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口腔论文 >

成人骨性Ⅱ类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CBCT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19:01

  本文关键词:成人骨性Ⅱ类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CB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上下颌骨是构成颅颌面的主要的骨性结构,也是构成上气道的硬支架,舌骨是连接颅颌面骨和上气道之间的唯一游离的骨性组织。颅颌面结构形态与上气道之间互相影响,颅颌面骨的发育异常必然引起上气道发育的异常,也会引起舌骨位置的变化。同时,舌骨通过肌肉、筋膜和韧带与颅颌面结构等骨组织相连接,舌骨的位置改变影响口颌系统肌链的平衡和协调,从而影响上气道形态,因此,舌骨形态及位置是评估上气道行使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骨性II类错合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功能及容貌美观且又是易发OSAHS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该类患者存在上气道口咽段结构性狭窄,舌骨位置偏后、偏下。既往研究主要集中于矢状骨面型与上气道形态及舌骨位置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同垂直骨面型II类错合畸形上气道和舌骨位置及形态的特点尚未见文献报道。由于条件所限,以前研究成果大部分是基于二维成像的头颅侧位片,无法对上气道体积及横径进行测量研究,对于舌骨的研究也仅限于位置,而舌骨形态变化对上气道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随着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在口腔临床的应用,为研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新的手段。 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成年无鼾骨性II类错合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统一条件拍摄CBCT,重建上气道和舌骨的3D模型,比较不同垂直骨面型骨性II类患者上气道和舌骨位置、形态之间的差异性,为骨性II类患者的正畸治疗及OSAHS的病因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本实验以骨性II类(ANB角>5°)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60名骨性II类60名,男女各30名,以GoGn-SN角大小进行分组,分为低角组(GoGn-SN≤22°)、均角组(22°≤GoGn-SN≤32°)、高角组(32°≤GoGn-SN)。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放射科统一条件下拍摄CBCT,应用Mimics10.01软件对上呼吸道及舌骨进行三维建模,选取21项指标进行测量,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上气道及舌骨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三组之间差异,对有差异的指标进一步进行LSD两两比较。并对舌骨测量指标和上气道测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研究结果: 在上气道线性测量指标中,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腭咽上界平面矢状径长度(PNSL、UTL、E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oGn-SN角增大,呈现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进一步两两比较,上气道矢状径在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明显差异。上气道各段高度(UTH、ETH)及宽度(PNSW、UTW、ETW)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上气道总体积和腭咽、舌咽部体积在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发现:高角组和均角组及高角组和低角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而均角和低角组之间无差异(P>0.05)。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舌骨形态及位置无差异(P>0.05)。在相关性分析中,舌骨形态和上气道各测量指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舌骨位置与上气道矢状径、横径及体积存在一定负相关。 研究结论: 颅颌面形态垂直向发育异常对上气道腭咽和舌咽段会产生影响。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上气道矢状径表现为高角<均角<低角的趋势。上气道腭咽和舌咽段的横径在三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说明垂直向的生长发育异常对于上气道横径的影响有限。舌骨位置和形态在不同垂直骨面型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舌骨在生长发育完成后位置和形态相对稳定,这与舌骨上下肌群的自我调节和舌骨位置的自代偿有关。在上气道和舌骨的相关性分析中,骨性II类错合畸形上气道和舌骨之间关系密切,舌骨形态和上气道的矢状径、横径及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而舌骨位置与上气道各测量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
【关键词】:骨性Ⅱ类 CBCT 不同垂直骨面型 上气道 舌骨形态和位置
【学位授予单位】: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83.5
【目录】:
  • 缩略语表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4
  • 文献回顾14-21
  • 1.舌骨解剖结构14
  • 2.舌骨形态的研究14-15
  • 3.舌骨位置的研究15-16
  • 4.错合畸形的分类16
  • 5.颅颌面结构、上气道及舌骨的研究方法16-18
  • 6.上气道形态大小的研究18-21
  • 1 研究对象21-22
  • 1.1 研究对象21-22
  • 1.2 具体纳入标准22
  • 1.3 分组依据22
  • 2 研究方法22-31
  • 2.1 实验仪器22
  • 2.2 扫描范围22-23
  • 2.3 扫描要求23
  • 2.4 数据采集及处理23
  • 2.5 Mimics 软件界面简介23-25
  • 2.6 上气道 3D 模型重建步骤25-28
  • 2.7 舌骨 3D 模型的重建步骤28
  • 2.8 测量指标28-31
  • 2.9 统计学分析31
  • 3 结果31-37
  • 4 讨论37-43
  • 4.1 颅颌面、上气道及舌骨解剖结构及位置关系37
  • 4.2 骨性Ⅱ类错合畸形与 OSHAS 的研究37-38
  • 4.3 上气道与舌骨的研究38-39
  • 4.4 上气道腭咽段及舌咽段的研究39-41
  • 4.5 舌骨形态与上气道的相关性分析41-42
  • 4.6 舌骨位置与上气道的相关性分析42-43
  • 5 结论43-45
  • 小结45-47
  • 参考文献47-54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54-55
  • 致谢55-56
  • 临床病例报告56-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雪岩;黄任含;楼航迪;荣起国;;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生物力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苏莉,纪昌蓉;骨性安氏Ⅰ、Ⅲ类错鉭舌骨位置的对比研究[J];北京口腔医学;2002年02期

3 唐志慧,曾祥龙;恒牙早期正常骨面型青少年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X线头影测量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2期

4 吴永波;陈志刚;孙丽娟;李阳;胡晓飞;武斌;赵奇;舒永康;;舌骨的法医人类学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5 周艳妮;曹宝成;;锥形束CT的特点及其在正畸专业中的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6 高雪梅,曾祥龙,傅民魁,黄席珍;口腔矫治器治疗OSAS的下颌定位[J];口腔正畸学;2000年01期

7 夏东,刘建平,植金兴,黄月珍;舌骨形态的CT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年09期

8 王欢;丁寅;;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骨性Ⅲ类患者的髁突形态特点及差异[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11期

9 郭涛;丁寅;;不同垂直骨面型成年患者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差异的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刘琳;马卫东;曲卫国;吴平;王明锋;;下颌升枝矢状劈开截骨术对骨性下颌前突舌骨位置和气道宽度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成人骨性Ⅱ类上气道及舌骨形态位置的CBCT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2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kouq/2692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5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