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链球菌M蛋白同源角蛋白多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9:09

  本文关键词:链球菌M蛋白同源角蛋白多肽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病,目前已倾向为Thl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诱发因素复杂。以往研究表明为遗传因素为基础、环境因素诱发的免疫失衡性疾患。其中环境因素中最重要的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咽部或扁桃腺的前驱B-溶血型链球菌的感染是唯一令人信服的诱发点滴型银屑病的始发因素。但这不能解释咽部感染清除之后银屑病的持续维持与加重,有人推测链球菌M蛋白以分子模拟机制参与了银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拟首寻找与M蛋白同源的角蛋白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此氨基酸肽段作用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观察其对单一核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将对M蛋白的交叉抗原性进行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探讨链球菌感染诱发或加重银屑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尤其是分子模拟机制,并为临床生物治疗提供有益的思路。 方法 人工合成与M蛋白同源的角蛋白肽段,氨基酸残基序列分别是ALEEAN、 LKKDVDC、GLRRVLDE、RLKYENELA。四组合成同源肽段与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共同培养。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BMCs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2、IL-4和IFN-y的产生情况,MTT法检测PBMCs增殖情况。将合成同源肽段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共培养,MTT法检测HaCat增殖情况,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合成同源肽段ALEEAN和LKKDVDC均能刺激斑块型银屑病患者PBMCs增殖,IL-2、IL-4、IFN-y分泌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在同源肽段GLRRVLDE、RLKYENELA组和未加任何刺激因子的空白组,上清液中未检测到明显的三种细胞因子的表达。与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单独培养HaCat相比较,合成同源肽段ALEEAN、LKKDVDC、 GLRRVLDE在与KGF共培养条件下能明显促进HaCat增殖。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M型蛋白同源的角蛋白肽段可以引起银屑病患者PBMCs和HaCat增殖。此交叉反应角蛋白片段可能在银屑病,尤其是在β-溶血型链球菌感染之后的银屑病皮损的维持与加重中起一定作用。
【关键词】:银屑病 链球菌属 溶血 角质形成细胞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白细胞介素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758.63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12
  • 研究目的、方法12-13
  • 一、同源肽段的合成13-15
  • 1.1 方法13
  • 1.2 结论13
  • 1.3 讨论13-14
  • 1.4 小结14-15
  • 二、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分离与培养15-18
  • 2.1 材料与方法15-16
  • 2.1.1 材料15
  • 2.1.2 对象和方法15-16
  • 2.2 结果16
  • 2.3 讨论16-17
  • 2.4 小结17-18
  • 三、MTT法检测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对合成同源肽段诱导的增殖反应18-22
  • 3.1 材料与方法18-19
  • 3.1.1 材料18
  • 3.1.2 方法18-19
  • 3.2 结果19
  • 3.3 讨论19-21
  • 3.4 小结21-22
  • 四、外周血单一核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22-31
  • 4.1 材料与方法22-25
  • 4.1.1 材料22-24
  • 4.1.2 方法24-25
  • 4.2 结果25-28
  • 4.2.1 IL-2测试的结果25-26
  • 4.2.2 IL-4测试的结果26-27
  • 4.2.3 IFN-γ测试的结果27-28
  • 4.3 讨论28-29
  • 4.4 小结29-31
  • 五、合成同源肽段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增殖的影响31-35
  • 5.1 材料与方法31-32
  • 5.1.1 材料31
  • 5.1.2 方法31-32
  • 5.1.3 合成同源肽段对角质形成细胞株(HaCat)增殖的影响32
  • 5.2 结果32-33
  • 5.3 讨论33
  • 5.4 小结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9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39-40
  • 综述40-47
  • 综述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1999年05期

2 ;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2年06期

3 林有坤,罗虹,韦高,严煜林;真菌定植与银屑病发病关系的初步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周宗立,王懿娜;银屑病生物治疗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年10期

5 徐丽敏,王彦红,李虹,毛舒和;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和白介素18的表达[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3年10期

6 ;红斑、丘疹及鳞屑性皮肤病[J];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00年02期

7 康定华,程学兰,徐汉卿;银屑病患者血清中sICAM-1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对病期的观察价值[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8 张思平,佟菊贞;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膜CD_(23)分子的表达[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年01期

9 马爱红,吴红彦,王嘉军;银屑病与细胞因子和性激素相关性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徐倩,陈德利;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佳琦;周炯;李伟;李春明;蔡绥R,

本文编号:322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22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8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