼠 卵母细胞 玻璃化冷冻 平衡时间 开放式载体 封闭式载体
【学位授予单位】:桂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14.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8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8-9
  • 前言9-12
  • 1 材料与方法12-16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12-13
  • 1.2 实验方法13-16
  • 2 结果16-19
  • 2.1 平衡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存活率以及形态学损伤特征的影响16-17
  • 2.2 平衡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潜能的影响17-18
  • 2.3 不同载体及是否拆除颗粒细胞对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18-19
  • 附图19-22
  • 3 讨论22-26
  • 3.1 玻璃化冷冻原理及冷冻损伤22
  • 3.2 冷冻中颗粒细胞的作用和冷冻载体的选择22-24
  • 3.3 平衡时间24-25
  • 3.4 冻存卵的受精问题25-26
  • 结论26-27
  • 参考文献27-30
  • 综述30-39
  • 参考文献37-3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39-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什么叫“玻璃化冷冻卵子技术”?[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年07期

2 邓华丽,黄国宁,王亚平;人卵与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5年01期

3 宫立国;刘吉;王维华;;人类囊胚玻璃化冷冻结局的影响因素[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年12期

4 董毅飞;罗清炳;王华;张昌军;;超快速玻璃化冷冻人早期胚胎的临床应用价值初探[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年03期

5 刘丽均,徐平;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1年02期

6 郭通航,刘雨生,付应云,童先宏,周桂香,骆丽华,栾红兵,金仁桃;冷冻平皿并添加血清替代物改善小鼠囊胚的玻璃化冷冻效果[J];生殖与避孕;2005年06期

7 唐志霞;曹云霞;;卵子玻璃化冷冻保存生育力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年04期

8 陈焕华;冯贵雪;张波;;玻璃化冷冻在保存女性生育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2年05期

9 孙海翔,胡娅莉;玻璃化冷冻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3年02期

10 付志红;玻璃化冷冻人类早期胚胎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红山;吕杰强;陈雅;;玻璃化冷冻对不同成熟阶段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初步研究[A];2008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潘永苗;徐向荣;钱羽力;周彩云;徐键;;玻璃化冷冻对人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及组织增殖活性的影响[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及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妇产科常见疾病规范化治疗新进展》及《围产医学热点追踪》学习班论文集[C];2012年

3 凌秀凤;张军强;卢莹;顾林;陈静琴;王培;童国庆;;小鼠不同发育阶段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研究[A];第一届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联合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静静;章志国;贺小进;吴欢;曹云霞;;玻璃化冷冻与慢速冷冻对微量精子活动力和DNA完整性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妇科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潘永苗;;玻璃化冷冻对人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及组织增殖活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6 王红燕;高选;游力;马金龙;陈子江;;玻璃化冷冻乳鼠卵巢的遗传安全性及移植后发育和受精潜能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内分泌会场(妇科内分泌学组、绝经学组、计划生育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7 刘素英;吕祁锋;王丽;孙贻娟;冯云;吴煜;匡延平;孙晓溪;;卵裂期胚胎玻璃化冷冻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多中心回顾性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首届学术年会暨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8 葛红山;吕杰强;陈雅;;玻璃化冷冻对不同成熟阶段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初步研究[A];浙江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王海松;周新丽;袁骥;;卵母细胞超快速玻璃化冷冻的传热分析[A];第七届全国低温生物医学及器械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陈雅;葛红山;叶碧绿;;SOPS玻璃化冷冻有无卵丘细胞的小鼠卵母细胞的初步研究[A];第二届全国不育症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通讯员 朱莉;附属医院滇西首例玻璃化冷冻新技术获成功[N];大理日报(汉);2010年

2 王嵩;卵子玻璃化冷冻好处多[N];健康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琳琳;小鼠胚胎玻璃化冷冻对子代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雁林;玻璃化冷冻技术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凌秀凤;玻璃化冷冻对小鼠种植前不同发育时期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增艳;玻璃化冷冻小鼠胚胎对印记基因H19/Igf2印记控制区甲基化状态及基因表达量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5 程柯仁;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对DNA甲基化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玻璃化冷冻中冷冻因素对MⅡ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D];桂林医学院;2015年

2 邢琼;雌性配子与人类三原核囊胚的玻璃化冷冻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3 王月春;小鼠卵母细胞程序化和OPS玻璃化冷冻效果的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4 王敏;联合乙二醇和二甲亚砜玻璃化冷冻人卵裂早期胚胎的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5 仝丽丽;不同缓冲介质及发育阶段对人囊胚玻璃化冷冻效果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6 武艳;人工辅助脱水在玻璃化冷冻小鼠囊胚中的应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7 陈薪;小鼠卵巢组织的玻璃化冷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文燕;抗冷冻蛋白AFPⅢ在玻璃化冷冻过程中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保护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王淑平;骨形态发生蛋白-4对人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卵泡作用的实验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10 高静;自制冷冻叶玻璃化冷冻小鼠自然周期及超排卵周期卵母细胞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玻璃化冷冻中冷冻因素对MⅡ小鼠卵母细胞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0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70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