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涂料制备及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26 09:09

  本文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涂料制备及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涂料制备及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

罗梦  

【摘要】:义齿树脂基托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表面容易粘附细菌,并对口腔的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使口腔菌群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义齿性口炎、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病率上升。如何减少细菌对基托材料的粘附以及使基托材料具备抗菌性能已经成为口腔材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目前尚无理想办法满足这一临床需求。 本研究拟将性能稳定且广谱抗菌的纳米银粒子与介孔纳米二氧化硅载体结合,合成载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抗菌粒子。将合成的抗菌粒子掺杂于一种有机-无机杂化涂料,并将该涂料固化于义齿基托树脂表面,从而使基托获得抗菌性能。 载银抗菌剂的合成主要是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 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CTAB)作为模板剂,在一定条件下与其他原料反应合成介孔纳米二氧化硅微球,然后使用硝酸银浸泡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后,对其进行还原,使硝酸银转化为氯化银附着在氨基或巯基的表面。本实验成功制备出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粒径约为300nm~400nm,大小、形状较均匀,无明显聚集现象。在介孔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表面和孔道中负载纳米氯化银颗粒,获得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剂。 本实验将聚合物涂料与无机杂化硅溶胶以适宜比例混合,最终制备出有机-无机杂化涂料。经检测杂化涂料的硬度在3H以上,抗破裂性良好,附着力0~1级,机械性能良好,具备临床使用的条件。 采用液体倍比稀释法,分别测试抗菌剂对于白色念珠菌和变形性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在合成的四种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剂中,抗菌性能最佳的样品对于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0.312mg/ml,对于变形性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为0.625mg/ml。对掺杂抗菌剂的杂化抗菌涂料进行贴膜法抑菌率的测试,结果显示该涂料抗菌效果良好,可以满足临床应用需要。当掺杂抗菌剂的质量分数为2%时,可杀灭99%以上的细菌,属于I级抗菌涂料,且本涂料颜色稳定,对基托材料颜色影响较小。 本研究对含有载银纳米二氧化硅抗菌剂的涂料进行了MTT实验检测细胞毒性,测试了接触24小时抗菌涂料浸提液的L929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材料具备一定的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且当抗菌剂的掺杂含量为2%时,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最强。2%含量的涂料抗菌作用强且又具备生物安全性,具有口腔临床应用的良好前景。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83.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红伟;王源升;李瑜;蒋健晖;吴海龙;魏徴;沈国励;俞汝勤;;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免疫凝聚用于霍乱毒素的检测研究[J];化学传感器;2011年03期

2 王颖;段蔚泓;李晓光;;厚度与纳米二氧化硅掺杂对义齿基托气孔率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年02期

3 郭建峰;马献力;安富强;蒋彩娜;;纳米二氧化硅固定木瓜蛋白酶性能研究[J];华夏医学;2008年06期

4 段蔚泓;王颖;;聚合方式与纳米二氧化硅掺杂对义齿基托抗弯强度的影响[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年04期

5 张文云;袁艳波;陈庆华;李星星;肖玉鸿;;水的含量对硼酸铝晶须-二氧化硅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04期

6 张成明;黄岳山;支晓兴;岑人经;张文强;;Bis-GMA/Nano(SiO_2-ZrO_2)复合树脂牙科材料的制备[J];医疗卫生装备;2008年09期

7 张文云;袁艳波;陈庆华;肖玉鸿;李星星;;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硼酸铝晶须-二氧化硅熔附体填料复合树脂弯曲性能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2期

8 周富荣;左海山;陈少锋;何正文;;反向微乳法制备单分散纳米二氧化硅[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素华;罗绥兰;邱亚飞;温哲;;纳米和微米二氧化硅粉尘对小鼠肝脏组织氧化-抗氧化能力的损伤[J];毒理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马力;袭著革;张英鸽;张华山;闫峻;张伟;林本成;刘焕亮;;三种典型纳米材料非暴露式气管滴注染毒对大鼠肺的毒性效应[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传常;任艳萍;唐爱东;杨艳;;不同干燥方法对纳米二氧化硅比表面积的影响[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2 王晓英;蔡旭;徐白;洪若瑜;李洪钟;;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应用[A];中国颗粒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3 黄逸夫;容敏智;阮文红;章明秋;;溶液接枝法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增强取向聚丙烯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何文涛;鲁圣军;柳建宏;秦舒浩;于杰;;表面聚合物接枝包覆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对聚氯乙烯材料的改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阮文红;章明秋;周彤辉;王跃林;容敏智;;原位接枝改性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明辉;章明秋;容敏智;阮文红;;纳米二氧化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7 王宇;吴小军;杨伟;杨鸣波;;纳米二氧化硅凝胶的流变行为研究[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8 吴春蕾;杨本意;刘莉;康旭;;纳米二氧化硅绝热材料研究进展[A];低碳技术与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蔡旭;洪若瑜;;加压碳化法制备纳米二氧化硅[A];苏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汇编(2008-2009)[C];2010年

10 王云;张玲;胡彦杰;刘杰;李春忠;;纳米二氧化硅的气相法连续化表面改性研究[A];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N];山西日报;2000年

2 顾云平 周卫红;[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赵洪义;[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张晓艳 贾剑平;[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星海;[N];北京科技报;2005年

7 何屹;[N];科技日报;2010年

8 关鑫 孙理;[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李丙驹 通讯员 张海峰;[N];经理日报;2008年

10 荆晶;[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阳;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细胞多核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杜忠君;气管滴注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致大鼠心血管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蔺新丽;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肺毒性及其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宏喜;稻壳主要组分的分离与应用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游波;聚合物/二氧化硅纳米复合乳液及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6 庞久寅;纳米二氧化硅—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制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王宝民;纳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海燕;薄膜电阻器用纳米SiO_2/环氧树脂复合涂料的制备与表征[D];天津大学;2004年

9 章坚;聚酰亚胺/二氧化硅复合材料的制备与介电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富生;紫外光固化环氧丙烯酸酯/SiO_2(TiO_2)纳米复合涂层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梦;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涂料制备及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高原;纳米二氧化硅的疏水改性及其在苯丙乳液和渗透汽化膜制备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3 李延洁;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4 蔡旭;纳米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悬浮体流变特性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霞;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制备纳米二氧化硅[D];东北大学;2009年

6 陆逊;纳米二氧化硅抗肝癌细胞活性及其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叶张梅;纳米二氧化硅包裹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生物荧光探针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8 柳燕华;聚乙烯醇/丝素/纳米二氧化硅杂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9 侯玉婧;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用于丙烯酸聚氨酯防腐涂料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10 刘玺;纳米二氧化硅表面引发接枝尼龙6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纳米二氧化硅载银抗菌涂料制备及其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4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194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5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