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5 20:21

  本文关键词: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

张雷  

【摘要】:可穿戴式康复腿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康复腿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还未达到人们希望的水平,主要原因是能耗大、效率低,而且费用昂贵,不适合大范围应用。因此开发符合仿生原理并具有欠驱动关节的机械结构,可以大大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并增加使用者的舒适度。本文在可穿戴式康复腿仿生行走机理、机械结构开发、仿真运动分析和控制算法等方面展开主要研究。 具体研究的内容如下: 首先,本机构从仿生学的角度,对人类的下肢结构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用于开发人类康复装置的重要技术参数,然后通过Solidworks软件进行机械结构的设计,得到了3D结构模型,并分别对可穿戴式康复腿的各个关节进行详细地说明,通过详解可以发现本结构的设计特别符合正常人体的生理结构,并充分地考虑了舒适性和安全性。 其次,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对于在人机系统中出现的耦合运动做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然后对康复腿和人体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本文主要是针对在康复初期或下肢损伤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的机器主动的运动模式。我们选择当今最常用的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在Solidworks中将标准人体模型和康复腿结构模型进行装配,并将总装配模型导入Adams中,通过仿真可以发现,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人体模型关节的受力和角度变化情况。 最后,在这种机器主动的运动模式下,对人机系统添加非线性控制策略。在这种模式下,本文所研究的康复腿却需要跟随人体的踝关节进行运动。由于康复腿的非线性程度很高,分别添加反馈线性化和滑模非线性控制策略,对康复腿踝关节进行控制,跟踪人体踝关节的运动。通过对这种运动模式的分析,对人机运动的仿生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1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本兴,韩文仲;气压膝关节下肢假肢的分析与研究[J];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赵彦峻;徐诚;张景柱;骆宇飞;;人体下肢外骨骼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J];机械设计;2008年10期

3 程方;王人成;贾晓红;张济川;;减重步行康复训练机器人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常江;非完整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2 姜海波;人体下肢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3 冯治国;步行康复训练助行腿机器人系统[D];上海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国梁;一类非线性系统反馈线性化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2 牛彬;可穿戴式的下肢步行外骨骼控制机理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震;沈琛林;陈雪辉;;基于ADAMS的行星减速器运动学仿真研究[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张海芸;张宏文;阎金刚;;胶棒滚筒式采棉机棉箱的建模与仿真[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1期

3 樊爱琼;;基于空气弹簧的农用机车物理减震仿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4 汪雨萌;钱桦;谭月胜;周满平;;五自由度采摘机械臂运动学通用算法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5 马贵春;谭迎新;;探讨人机系统 预防事故发生[J];兵工安全技术;1998年06期

6 赵玉侠;高德文;何广平;;轮式移动机器人在圆形管道中的运动学建模与仿真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7 彭生祥,李凯;多移动机器人编队行进中的行为分解[J];北京服装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李军,张洪康,孟红,唐锐;履带车辆行驶平顺性仿真分析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3年04期

9 齐晓杰;于建国;;基于Pro/E与ADAMS的载重车辆轮胎动态特性仿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年02期

10 李军;孟红;茹丽妙;孙旭光;;行动系统参数对车辆摆振特性的影响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芮筱亭;戎保;;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1年

2 王诗虎;孙营;杨宇;杨玉良;董华东;;超级单胎牵引车振动仿真分析与优化[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崔博文;陈剑;陈心昭;;工业机器人在噪声测量上的应用研究?[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方浩;李路;贾睿;窦丽华;;考虑地面影响因素的轮式机器人轨线跟踪控制联合仿真[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张豫南;王双双;张健;宋杰;;基于虚拟样机的全方位移动平台运动控制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6 付鹏;唐辉;;隔膜泵动态仿真分析技术[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7 冯艳春;;火灾应急增设触摸型疏散指示标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舒;王大为;;对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在公安教育中发展的探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培民;石珍强;包家汉;王宏光;;摇杆转向架式月球车刚柔耦合建模及分析[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彭旭阳;张志飞;王园;赵伟;;基于ADAMS的摩托车发动机悬置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平;柔体动力学初值问题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孙建;基于外骨骼机器人技术的人体手臂震颤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童伟;整体耦合式消扭悬架系统原理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巍;煤矿井下搜救探测机器人的路径规划及轨迹跟踪控制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5 唐志国;机械臂操作柔性负载系统分布参数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李大奇;叶片双面磨抛系统及路径规划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小江;全地面起重机转向性能仿真和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郝赫;多轴重型汽车刚弹耦合虚拟样机分析与匹配[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正义;机器人与环境间力/位置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夏广岚;木制楼梯扶手弯头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步云;水下作业机械手抓取力伺服控制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雷云云;基于被动式四足机器人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詹峰;井下煤仓清仓机器人机械臂结构设计与新型清仓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郑灿东;输电线路除冰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张喜;立式刨切机机构设计优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吴小旺;液压支架机液联合仿真与液压控制系统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禹;双质量飞轮扭转疲劳试验台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立;面向非结构化地形的六足步行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耿东山;基于蚁群算法的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娄玉冰;基于“最优激励轨迹”的工业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广建,岳文贞,陈荣春;UHMWPE用于生物工程的摩擦磨损研究[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01期

