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

发布时间:2017-03-29 15:10

  本文关键词: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在骨缺损治疗方面,近几年集中在骨修复替代材料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重大科研突破,催生了很多全新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目前临床上可供选择的骨修复替代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特性不同,各有优势和缺点。如何正确选择与应用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值得讨论和推敲。目的:通过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和人工骨材料在应用中的相关文献分析,评价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生物性能,有利于骨科医师更好的理解几种骨修复替代材料的理化、生物性能,进一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人工骨材料在骨缺损修复中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并且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近期临床效果并非是与传统材料的最终比较结果。人工骨材料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验证尚缺乏足够的实验依据,确切疗效尚须长期的临床观察。寻找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人工骨材料抑制是骨科的研究热点。分别对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材料3种骨修复替代材料治疗骨缺损的理化、生物性能,安全性综合比较进行实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从修复质量、免疫排斥和疾病传播等多方面来衡量,自体骨都是最佳的选择,成为骨移植的金标准。但来源有限且取骨区可能产生并发症,取骨又造成第二术区的创伤,因而它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②同种异体骨的来源比自体骨多,但与宿主间的免疫排斥反应,并有感染疾病如肝炎病毒的可能。③人工骨材料成型迅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的帮助下,能更好的合成与缺损骨形态接近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人工骨材料的骨诱导性和仿生物性骨结构方面还不能令人满意。④现有的骨修复替代材料均存在各自不同某些缺陷,不能完全满足临床质量的需要。未来能代替天然骨骼,解决骨缺损修复的材料应当是优势的组合,是骨修复替代材料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一科;
【关键词】人工骨材料 复合材料 骨修复 修复材料 骨组织工程 生物力学 骨科 创伤 骨缺损 骨移植 骨愈合
【分类号】:R318.08
【正文快照】: 0引言理想的人工骨材料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充当新骨形成的支架,并能在体内逐渐发生降解,被骨组织替代[1],同时还应具有诱导邻近组织间充质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或刺激成骨细胞加速增殖的一大类因子。寻找理想的骨修复替代材料一直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具吸引力和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序辉,宋晨路,沈鸽,翁文剑,韩高荣;有机-羟基磷灰石复合骨替代材料[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4期

2 谭健韶;赵新建;廖绪强;李雨佳;张健平;;同种异体骨移植在3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手术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2年06期

3 龚泰芳,夏仁云,段永芳;复合成骨细胞藻酸盐凝胶注射植入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年02期

4 朱加亮;侯树勋;衷鸿宾;;骨移植材料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6年05期

5 战民庆,牟宇科,谷源林;髂骨取骨术并发症的原因、处理及预防[J];海南医学;2004年07期

6 刘建华,张_",戴先文;大段异体骨关节移植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4年03期

7 李开兰,李里,孙强;硫柳汞酊含量测定方法的探讨[J];华西药学杂志;2001年03期

8 黄南翔;屠重棋;段宏;裴福兴;;冷冻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四肢骨肉瘤保肢治疗55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7年01期

9 颜景坤;郭洪敏;聂志奎;李林;刘庆胜;牛建兵;;胫骨骨膜瓣移植治疗Ficat2期股骨头坏死近期临床疗效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钟招明,韩智敏,修虎,周志坚;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免疫反应及处理方法[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孜炜,李东旭;人工复合骨修复材料[J];材料导报;2003年10期

2 王莉丽;王秀峰;;多孔ZrO_2-HA涂层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3 韦纪英;杨晶晶;贺于奇;司亚静;;PRP复合BIO-OSS对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05期

4 张旭东,郭树忠,胡蕴玉,卢丙仑,马显杰,张琳西,倪云志,周谊;庆大霉素重组合异种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的动态变化[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5期

5 张岩峰,王建荣,文伯元,赵志明,王玉召;同种异体跟骨移植、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骨缺损1例[J];创伤外科杂志;2004年06期

