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剂量可调型无针注射器的体内外评价

发布时间:2016-12-19 09:53

  本文关键词: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08年

剂量可调型无针注射器的体内外评价

刘琳  

【摘要】: 无针注射(又称射流注射),指的是利用机械装置产生的瞬间高压,推动药剂(液体或冻干粉)经过一个很细的喷嘴,形成高压射流,穿过皮肤直接弥散到皮下组织的过程。与传统的有针注射方法相比,无针注射具有刺痛小、药物吸收好、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可以自行注射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需长期自我给药治疗的病人、有恐针感的病人和儿童的日常给药,以及大规模预防接种和野外作业条件下的疾病防治、重大突发事件的卫勤保障,因而在多肽蛋白质药物、治疗性基因药物、疫苗、麻醉剂等给药方面正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 为此我们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合作,共同开发研制弹簧动力无针注射器。使用机械学院设计的高强度弹簧为动力的无针注射器样机,进行体内、体外的机械参数以及医学试验分析及评价,得出以下结果: 1)使用搭建好的无针注射测试评价系统,对易捷无针注射器和自主设计制造的无针注射器进行了触发力和射流喷射特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同一剂量,随着弹簧刚度的增加,触发力、射流冲击力、射流速度增加。而同一弹簧刚度,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触发力、射流冲击力、射流速度呈现减小趋势。 2)依据ISO21649文件进行剂量可靠性研究。随着自制无针注射器弹簧刚度系数的增大,0.05 mL,0.15 mL实际注射出的剂量值呈降低趋势,置信度也呈降低趋势。但注射剂量为0.3 mL时,结果均有较高的置信度,不因无针注射器弹簧刚度系数的变化而变化;易捷无针注射器在剂量为0.05,0.15,0.3 mL时,均有99.9%的置信度。 3)以2%的琼脂糖凝胶弹性体模拟皮肤组织性质,考察无针注射器的喷射深度,扩散程度,衡量注射器的加速性能。结果表明,喷射注射可以分为三个独立的部分:侵蚀、停滞、扩散。相同的弹簧刚度系数,随着剂量增加,在凝胶内的创口深度,扩散深度和扩散宽度都增加。相同的剂量,随着弹簧刚度系数增加,在凝胶内的创口深度,扩散深度和扩散宽度都增加。 4)以乳猪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弹簧刚度系数和不同剂量在体内的注射深度,以及通过组织切片,考察无针注射器的损伤性。结果表明,使用普通1 mL蓝芯注射器注射0.05 mL生理盐水,表皮下真皮处起泡;易捷无针注射器与弹簧刚度系数为4500 N/m的自制无针注射器注射0.05 mL生理盐水时,表皮,真皮正常,没有明显组织损伤,脂肪,筋膜,肌肉结构连续完整,无肌肉肿大等损伤;而弹簧刚度系数为7200 N/m的自制无针注射器注射0.05 mL生理盐水时,表现出横纹消失,且细胞核变大,包浆疏松等部分肌肉肿大的特征,因为在此条件下无针注射器产生强大射流速度,且模拟药液渗透进入肌肉,产生机械损伤。说明弹簧刚度系数越大,模拟药液穿透越深,药物导入率越高,但速度增大,对皮肤可产生机械损伤。压强是药物导入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提高药物导入率的同时,势必加重皮肤损害,因此,在设计压强时,应综合考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318.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6
  • 1.1 无针注射器概述及发展历程10-16
  • 1.1.1 概述10
  • 1.1.2 国内外无针注射技术的发展历程10-14
  • 1.1.3 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14-15
  • 1.1.4 发展前景15-16
  • 1.2 射流形成和注射皮肤的流体动力学16-20
  • 1.3 无针注射测试评价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0-25
  • 1.3.1 无针注射测试评价研究概况20-21
  • 1.3.2 无针注射器主要参数21-25
  • 1.4 前期工作基础25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25-26
  • 2 无针注射器的射流喷射特性评价26-34
  • 2.1 引言26-27
  • 2.2 实验部分27-28
  • 2.2.1 实验仪器及试剂27
  • 2.2.2 实验方法27-28
  • 2.3 结果与讨论28-33
  • 2.3.1 无针注射器触发力测试实验28-29
  • 2.3.2 无针注射器动力源差异对射流冲击力影响实验29-33
  • 2.4 本章小结33-34
  • 3 无针注射器的剂量可靠性评价34-39
  • 3.1 引言34
  • 3.2 实验部分34-35
  • 3.2.1 实验仪器及试剂34-35
  • 3.2.2 实验方法35
  • 3.3 结果与讨论35-38
  • 3.4 本章小结38-39
  • 4 无针注射器的凝胶内扩散评价39-45
  • 4.1 引言39
  • 4.2 实验部分39-40
  • 4.2.1 实验仪器及试剂39-40
  • 4.2.2 实验方法40
  • 4.3 结果与讨论40-44
  • 4.3.1 无针注射器注射墨水在凝胶中的扩散情况40-41
  • 4.3.2 无针注射器注射墨水在凝胶中的扩散深度与宽度41-44
  • 4.4 本章小结44-45
  • 5 无针注射器的体内注射深度评价45-54
  • 5.1 引言45
  • 5.2 实验部分45-46
  •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45-46
  • 5.2.2 实验方法46
  • 5.3 结果与讨论46-53
  • 5.3.1 无针注射器在兔子体内注射深度46-48
  • 5.3.2 无针注射器在乳猪体内注射深度48-53
  • 5.4 本章小结53-54
  • 6 无针注射器对皮肤损伤性的初步评价54-58
  • 6.1 引言54
  • 6.2 实验部分54-55
  • 6.2.1 实验仪器及试剂54
  • 6.2.2 实验方法54-55
  • 6.3 结果与讨论55-56
  • 6.4 本章小结56-58
  • 7 总结与展望58-60
  • 7.1 全文总结58-59
  • 7.2 展望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周旭;王伽伯;肖小河;;无针注射给药系统及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6期

