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皮肤病论文 >

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2:22

  本文关键词: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痤疮兔耳模型,观察比较传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和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方法(改良ALA-PDT疗法)治疗兔耳痤疮的疗效和不良事件,证明改良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临床上ALA-PDT治疗痤疮提供更精细、更好的方法。方法:选取体重约2kg的12周龄雄性清洁级大白兔25只并编号,随机抽取20只采用Kligman法建造痤疮兔耳模型。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以兔耳为单位,未经造模的5只兔子的10只兔耳为空白对照组,用于验证痤疮兔耳模型是否建造成功;对造模成功的20只兔子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每组各10只兔耳。治疗组1给予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即:在兔耳外敷50%的ALA光敏剂后,按波长630nm,功率密度5mW/cm2,通过光纤头把红光导入兔耳痤疮靶皮损内约2mm进行一次性内照射治疗15min的新方法;治疗组2给予传统ALA-PDT红光外照射一次性治疗15min;治疗组3给予不加ALA光敏剂的单纯红光光纤兔耳痤疮靶皮损内一次性照射15min;治疗组4不给于任何治疗方法。在各组进行照射时观察记录动物发生的不适症状(如甩耳、扭动躯体、用爪刨地、尖叫)的次数。在治疗后观察记录各组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兔耳痤疮靶皮损周围的副反应(如红斑、水肿、脱屑等)和各组兔子的状态(如患痤疮以外的其他疾病或死亡)。在治疗前、治疗后第14d、第30d、第45d对各组进行肉眼观察、兔耳痤疮靶皮损及其周围皮肤做活检、组织学改变观察。最后整合相关资料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经建模的痤疮兔耳模型肉眼观察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组织学观察表现为表皮增厚、角化过度、毛囊扩大及腔内角化物质增多致密、真皮内皮脂腺扩大及炎细胞浸润等,均与人类痤疮的表现类似。2.改良ALA-PDT的有效性:通过肉眼、组织学观察和有效率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四组经过各自不同的方法对痤疮兔耳模型的治疗都取得了一定疗效,表现为:①在治疗后第14d,有效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1(100%)>治疗组2(60%)>治疗组3(40%)>治疗组4(20%)。治疗组1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两两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第30d,有效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两组相同:100%)>治疗组3(88%)>治疗组4(60%)。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两两之间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上述三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治疗组4(P<0.05);③治疗后第45d,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的有效率相同(100%),均高于治疗组4(8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改良ALA-PDT的安全性:通过肉眼观察计数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组3、治疗组4四组都有不良事件,表现为:①在治疗期,不适症状次数由高到低为:治疗组2>治疗组1>治疗组3>治疗组4。治疗组2的不适症状次数明显高于其余三组;②在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由高到低为:治疗组2(90%)>治疗组4(40%)>治疗组1(20%)>治疗组3(10%)。治疗组2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而治疗组1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治疗组2(P<0.05),而且与治疗组3和治疗组4相近(P>0.05)。结论:1.采用Kligman法成功建造了痤疮兔耳模型。2. ALA-PDT红光光纤导入内照射方法治疗痤疮兔耳模型可取得同传统ALA-PDT红光外照射治疗法类似的疗效,提示改良ALA-PDT疗法具有有效性。3.改良ALA-PDT疗法比传统ALA-PDT疗法具有更好的耐受性和更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改良ALA-PDT疗法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痤疮 兔耳模型 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有效性 安全性
【学位授予单位】:泸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758.7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4
  • 材料与方法14-19
  • 1 实验对象14
  • 2 实验材料14-15
  • 3 实验方法15-18
  • 4 统计学分析18-19
  • 结果19-33
  • 1 痤疮兔耳模型建造结果19-22
  • 2 四组痤疮兔耳模型的疗效结果22-28
  • 3 四组痤疮兔耳模型的不良事件结果28-33
  • 讨论33-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5
  • 英文缩略词表45-46
  • 致谢46-47
  • 综述47-58
  • 参考文献54-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文彬;王晖;;痤疮模型的研究现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李琳;赵梓纲;马长生;李恒进;;果酸抗兔耳模型黑头粉刺作用的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11期

3 杨慧兰;;皮肤病光动力疗法系列讲座(一)——光动力疗法在皮肤科应用的现状及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9年03期

4 张成梅;武传涛;尹志圣;李春令;于学慧;王立;刘兆平;;盐酸氨基乙酰丙酸搽剂对实验性兔耳痤疮的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5 顾瑛,刘凡光,王开,朱建国,梁洁,潘玉明,李峻亨;光动力疗法治疗鲜红斑痣1216例临床分析[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1年02期

6 纪明开;陈金雄;刘茁;翁立强;;中药配合泰尔丝治疗寻常型痤疮43例临床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7 李黎波;李文敏;项蕾红;秦中平;王洛伟;林尽染;马英;罗荣城;黄正;;光动力疗法在中国的应用与临床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2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改良ALA-PDT疗法治疗痤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兔耳模型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8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pifb/3708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