6 曹波;崔伟;王俊;王鹏;;同种异体骨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7 陶涛;张云坤;郁忠杰;;髋关节置换协同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治疗股骨近段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0年32期

8 纪方,蔡郑东,孙庆斌,陈舰,顾雄华,刘植珊;大段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9期

9 许文根,黄宏前,潘兵,卢一生,郑隆宝;肢体恶性骨肿瘤切除方式与个体化重建[J];东南国防医药;2004年05期

10 程文俊;金丹;裴国献;郭刚;李旭;相大勇;;可注射骨修复中国青山羊胫骨腔穴性骨缺损模型的建立与意义[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艳荣;张靠民;范涛;;羟基磷灰石形貌调控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材料科学与图像科技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阮孜炜;李东旭;;磷酸钙骨水泥化学活性及机械性能研究[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3 刘坤;李盛华;宋贵杰;;体外成骨细胞分离培养技术在国内实验骨科中的应用[A];第11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许文根;黄宏前;潘兵;卢一生;郑隆宝;;肢体恶性骨肿瘤切除方式与个体化重建[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伟;纳米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注射防治松质骨骨质疏松骨折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2 廖其龙;磷酸钙生物活性陶瓷粉末的冲击波合成及活化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王学江;纳米羟基磷灰石仿生复合生物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龚振宇;基于反求及快速成型技术的颌骨畸形整复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5 彭雪林;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材料体外性能研究及生物学评价[D];四川大学;2004年

6 魏杰;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及其与聚酰胺复合骨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廖文波;可塑形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黄传辉;人工髋关节的磨损行为及磨粒形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4年

9 肖秀峰;水热电化学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工艺、结构和性能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10 胡剑;戊二醛/辛醇、环氧化合物及染料介导光氧化处理的牛颈静脉的毒理学评价[D];中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涛;生物镁合金的生物相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焦明洁;电化学方法在金属钛表面沉积掺镁/掺锶羟基磷灰石涂层[D];浙江大学;2011年

3 翁云飞;不同形貌n-HAP制备的n-HAP/PDLLA复合支架材料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高春光;EDC交联的脱细胞近交系微型猪肌腱修复兔跟腱缺损的实验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5 乔攀;TLIF与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6 左良;口内入路切除下颌骨良性肿瘤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术后髁突位置及骨高度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杨朝垒;颅颈交界区人工骨板的研制[D];郑州大学;2011年

8 于涛;人工骨材料在TLIF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胡紫英;溶胶-凝胶法在多孔钛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王培;颅骨修复体设计、制造工艺研究及有限元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浩,戎铁华,黄植蕃,杨名添,吴一龙,林鹏;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重建方法的探讨[J];癌症;1999年02期

2 王洪伟;叶军;苏训同;孙连兴;赵湘军;;同种异体骨-钢板一体化治疗颈椎病[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年08期

3 蒋清;魏利成;刘丹平;张轶群;扈应轩;尹建文;;前路钢板复合BMP2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无脊髓损伤型外伤性颈椎滑脱[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年08期

4 金杭晴;邱蔚六;林国础;;单纯骨移植和血管化骨移植的研究近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89年05期

5 唐昭,陈治清;3种硬组织替代材料骨细胞相容性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6 唐友盛,高益鸣;120例下颌骨部分缺损非血管化髂骨移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4期

7 涂献玉;高林;邓德明;余杨;王文英;杜亚明;;炭纤维增强壳聚糖内固定棒的生物相容性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05年12期

8 陆维举;李斌;包倪荣;钱宏波;曾晓峰;许斌;陈勇;赵建宁;;清创后Ⅰ期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慢性骨髓炎[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年01期

9 陈广祥;茅云伟;韦敏祥;沈军;;PVP在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脊柱外科杂志;2006年01期

10 刘义荣;钱云芳;孙皎;薛淼;孟爱英;顾国珍;马晓龄;;EH型复合材料短期生物相容性的评价[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丰,成国祥,刘长军,陈世谦;骨组织损伤修复生物医用材料的研究进展[J];医疗卫生装备;2005年02期

