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115例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7-05-15 15:03

  本文关键词:115例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分析蕈样肉芽肿(MF)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探讨该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经验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115例MF及其变异型患者。分析患者的发病年龄、确诊年龄、皮损特征、误诊情况、组织病理表现、免疫组化标记及临床治疗等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39.03±18.10)岁,平均确诊年龄(43.99±16.83)岁,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4周-30年,平均4.92年。93.04%的患者皮损累及全身多个部位,非曝光部位更多见。组织病理显示87.83%出现亲表皮现象,78.26%出现淋巴细胞异型。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绝大多数呈T辅助细胞标记,个别标记T细胞毒性细胞。38.26%的病例曾被误诊。早期干预性治疗多能使病情缓解或临床治愈。结论:1、本研究MF平均发病年龄39.03岁;小于20岁者比率14.78%;大于50岁者比率38.26%;男女比例1.95:1。2、早期MF占本研究的71.30%(82/115),临床误诊率占38.26%。认为MF早期皮损的多形性及病理的不典型性仍是影响诊断的根本原因。皮损的多形性、病程的迁延性和进行性;淋巴细胞的亲表性、异型性及T细胞浸润的单克隆性是早期MF诊断的主要依据。斑块期及肿瘤期诊断相对容易。3、MF的亚型或变异型占22.6%(26/115),这些特殊类型的临床、病理表现也不同程度的干扰了MF的及时诊断。需临床和病理的密切结合,辅以免疫组化及必要的TCR基因重排来诊断。4、本研究有31例(占26.96%)给予多部位或多次取材才得以明确诊断。提示早期MF诊断依据不足时,多形态皮损的多部位取材或病程的不同阶段取材活检对明确诊断非常重要。5、儿童/青少年MF(发病年龄18岁)占12.17%(14/115),要特别关注这个人群,因该人群的活检率低,带病生存时间长,应建立完善的治疗随访机制。6、早期MF给予干预性(保守)治疗大部分能缓解病情,从而阻断或缓解病程进展;而肿瘤期治疗效果不好,预后差。提示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 临床病理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济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5
【目录】:
  • 导师简介5-7
  • 摘要7-9
  • Abstract9-11
  • 主要符号表11-12
  • 第一章 前言12-18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18-21
  • 2.1 研究对象18
  • 2.2 实验试剂18
  • 2.3 实验相关器材18
  • 2.4 实验方法18
  • 2.5 实验相关器材18-19
  • 2.6 电子数据库查询信息19
  • 2.7 实验方法19-21
  • 第三章 结果21-30
  • 3.1 一般资料21
  • 3.2 临床病理表现21-30
  • 第四章 讨论30-36
  • 附:蕈样肉芽肿亚型/变异型-间质性蕈样肉芽肿36-41
  • 第五章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7
  • 附录47-50
  • 综述50-57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进秀,赵世叶,夏如宁,张新枝;蕈样肉芽肿误诊二例报告[J];肿瘤防治杂志;2000年04期

2 阚凯,李光,任青,夏兵;全身电子束照射治疗蕈样肉芽肿1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3 刘爱英,崔盘根,林彤;具有特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4期

4 宫立众,张翼军,叶庆佾;蕈样肉芽肿11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01年02期

5 王培光 ,张学军;蕈样肉芽肿的治疗和预后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年01期

6 朱宝国,王顺义;蕈样肉芽肿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年10期

7 李冬香;表现为色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皮炎的蕈样肉芽肿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年02期

8 刘志宏,马东来,方凯;蕈样肉芽肿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4年06期

9 曹发龙,吴文育,翁孟武;蕈样肉芽肿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年06期

10 陈明华,肖丽明,张晓彬,陈连军,陈健民;地精丹方剂加减及免疫调节剂治疗蕈样肉芽肿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换伟;殷致宇;蔡有龄;;蕈样肉芽肿的早、中期临床及病理学改变[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连祥;殷致宇;庄逢康;蔡有龄;毛换伟;;以泛发性色素沉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A];2011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刘平;王冬云;楚瑞奇;谭升顺;;5例阿维A治疗蕈样肉芽肿前后免疫组化对表达水平的检测[A];2002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4 刘苏俊;宗文凯;杨雪源;林麟;薛燕宁;姜yN群;孙建方;王洪生;;大疱性蕈样肉芽肿1例报告[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5 唐旭;沈宏;许爱娥;;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1例[A];2008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丁蓉;瞿军生;宋慈珍;;蕈样肉芽肿1例[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李伟;戴辉;黎钊;许爱娥;;蕈样肉芽肿在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的镜下特征[A];2012年浙江省皮肤病性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8 孙建方;;特殊类型的蕈样肉芽肿[A];2013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9 盛珉e

本文编号:368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68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7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