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羟基磷灰石纳米管异位成骨与兔桡骨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6:03

  本文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管异位成骨与兔桡骨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第一部分:羟基磷灰石纳米管于大鼠股骨肌袋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目的:在大鼠股骨肌袋内植入羟基磷灰石纳米管粉末,验证羟基磷灰石纳米管在动物体内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方法:选取三月龄雄性大鼠20只,利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左右股骨肌袋双侧手术,共40侧。大鼠左侧股骨肌袋内植入羟基磷灰石纳米管粉末约2克,右侧肌袋打开后缝合作为对照,分别在术后当日,术后4、8、12周行X线及CT扫描检查,观察是否有新骨形成、植入区密度影的变化等;第12周即将实验动物处死取植入物部位,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植入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和新生骨生成情况:炎症反应、毛细血管生成、细胞类型、材料降解情况等。结果:各大鼠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明显感染表现等;术后各期植入区X线及CT扫描均可见羟基磷灰石纳米管粉末、未见明显与骨组织密度相当的高密度影;病理检查植入物周围未见软骨细胞成骨、毛细血管生成及羟基磷灰石纳米管粉末降解,肌袋内可见大量的植入物成簇排列,并被淋巴细胞包绕,形成类似巢状结构。结论:单纯体内应用羟基磷灰石纳米管无明显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其异位成骨能力有待进一步实验验证。第二部分:应用兔桡骨建立急性骨髓炎模型的实验研究目的:通过不同量金黄色葡萄球植入兔桡骨,观察影像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兔桡骨骨髓炎动物模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适剂量。方法选用35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在双侧桡骨中段钻孔形成骨窗,注入不同量(1×104~l×109CFU)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实验组(A-F组),对照组注入O.1ml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当日、术后两周、四周行X线及CT扫描检查。术后4周完成影像学评分后,处死兔取出桡骨完成肉眼观察评分,再作细菌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完成组织学评分。结果F组兔因感染过重死亡2只;D、E、F组术后四周体重减轻显著,切口渗出较多,可见窦道形成。术后四周影像学、肉眼观察及组织学检查D组只可见少量的骨感染表现,而E、F组可见严重的骨感染表现;E组及F组的肉眼观察评分、影像学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其他五组;细菌学检查仅D、E、F三组培养出细菌。结论建立兔桡骨急性骨髓炎动物模型的最佳细菌量为1×108CFU,本研究的方法简单较易执行,适宜骨髓炎动物模型的制作。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纳米管 异位成骨 骨修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骨髓炎 桡骨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68;R318.0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9
  • 缩略词9-10
  • 前沿10-14
  • 文献综述14-22
  • 第一部分:羟基x锘沂擅坠苡诖笫蠊晒羌〈煳怀晒堑氖笛檠芯,

    本文编号:290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290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a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