2 钟世镇,朱青安,欧阳钧;国内创伤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概况(综述)[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0年01期

3 向川;骨修复与骨组织工程学[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2年02期

4 耿燕丽;阮孜炜;李东旭;;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4年11期

5 石晓兵;管状和柱状磷酸三钙陶瓷人工骨修复长骨大段骨缺损的对比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6 俞园园;范代娣;;类人胶原蛋白人工骨的制备及表征[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8年07期

7 向其军;刘咏;郑治;苏哲安;王剑龙;肖飞;;磷酸钙骨水泥/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6期

8 孙立苹;杜予民;;N-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11期

9 俞园园;范代娣;米钰;朱晨辉;马晓轩;薛文娇;王淑英;;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仿生人工骨材料的制备[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琦;王大平;刘建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及生物相容性研究[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涛;南开辉;陈景帝;金丹;江汕;赵培冉;徐俊昌;杜浩;张晓强;黎健伟;裴国献;;可控释淫羊藿苷的仿生组装骨诱导修复材料[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2 赵卫东;黄文华;张美超;李鉴轶;樊继宏;;现实虚拟互动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3 李志宏;武继民;关静;李瑞欣;黄姝杰;许媛媛;汪鹏飞;;纳米HA复合材料的共沉淀法合成及其性能研究[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8年年会暨首届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孟和;钟红刚;;生物力学与中西医结合骨科的发展[A];第九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创伤骨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魏杰;刘昌胜;洪华;袁媛;陈芳萍;;新型可降解钙磷水泥多孔骨修复材料研究[A];2005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陈黎;蔡萱;沈新宇;童华;;原位沉淀法制备羟基磷灰石/壳聚糖-碳纳米管复合材料[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7 陈江;阳爱民;黄文秀;;rhBMP-2/hTGF-β_1/胶原复合材料的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沙福泰;;模拟定位机床板设计[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9 蒋伏广;邵正中;;羟基磷灰石/丝素蛋白复合生物材料的制备[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黄艳霞;任天斌;任杰;;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聚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兔下颚骨修复中的应用[A];2007年上海市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段佳;用中药做出“接骨续筋”修复材料[N];大众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白毅;传统医药在现代组织工程中延伸[N];中国医药报;2009年

3 刘燕玲;骨科新宠 纳米人工骨[N];健康报;2004年

4 张园;上海研制成注射型人工骨材料[N];医药经济报;2004年

5 冯海波;“中国数字人男1号”在此诞生[N];广东科技报;2007年

6 邹婷译 劳英坚校;Skeletex:骨修复新材料[N];医药经济报;2001年

7 张中桥;卵磷脂可作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新载体[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蒋锐;我国组织工程骨应用研究获成果[N];中国医药报;2006年

9 ;我国纳米医药产品获美国专利[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纳米人工骨:骨头再生不是梦[N];人民政协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震宇;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根林;可降解多孔型丝素蛋白/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3 张利;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复合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葛亮;可注射式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初步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5 闫志伟;细胞膜片策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张美超;有限单元法在骨科生物力学中的应用[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7 郭超;聚乳酸多孔支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8 周建良;PEG交联云细胞瓣多信号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肖玉梅;聚合物调控下纳米磷灰石/聚乳酸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黄鑫;新型纳米无定型磷酸钙/聚乳酸复合材料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彩霞;n-HA/CS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及其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俞园园;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仿生人工骨材料的制备及相关性能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周伊榃;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在眼科和骨科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5年

4 王健;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羟基磷灰石/磷酸三钙在脊柱融合中的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沈德勇;热致液晶聚合物基仿生人工骨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韩劲;纳米碳酸羟基磷灰石及其有机复合生物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吴文进;碳纤维增强α-磷酸三钙骨水泥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尹毅;新型双向加压空心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及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梁磊;桁架结构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生物力学初步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年

10 蒋飞鹏;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组织相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骨修复替代材料修复骨缺损的选择与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7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747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56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