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若干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2:03

  本文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若干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药是一个多组分的复杂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对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一种科学、有效、快速的中药质量检测方法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过程分析方法,已经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就其在中药材整体质量评价、辅料质量判别、中药材粉末混合过程均匀性及中成药有效成分的定量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和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红参和浙麦冬药材质量评价方法。采集药材的近红外光谱建立标准光谱库,使用相似度算法将样品的光谱同光谱库进行比较,并用匹配值评价样品质量;同时对药材中的水分含量进行测定,以干燥失重法(LOD)为对照,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法建立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此方法快速、准确。 2.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鉴别高分子聚合物辅料聚乙二醇(PEG)6000的质量。对近红外光谱进行预处理后,运用多种模式识别方法建立鉴别模型,对PEG6000样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生产需要进行快速、准确判别。 3.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植物粉末混合的均匀性进行测定,使用3种定性判别方法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快速、无损的对植物粉末混合过程均匀性进行检测,并对混合终点做出准确判断。 4.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对复方丹参片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_A和原儿茶醛含量进行快速测定。以高效液相(HPLC)结果为对照,采用PLSR分别建立校正模型。丹参酮Ⅱ_A和原儿茶醛的校正模型性能较好,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786和0.9814,验证集均方差(RMSEP)则为0.060和0.049。 以上研究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在中药生产的多个领域对产品质量进行快速测定和科学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红参 麦冬 聚乙二醇6000 粉末混合 复方丹参片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R28;R318.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第一章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9-22
  • 1.1 近红外光谱特征及应用特点10-11
  • 1.2 近红外光谱分析操作流程11-12
  • 1.3 近红外光谱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学方法12-14
  • 1.3.1 光谱预处理方法12-13
  • 1.3.2 波长选择方法13-14
  • 1.3.3 定性分析14
  • 1.3.4 定量分析14
  • 1.4 近红外技术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14-17
  • 1.4.1 原料判别分析15
  • 1.4.2 天然植物定性定量分析15-16
  • 1.4.3 辅料识别16
  • 1.4.4 粉末混合过程16
  • 1.4.5 生产过程监测16-17
  • 1.4.6 成品药检测17
  • 1.5 本文工作简介17-22
  • 第二章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评价红参和浙麦冬药材质量22-33
  • 2.1 简介22
  • 2.2 药材质量评价方法22-24
  • 2.2.1 药材定性鉴别22-23
  • 2.2.2 药材水分含量测定23-24
  • 2.3 实验部分24-25
  • 2.3.1 仪器和材料24-25
  • 2.3.2 近红外光谱采集25
  • 2.3.3 对照方法25
  • 2.4 结果与讨论25-31
  • 2.4.1 红参25-28
  • 2.4.2 浙麦冬28-31
  • 2.5 小结31-33
  • 第三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鉴别聚乙二醇600033-40
  • 3.1 简介33-34
  • 3.2 实验部分34-36
  • 3.2.1 实验设备与材料34-35
  • 3.2.2 样品近红外光谱采集35
  • 3.2.3 光谱预处理35-36
  • 3.2.4 光谱波长区间的选择36
  • 3.3 结果与讨论36-38
  • 3.3.1 主成分分析36-37
  • 3.3.2 近红外光谱的聚类分析37
  • 3.3.3 马氏距离法37-38
  • 3.4 小结38-40
  • 第四章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测定植物粉末混合过程均匀性40-48
  • 4.1 简介40
  • 4.2 实验部分40-42
  • 4.2.1 仪器和材料40-41
  • 4.2.2 粉末混合及近红外光谱采集41
  • 4.2.3 数据分析41-42
  • 4.3 结果与讨论42-46
  • 4.3.1 黄连二元混合结果42-44
  • 4.3.2 近红外监测混合过程均匀性验证44-46
  • 4.4 小结46-48
  • 第五章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复方丹参片中有效成分含量48-55
  • 5.1 简介48
  • 5.2 实验部分48-51
  • 5.2.1 仪器和材料48-49
  • 5.2.2 近红外光谱采集49-50
  • 5.2.3 复方丹参片的HPLC分析50-51
  • 5.2.4 数据处理方法51
  • 5.3 结果与讨论51-53
  • 5.3.1 光谱范围选择51-52
  • 5.3.2 光谱预处理方法选择52
  • 5.3.3 模型主因子数的选择52-53
  • 5.3.4 校正模型的建立53
  • 5.4 小结53-5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5-57
  • 6.1 总结55
  • 6.2 展望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57-58
  • 致谢58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婧;孙志锋;王浩;;基于NIR技术的PET/PVC废旧塑料分离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1年09期

2 杜晓旭;钟洁;段玉峰;邹柯婷;杨闻;;蒲公英糖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2年08期

3 谢彩侠;胡亚楠;左春芳;白雁;雷敬卫;王星;;近红外漫反射光谱(NIRS)结合TQ软件建立盾叶薯蓣中薯蓣皂苷元定量模型[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龙;痰热清注射液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婧;基于NIR技术的PET/PVC废旧塑料分离系统设计[D];浙江大学;2011年

2 朱韧;近红外在线光谱分析仪的研制[D];浙江大学;2008年

3 钟洁;蒲公英糖蛋白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若干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60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560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9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