2 胡鑫,习俊通,顾冬云,金烨,戴克戎;髋关节CAD模型的建立与几何形态分析[J];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2期

3 吴其胜;纳米HAP改性PMMA骨水泥力学性能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4 骆德渊;刘荣;李纪文;;采用模糊逻辑的移动机器人轨迹跟踪[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王永;马海涛;李旺;;具有参数不确定的移动机器人鲁棒轨迹跟踪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S2期

6 徐国政;宋爱国;李会军;;基于模糊推理的上肢康复机器人自适应阻抗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张美超,张余,黄华扬,黄文华,赵卫东;股骨-胫骨复合体模型在人体体重冲击下的运动力学响应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8 姜海波;葛世荣;;基于CT扫描人体股骨的有限元分析[J];工程力学;2007年10期

9 赵辉,倪才方;磷酸钙骨水泥的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5年05期

10 周欣;蒋垚;曾炳芳;;步态分析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意义[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超;有限单元法在骨科生物力学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2 何荣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稳定性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张正廉;CF/PEEK全髋股骨头假体的研制与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胡终须;非完整移动机器人的鲁棒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0年

5 陈峰;可穿戴型助力机器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张耀欣;高性能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祝晓才;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陈银海;脊髓损伤康复的临床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王鹏飞;四足机器人稳定行走规划及控制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姜海波;人体下肢关节系统的生物力学行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承刚;股骨三维重建与生物力学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2 王辉;智能假肢的控制机理及控制系统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孙巍;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自护能力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峰;;移魂换体[J];科学大观园;2009年06期

2 陈亮;;人体模型在医患沟通中的作用[J];长沙医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白振明;;~(67)Ca—ECT对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基础及临床研究[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9年04期

4 李成卫,王庆国;试论中医学的构建与发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5 ;世界上第一个供撞击试验用的模拟孕妇的人体模型[J];父母必读;2003年10期

6 白娟,刘红菊,郑雷,赵静,严振国,邵水金,庄天戈;针灸穴位数字化可视人体建模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年02期

7 李文华,张书旭,徐海荣;宫颈癌后装治疗的剂量分布测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8 王殊轶;钱省三;葛斌;;集成逆向工程系统进行人体造型的功能与信息模型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9期

9 史政荣;熊秀;;医学人体模型在急诊医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国防医药;2009年09期

10 廖长堃;董须恩;;微电脑针灸选穴人体模型显示系统[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胜;刘富强;张立勋;;一种新型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A];第七届全国康复医学工程与康复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徐勇明;张培仁;郑旭东;;四轮F180型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方法[A];2004中国机器人足球比赛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文公立;徐轶群;;自动吹塑机模具开合运动机构计算机辅助设计[A];2009海峡两岸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冯潼能;;基于CATIA V5的自动钻铆机工艺过程仿真研究[A];第五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烨;;高速数控机床技术[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6 梁甲兴;张玉华;林立;;方丝弓系列矫治器的机械结构研究与Free—edge矫正器的设计[A];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2004第七届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李德坚;闫秀华;;双刚体“晚旋”人体模型的设计制作与初步实验[A];第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88年

8 刘锦阳;;考虑热效应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9 闾坚强;;带主动发力的多质量弹簧人体模型及其弹跳的分析[A];第12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信世强;周一鸣;谭德荣;;用于汽车碰撞研究的人体模型[A];第二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海燕;[N];中国质量报;2011年

2 记者 钱铮;[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3 赵原 蔡卫国;[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石珊珊;[N];机电商报;2008年

5 ;[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6 CN23773432Y;[N];中国包装报;2000年

7 高宏适;[N];世界金属导报;2010年

8 ;[N];中国包装报;2003年

9 ;[N];中国包装报;2004年

10 江苏 陈化南;[N];电子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模拟过载动感座椅机构优化设计、激励及控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凤良杰;NSRL-XAFS光束线改造中弧矢聚焦双晶单色器相关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颜凌波;乘用车的翻滚碰撞特性及防护措施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4 胡芝兰;静态图像中基于MF-OAR人体模型的上半身姿势估计[D];清华大学;2009年

5 黄新;个性化人体模型与肢体协同运动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6 杨姝;复杂机械结构拓扑优化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7 贺向东;机械结构可靠性稳健设计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侍才洪;一种伤员换乘转运机器人的设计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9 宋薇;基于物理模型的人体运动建模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学玲;基于广义模块化设计的机械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雷;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朱昆鹏;民机襟翼运动机构可靠性试验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林胜恩;面向精密运动机构的动力学分析软件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志刚;垂直平面运动机构测控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5 戢敏;基于人机工程的动态人体模型研究和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6 金梦笔;手机电磁辐射的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及应用[D];浙江大学;2006年

7 王鹏;基于虚拟现实的人体建模及服装结构设计技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5年

8 张晓;基于单目视觉的人体运动分析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桂彦;基于人体运动跟踪技术的步态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8年

10 陈国东;基于老年人运动特性的行走辅助器械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可穿戴式康复腿控制和仿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14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8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