    2 王伽伯;周旭;曹琳;曲毅;金城;肖小河;;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药物导入率的体外评价[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周旭;金城;王伽伯;白术杰;肖小河;;粉末无针注射给药系统试验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王伽伯;周旭;金城;肖小河;;无针粉末注射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孙家骏,,曾维鑫,邓建,张东速;医用流体射流技术的开发及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5年S1期

    6 程云章,马琳;CO_2无针喷射注射装置的设计特点与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伽伯;国产无针粉末注射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崇辉;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的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00年04期

    2 王伽伯;周旭;曹琳;曲毅;金城;肖小河;;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药物导入率的体外评价[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3 周旭;金城;王伽伯;白术杰;肖小河;;粉末无针注射给药系统试验性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2期

    4 王伽伯;周旭;金城;肖小河;;无针粉末注射给药技术研究进展[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4期

    5 李伟;周旭;王伽伯;金城;张萍;张薇;肖小河;;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的降糖效果考察[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4期

    6 郭涛;陈征宇;孙学惠;蒋雪涛;;我军药剂学领域研究现状及展望[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年05期

    7 罗远菊;刘宏;;无针注射技术在免疫接种领域的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3期

    8 周志益;赵纯亮;陈洪;郭秋东;吴舒;敬李;唐颖;黄晶;;激光驱动无针注射系统研制与初步性能测试[J];激光杂志;2011年01期

    9 陈海斌;杨志焕;宁心;李晓炎;;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力学进展;2012年02期

    10 施红辉;张晓娜;章利特;;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的动态压力测量[J];力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晓娜;岳树元;章利特;施红辉;;激波驱动的气固两相流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王喆桅;王伽伯;金城;曾灵娜;肖小河;谭睿;周旭;;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的皮肤刺激性实验及其数值模拟[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蒋冰倩;李奇;王伽伯;戴冰;王喆桅;杨赛男;马致洁;曾灵那;吕旸;方芳;肖小河;;基于不同盐载体的胰岛素无针粉末注射剂的降糖作用比较(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志益;无针喷射控释双生长因子水凝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周旭;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喆桅;国产自动无针粉末(单次)注射器样机研制及其性能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姗姗;透皮增强肽TD1与表皮生长因子融合蛋白功能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赵丽娜;无针注射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王伽伯;国产无针粉末注射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5 刘海隆;丁香酚注射液的研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6 应人龙;基于喷射理论的无针注射系统建模及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曾莉群;无针注射器研发[D];浙江大学;2008年

    8 焦坤;无针注射器测试评价系统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金柱;无针注射器性能研究及结构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彭睿;无针注射器动力学仿真及其注射机理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言仿雷;超微气流粉碎技术[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4期

    2 周旭;王伽伯;肖小河;;无针注射给药系统及应用[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5年06期

    3 王伽伯;周旭;曹琳;曲毅;金城;肖小河;;自制无针粉末注射给药系统药物导入率的体外评价[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年01期

    4 金一,内田昌希,汪成发,夏目秀视,杉林坚次,森本雍宪;超高速氦气系统经皮微球给药研究[J];药学学报;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东;超高速粉末喷射透皮给药系统的基础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5年

