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局部注射木通皂苷D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2-20 17:25

  本文关键词: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牙周组织RUNX2、OSX、OPN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局部注射木通皂苷D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

王媛  

【摘要】:正畸治疗周期一般为1-2年,拔牙矫治时间更长,随着矫治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龋病、牙周病的机率也会随之增大,患者的配合的可能性会逐渐降低。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学者便开始了对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缩短正畸治疗疗程的探索。1982年,日本学者Yamasaki率先在移动牙齿周围局部注射前列腺素,并取得肯定疗效。随后,越来越多的药物逐渐被应用于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研究中,如维生素D,降钙素等。近年来,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许多正畸学者将目光转向传统中药,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由于中药化学成分很繁杂,有效成分定性定量还存在有困难,中药疗效的发挥可能涉及到多个作用靶点。故无论在细胞水平还是动物整体水平上,中药的研究难度都很大。在以往的研究中,往往是对一种中药或者复方制剂在正畸牙齿移动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很难揭示中药促进牙齿移动的具体机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中药有效成分被分离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的单体逐渐被应用于实验研究中,使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中药的作用机制成为可能。本研究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在成功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基础上,局部注射不同浓度补肾中药川续断的活性化学成分木通皂苷D(川续断皂苷Ⅵ, Asperosaponin D, ASD),通过组织学、酶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观察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牙周组织改建、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变化,并与前列腺素E2(PGE2)进行对比,试图探索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大鼠正畸牙齿腭侧黏骨膜下局部注射PGE2以及不同浓度ASD溶液,探讨不同浓度ASD溶液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以及对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DF表达的影响,并与PGE2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浓度的ASD溶液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的作用,推测ASD对正畸牙移动影响的可能机理,为临床正畸局部使用ASD促进正畸牙齿移动,提供可供参考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48只SPF级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SD1组、ASD2组、PGE2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首先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ASD1组在上颌第一磨牙近中腭侧黏骨膜下以5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ASD溶液;ASD2组在同样部位以10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ASD溶液;PGE2组按照25gg/kg的比例局部注射PGE2溶液;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四组动物分别于正畸加力3、7、14、21、28天后,分批处死,分离大鼠上下颌骨,取上颌骨作为标本,测量各期上颌第一磨牙牙齿移动的距离,随后,所有标本制成上颌牙周组织切片,分别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第一磨牙加力过程中牙周组织的改建情况,酶化学染色观察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的形态及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压力侧ODF的表达变化。四组的实验结果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结果: 1.四组动物于正畸加力3、7、14、21、28天牙齿移动距离依次递增。在加力第3天,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动物牙齿移动距离均大于对照组,但只有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减小,但只有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动物牙齿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ASD2组和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牙齿移动距离均减小,但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14、21、28天,ASD1组、ASD2组和PGE2组牙齿移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1组与ASD2组和PGE2组相比牙齿移动距离减小,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段ASD2组和PGE2组之间牙齿移动距离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图3) 2.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见图5-18):各组动物远中张力侧牙周膜随时间增加间隙增宽,牙周组织血管扩张,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出现,新骨形成;近中压力侧牙周膜间隙缩窄,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牙周组织出现透明样变,牙槽骨呈蚕食状的吸收陷窝,可见多核细胞的聚集。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上升趋势,到第21天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达到高峰,随后,多核破骨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见表3、图4) 3.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显示(见图19-23):压力侧牙周膜中TRAP阳性细胞的数目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到第21天破骨细胞的数目达到高峰,随后破骨细胞的数目开始下降,这与HE染色的结果保持一致(见图4)。在加力第3天,各组动物之间多核破骨细胞数目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加力第7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增加。ASD2组和PGE2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减少,但只有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PGE2组相比,ASD1组和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减小,但ASD1组与PGE2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第28天,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动物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均显著性增加(P0.05);与PGE2组相比,ASD2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增加,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SD1组多核破骨细胞数目减小,且与PGE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见图24-29):在牙槽骨压力侧出现ODF的表达,且ODF的表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到第21天ODF的表达量达到高峰,随后ODF的表达量逐渐降低。这与HE染色以及TRAP染色的结果保持一致。 结论: 1.局部注射ASD可有效提高大鼠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增加了牙齿移动距离。 2.ASD可减少压力侧牙周组织透明样变的形成,增加了牙周组织破骨细胞的数量,加快骨改建速度。 3.ASD能增强牙周组织中ODF的表达,从而加快了正畸牙齿移动。 4.ASD以1O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可以有效的促进正畸牙齿移动,其作用与PGE2促进正畸牙齿移动的效果相似,而ASD以5mg/kg的比例局部注射促进牙齿移动的效果不如PGE2明显。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82.05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银钟,陈华,林珠,张巧余;前列腺素E_2及环磷酸腺苷对兔牙加速移动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2 张国志,东耀峻,李金荣,赵怡芳,刘宪;下颌前份根尖下截骨术在矫治牙颌面畸形中的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3年01期

3 刘长庚;黄生高;凌天牖;冯德云;黄平;张建兴;;中草药灯盏花对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4 丁寅,陈华,徐如生;丹参对正畸牙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5 何志丹,陈扬熙,罗颂椒;妊娠与正畸牙移动的实验研究——孕酮对妊娠期大鼠牙移动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6 高光明,李明,高义;低能量激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7 许艳华;徐芸;尹康;赵宁;韩秀丽;王丽艳;;颌间Ⅲ类矫形磁力动物模型的建立[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郑正华,吴新法,谭玉辉;成人前牙错合的矫治体会[J];口腔正畸学杂志;1994年02期

9 丁寅,陈华,徐如生;丹参对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血管化反应的影响[J];口腔正畸学;1997年03期

