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妇产科论文 >

某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调查

发布时间:2017-03-20 11:09

  本文关键词:某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查的方法了解某渭南市妇幼保健院产科的孕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各影响因素(剔除临床规定剖宫产指征),并探究降低高剖宫产率的相关降低策略,从而为以后临床上降低高剖宫产率提供理论基础。方法1.根据随机取样的原则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市某妇产医院分娩的产妇共544例参加问卷调查,在这些产妇分娩结束42天后对其进行现况研究,主要以匿名调查问卷的形式,所有产妇自己作答,真实填写。本次样本采取随机抽取,每个样板单位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很好。2.主要调查的内容有:(1)产妇的一般资料,其中包括产妇的婚姻状况、受教育水平、经济情况、以往孕产史,及其产妇对以后分娩方式的期望,并调查其对剖宫产和自然分娩的认知程度;(2)孕妇在怀孕期间的产前检查、产前知识的学习情况,产妇在怀孕期间所做的各种活动和检查结果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妊娠期间孕产妇自身的家属、周围的同事和朋友对孕产妇选择分娩方式的各种建议,尤其详细记录孕产妇最终更愿意选择的分娩方式;(3)产妇住院分娩的情况,包括采用的分娩方式、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状况,以及后期的恢复情况和满意度。3.统计学方法包括:(1)单因素分析;(2)配对卡方检验;(3)pearson卡方检验;(4)多因素分析资料(5)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以上所有统计学方法对计数资料多方面分析,最终得出调查分析结果。结果1.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相关单因素分析:(1)孕产妇的人口学资料中表明,孕产妇的年龄对其最后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是有关系的(p0.05),尤其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产妇,她们属于临床产科的高危妊娠,所以更加适合剖宫产手术,而孕妇自身的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孕产妇对自身身体健康情况的认识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无影响(p0.05);(2)在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中,大部分产妇(56.1%)认为剖宫产相比较阴道分娩,剖宫产的疼痛更小,在没有选择剖宫产的有94.8%的产妇认为自己生对孩子有益,93.7%的产妇认为自己生恢复快,且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影响到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3)孕妇身边的亲人、丈夫、朋友和医生的建议都会对孕妇生产方式的选择产生影响;(4)孕妇在孕期进行的运动、参加孕妇学校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影响,而产检的次数则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无影响;(5)孕妇住院期间,病房等级、住院环境以及周围产妇所选的生产方式对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有影响,而住院日和医生护士的照顾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无影响。2.剖宫产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分析,孕妇最终选择的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孕妇怀孕初期选择的分娩方式、妇产科大夫的建议、以及产妇周围的产妇所选择的分娩方式。结论显而易见,孕产妇最后到底选择何种分娩方式是受方面的情况影响的,包括孕妇的年龄、对剖宫产的认识、义务工作者的建议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都会影响到产妇对分娩方式的选择。根据调查结果,应从各个方面入手,减低剖宫产率,首先从医院方面可以加强宣传教育、改善医院坏境、增加床位;对于相关政府部门来说可以降低剖宫产的费用、改革产科医生的收入体制、加强无痛分娩的研究以及制定更加详尽的剖宫产管理条例;对于患者个人来说可以调节心情,释放压力,梳理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必要时可以请经过自然分娩的朋友、亲人等陪同,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共同想办法降低如此高的剖宫产率。
【关键词】:剖宫产率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19.8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1
  • 前言11-14
  • 文献回顾14-21
  • 1 资料与方法21-22
  • 1.1 研究资料21
  • 1.2 调查内容21
  • 1.3 统计学方法21-22
  • 2 结果22-29
  • 2.1 产妇人口学特征的调查分析22
  • 2.2 怀孕初期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22-25
  • 2.3 孕妇临近分娩时选择的分娩方式及其影响因素25-26
  • 2.4 孕期的行为对孕产妇分娩时选择分娩方式的影响26
  • 2.5 孕妇分娩的信心对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26-27
  • 2.6 孕妇最终选择的分娩方式与怀孕期间选择分娩方式的比较27
  • 2.7 影响孕妇改变决定的因素27-28
  • 2.8 影响产妇最终所选择的分娩方式的多因素分析28-29
  • 3 讨论29-34
  • 3.1 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29-32
  • 3.2 降低高剖宫产比率的策略32-34
  • 小结34-37
  • 参考文献37-41
  • 附录41-47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47-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巨洋,杜玉开;剖宫产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年04期

2 黄建邕,袁曼虹;不合理剖宫产468例指征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3 张晓辉;239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俞秋珍;535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02年03期

5 曾筱安,李盛强;剖宫产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2年S1期

6 李凤莲;高海拔地区10年间剖宫产率变化分析[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胡永芳;如何降低剖宫产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08期

8 赵娟娟;王芳;王焱;;201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新疆医学;2003年05期

9 王淑贞,马改兰;210例剖宫产指征分析[J];山东医药;2004年15期

10 王爱香;剖宫产指征变化及剖宫产率增高原因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清;石一复;;七省市剖宫产率调查分析[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徐冬;;年轻医师如何降低剖宫产率[A];2009年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年会暨“围产医学热点问题”专题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苏肇平;俞启奎;;剖宫产指征分析(附113例)[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4 鲁东红;石一复;;剖宫产后的妇科问题[A];浙江省围产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为远;;剖宫产的相关问题[A];东北三省第四届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淑萍;杨世萍;;2001~2007年剖宫产率及适应证的变化[A];全国妇产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高允锁;王小丹;郭敏;陈华;;海南省三甲医院剖宫产的非医学因素分析[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马爱玲;;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分析[A];2013年河南省妇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研讨班论文集[C];2013年

9 徐秋莲;;心脏病孕妇剖宫产的手术配合[A];全国第十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下)[C];2006年

10 潘维君;方艳梅;阮红杰;;十年剖宫产率、指征及母儿预后分析[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医科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晓坤;多种原因抬高剖宫产比例[N];保健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剖宫产率为何走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本报评论员 胡蓉;调整入学制度缓解家长焦虑[N];深圳商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慕欣;剖宫产对母儿有哪些影响[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美国西北大学芬堡医学教育院士 无痛分娩中国行执行主任 胡灵群;中美专家联手减少剖宫产[N];健康报;2014年

6 罗学宏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教授);剖宫产后,警惕肺栓塞[N];医药经济报;2010年

7 陈文莉 周甲禄;半数新生儿降生刀口下[N];科技日报;2001年

8 孙央丽 本报记者 朱谦;陕西免费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运行[N];中国妇女报;2009年

9 陈文莉 周甲禄;选择分娩方式应由医生决定[N];江苏科技报;2001年

10 通讯员黄宏才、张全忠;博乐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享受二次补助[N];博尔塔拉报(汉);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黄锟;PRECEDE-PROCEED模式下农村地区剖宫产综合性限制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黄昕;第一胎剖宫产与第二胎新生儿出生结局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鹏;天津市剖宫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2 纪红蕾;上海市某区高剖宫产率供需双方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高小雅;中医体质辨识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后恢复情况评估的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余鸿进;2002-2011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5 王桂平;齐齐哈尔市某医院孕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产褥影响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陶艳萍;从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降低剖宫产率措施[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王春艳;潍坊某区医院2010年到2014年剖宫产率及手术指征变化分析[D];山东大学;2016年

8 高亮;早期足月儿围产期高危因素及并发症临床特征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陈丹丹;三次剖宫产的产科结局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6年

10 王艺桦;超声评估剖宫产后子宫瘢痕愈合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北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某医院孕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因素调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6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fuchankeerkelunwen/2576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e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