    2 王伽伯;国产无针粉末注射系统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万山;李青;杨大鹏;姜楠;张博;;富马酸二甲酯食品中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7年04期

    2 陶洪臣;高国峰;王颖;;生产环境中激素类药物残留量检测验证[J];黑龙江医药;2009年03期

    3 杨先炯;王永林;王爱民;兰燕宇;李勇军;何迅;;气相色谱法测定聚酰胺树脂中己内酰胺残留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9年04期

    4 范荻;黄跃龙;刘建高;袁春晖;伍英;;空气中过氧化氢残留降解的实验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年04期

    5 陈格;;氧氟沙星片淋洗水的检测方法研究[J];海峡药学;2009年05期

    6 陈雅;孟德胜;杨征;吴畏;;气相色谱法测定松籽油提取物中正己烷残留量[J];中国药师;2009年04期

    7 陈涛;宋悦华;周润煜;;快速测定消毒食(饮)具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残留量[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1期

    8 王卫;药品中有机溶剂残留量及其测定[J];天津药学;2001年03期

    9 包海燕,廖芬;头孢氨苄中N,N-二甲基甲酰胺残留量的检测方法[J];中国药业;2005年10期

    10 何彩;深圳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雅;孟德胜;杨征;吴畏;;气相色谱法测定松籽油提取物中正己烷残留量[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2 谢慧;朱鲁生;李文海;王军;刘伟;王秀国;王倩;;利用降解酶去除蔬菜表面农药毒死蜱残留[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敏;段启;台小华;;何首乌饮片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中药炮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陈经涛;田安祥;李克斌;王建军;;我国含氯农药污染现状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浩;刘汉兰;李庆;徐娟;韦明元;徐兴全;夏良荣;;魔芋施用稀土的技术与效果初探[A];第十届全国稀土元素分析化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曾丹;徐桂云;魏红刚;宁中华;;蛋鸡饲料中添加灭蝇胺在鸡蛋中的残留[A];中国家禽科学研究进展——第十四次全国家禽科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7 覃泰群;田淑贤;刘惠君;宋吉华;;甜菜中的甲基异柳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法[A];天津市第五次色谱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87年

    8 王霞;秦曙;周华;乔雄梧;;三唑酮在棉花上的残留试验研究[A];第十五次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文集(上册)[C];2005年

    9 吕海燕;钟亚萍;;关于TPN配制过程中药液残留量的观察及处理[A];2007浙江省肠外肠内营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许士国;英瑜雯;孙万光;李青山;李志军;;松花江污染冰体中污染物残留量分析与计算[A];第三届全国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日闻;[N];医药经济报;2006年

    2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郑春田 周桂莲;[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6年

    3 张献怀;[N];健康时报;2007年

    4 宗合;[N];中国质量报;2007年

    5 记者  刘颖;[N];解放日报;2006年

    6 雪墨;[N];中国医药报;2010年

    7 伍定中;[N];医药经济报;2011年

    8 ;[N];中国质量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马艳红;[N];中国医药报;2011年

    10 记者 窦红梅;[N];北京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纳米级硅酸盐结构微粒吸附猪饲粮中有机氯农药六六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薄海波;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质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5年

    3 余月书;吡虫啉等杀虫剂残留对二化螟生殖影响机制及对褐飞虱的控制效能[D];扬州大学;2007年

    4 张树清;规模化养殖畜禽粪有害成分测定及其无害化处理效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5 王长青;东台市蛋鸡兽药使用现状和残留分析及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6 袁玉伟;菠菜中常用农药残留动态及其限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7 刘小真;鄱阳湖流域底质重金属及杀虫剂类POPs垂直污染分布特征[D];南昌大学;2008年

    8 汤琪;磷酸铵镁脱氮除磷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韩新燕;纳米硅酸盐添加剂(CDAA)吸附饲料镉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哈小琴;基因治疗制剂的质量控制、安全性评价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琳;剂量可调型无针注射器的体内外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钟翊;纳米硒对肉鸭日粮中黄曲霉毒素B_1解毒效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尹丰平;嘧菌酯在黄瓜上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消解动态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4 英瑜雯;松花江污染冰体中有机物残留量的分析与计算[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袁合金;浙江省农田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及其对映体分数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6 赵丽娜;无针注射器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贾军朋;无针注射器结构创新设计[D];苏州大学;2011年

    8 张亚莉;CGC测定中草药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D];河北大学;2003年

    9 张宇;二甲戊灵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及吸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5年

    10 白芳;中国出口农产品中残留有机磷农药(OPPs)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冲击波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7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197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2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