10 张丁,傅民魁,傅嘉;丹参对离体破骨细胞的影响[J];口腔正畸学;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辉;王强;朱峰;罗平平;刘天麟;韦晓玲;汪丽丽;;过量氟对大鼠切牙Shh表达的影响[J];北京口腔医学;2007年04期

2 卢怡;施生根;;中药丹参对牙周病防治的研究进展[J];北京口腔医学;2010年01期

3 董晓军,张青,李振甲;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碘化标记前体合成方法的实验观察[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1995年02期

4 薛京伟;王德龙;李世君;杨国华;高柠;张波;白滨;;补肾和血正齿法对口腔正畸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2009年12期

5 陈曦;刘建林;戴娟;黄亚莉;王爽;;中药骨碎补对犬牙齿快速移动后的稳固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6 任平,宋国增,夏天,黄熙,张忠兵,胡家露,孙安华,李彩宁;对脾虚泄泻患者胃动素及前列腺素的初探[J];中国医药学报;1993年01期

7 郝鹏杰;张晓明;;破骨细胞在口腔正畸领域中的研究现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高艳;孙静;李纾;王晶;;离断下牙槽神经对大鼠牙周炎进展影响的组织学观察[J];滨州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9 吴春蕾;张志锋;刘圆;;川续断科植物的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贵林;曲虹;;低强度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临床研究[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波;罗永芬;崔瑾;冯玲媚;杨孝芳;冯麟;;静态压力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区及穴旁区域成纤维细胞PGE_2和IL-6释放影响的比较研究[A];第二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钱芳;陈武;周洪亮;;多指标正交优选乌鳖颗粒提取工艺[A];2010年江苏省药学大会暨第十届江苏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京晶;续断生药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李春华;经穴/时机与针刺效应相关性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马养民;前列腺素E类似物合成方法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年

4 田德禄;妇宝颗粒冲剂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5 崔燎;丹参水提取物(DS)和丹参素(DSU)对实验性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曦;减阻牵张快速牙移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7 王亦菁;牙髓干细胞与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和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李霞;TRAF6对成牙本质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9 杨晓喻;成骨细胞和牙周膜细胞在不同钛种植体表面附着与矿化的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何巍;菌膜在原发舍格伦综合症发病中作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燕;复方丹参对犬牙齿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赵玺;牙周膜牵张成骨术快速移动尖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旭;布洛芬和独一味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作用的比较[D];滨州医学院;2010年

4 李欣欣;H.pylori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形态学及表达TNF-α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赵慧东;维生素E和钙剂对大鼠氟牙症发生的拮抗作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阎璐;H.pylori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王生瑜;甲状旁腺素(PTH)对正畸牙根吸收后修复影响的研究[D];泸州医学院;2011年

8 包幸福;防己诺林碱对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根吸收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静;特定寡核苷酸对大鼠实验性牙移动骨改建影响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显涛;续断皂苷元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及其作为α-糖苷酶抑制剂的活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声富,程祥荣,沈真祥;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血管活性肠肽的变化[J];北京口腔医学;2003年02期

2 段银钟,陈华,张巧余;前列腺素E_2等对兔牙移动的作用[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3 陶彩云;牙体和牙周组织制片方法的改进[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3年01期

4 李卡,陈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抗血管生成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3年02期

5 段银钟,陈华,林珠,张巧余;前列腺素E_2及环磷酸腺苷对兔牙加速移动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89年01期

6 叶湘玉,周洪,刘建华,文抑西;上颌骨骨皮质切开的快速扩弓的临床应用[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2年01期

7 孙新华,朱宪春,徐成伟,叶耐永,朱虹;弱激光照射对兔牙移动速度及骨改建影响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1年05期

8 刘长庚;黄生高;凌天牖;冯德云;黄平;张建兴;;中草药灯盏花对兔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9 郑旭;林久祥;;计算机辅助的牙槽骨密度定量测量系统准确性和灵敏度的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10 刘梅;张君;王旭霞;;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娜;可使正畸牙齿移动的最适矫治力范围——一个数学模式的建立[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5期

2 冯智敏;吴永生;;影响牙齿移动的内源性因素[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李东;陈华;;正畸牙齿移动理论的发展与科学假说[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1990年01期

4 杨美祥,丁寅,邹邦新,金作林;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2年10期

5 杨美祥,丁寅,邹邦新,金作霖;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6 李东;段银钟;陈华;;前列腺素与正畸牙齿移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5期

7 张丁;傅民魁;任玉香;武登诚;;丹参对鼠齿槽骨破骨活动的影响[J];口腔医学研究;1993年02期

8 陈文静;;超声波与加速正畸牙齿移动[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2年03期

9 王媛;王旭霞;贾玉龙;颜淑云;张君;;灌服川续断水煎液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及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10 李宝勇;丁寅;潘峰;王光;沈焕;;牙周炎大鼠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内iNOS的表达变化[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燕;荀文兴;丁寅;;牙周膜微循环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A];中华口腔医学会全科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文盛;牵张成骨快速正畸牙齿移动的实验与应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2 侯旭;ODN MT01通过MAPK通路调控成骨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秀敏;正畸牙齿移动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关系的动物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2 安阳;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油包水型微乳对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3 王媛;局部注射木通皂苷D对大鼠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4 闫欣;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Follistatin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杨琳琳;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BMP-2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6 邹聪;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BMP-1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7 姜婷婷;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Smurf1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动物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宋楠;灌服中药骨碎补、川续断、丹参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9 王雅楠;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对牙根吸收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10 韩旻轩;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牙周组织RUNX2、OSX、OPN的表达[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张力侧牙周组织RUNX2、OSX、OPN的表达,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42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442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d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