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RGD序列肽修饰的蚕丝人工韧带在兔ACL重建中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4:10

  本文关键词:RGD序列肽修饰的蚕丝人工韧带在兔ACL重建中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 将RGD多肽结合于丝素蛋白材料表面,实现对蚕丝韧带的改性,提高BMSC的粘附与铺展效率,并应用于实验动物的前交叉韧带重建实验,为组织工程化蚕丝人工韧带的进一步制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一周左右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并行流式细胞仪及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种类。以EDC/NHS将丝素蛋白中的羧基活化,以PBS液配制的GRGDSPC对蚕丝韧带进行表面修饰。取6根RGD序列肽修饰的蚕丝韧带置于6孔板内作为实验组,同时取6根未经修饰的蚕丝韧带置于另一六孔板内作为对照组,取第三代BMSCs细胞悬液均匀滴加于蚕丝韧带上并置于细胞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h和12h后,分别通过消化法收集细胞悬液通过细胞计数板计数。 取第四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人工蚕丝韧带复合7天,形成BMSC-蚕丝韧带复合材料。选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均经检疫合格),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12只。实验组应用RGD序列肽修饰的复合材料,对照组为未经修饰的复合材料,空白组为单纯蚕丝韧带。各组均于无菌条件下重建右侧前交叉韧带。术后4W、8W、16W后取出移植物,分别行大体观察、组织学及生物力学检测。所得实验数据均通过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贴壁法分离并提纯BMSCs,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贴壁生长,呈不规则梭形。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CD34阴性,CD44、CD50阳性,表现为干细胞特性。 2、人工蚕丝韧带对BMSCs的粘附率 消化法测定细胞粘附率,结果显示:4h时的粘附率实验组0.26±0.05,对照组0.12±0.03, P0.01;12h时的粘附率实验组0.46±0.04,对照组0.21±0.02,P0.01。经RGD肽修饰的蚕丝韧带粘附率明显高于未经修饰的蚕丝韧带,通过t检验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移植物取材观察 术后4W,实验组关节腔内疏松结缔组织生长较为明显,韧带局部被滑膜所包裹,韧带两端在骨道内稳定,切片显示大量炎症细胞,以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韧带本身可见少量弹性纤维在蚕丝束间出现。对照组关节腔内疏松结缔组织出现,不过韧带表面滑膜包绕不明显,切片见大批炎性细胞聚集,韧带未见显著性纤维长入。空白组韧带表面无滑膜包绕,切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韧带未见明显纤维长入。术后8W,实验组关节腔内滑膜明显增生并包绕韧带,关节内滑液清亮,部分致密结缔组织长入韧带,切片见炎症细胞明显减少,韧带纤维结构与蚕丝束结合紧密。对照组少量疏松结缔组织与韧带附着,外层滑膜包绕明显,切片见炎症细胞减少明显,蚕丝束表面被少量结缔组织包绕,未见血管结构生长。空白组韧带表面滑膜覆盖不明显,切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未见明显纤维结构。术后16W,实验组韧带表面结缔组织生长明显,完全包绕韧带,表面可见微小血管生长,滑膜丰富,关节内滑液清亮,关节软骨完好无磨损,切片见蚕丝束与致密结缔组织紧密结合,纤维结缔组织已长入蚕丝韧带,微型血管出现。对照组韧带部分被软组织覆盖,滑膜生长旺盛,切片蚕丝束表面可见有纤维结构附着,未发现明显血管结构。空白组韧带表面大部分由滑膜覆盖,切片见少量结缔组织包绕蚕丝束。各组取材后均行力学检测,记录所得最大抗拉强度值,结果显示RGD肽修饰的蚕丝韧带复合体的抗拉强度明显高于未经修饰的蚕丝韧带复合体以及单纯蚕丝韧带,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RGD肽与蚕丝韧带复合后可明显促进BMSCs的粘附与铺展效率。 2、RGD肽修饰的蚕丝人工韧带与BMSCs形成复合体,在膝关节微环境下能够加快移植物韧带化的趋势。意义 近年来,韧带损伤病例呈现增多趋势,而相应重建手术随之增多。在重建材料的探索中,蚕丝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重建材料,近年来研究发现,蚕丝丝素材料拥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突出的力学性能,而且能够生物性降解,,满足成为人工韧带材料的所有特性,可以作为骨科组织损伤修复的一类材料。而这种材料也存在细胞粘附不良的缺点。本实验中,通过在其表面共价接枝RGD肽,证明能提高BMSCs的粘附铺展效率。在兔膝关节微环境下,RGD肽修饰的蚕丝韧带表现出了比对照组和空白组明显的优势,为探索组织工程化蚕丝人工韧带的制备以及将来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及实验依据。
【关键词】:人工蚕丝韧带 RGD肽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前交叉韧带
【学位授予单位】:泰山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中文摘要4-7
  • ABSTRACT7-10
  • 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5
  • 材料与方法15-24
  • 结果24-27
  • 讨论27-37
  • 结论37-38
  • 附图38-43
  • 参考文献43-47
  • 综述47-56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辉照;肖飞鹏;陈阳;赵枫;;LARS人工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完全性脱位[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年06期

2 沈惠良;王亦璁;;膝关节前交叉人工韧带现状[J];中华创伤杂志;1993年01期

3 饶天健;金跃辉;慕小瑜;李敏;冯运;;重建韧带的新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复合毡型人工韧带研究[J];上海医学;2006年07期

4 袁拥军;何国础;岑建平;张振庆;孙长惠;;先进人工韧带加强系统人工韧带与自体骨-髌腱-骨重建膝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J];上海医学;2009年07期

5 李君芳;;人工韧带重建与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运动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12期

6 李敏;慕小瑜;饶天健;蒋树娟;于沈敏;费民立;张鹏翼;;涤纶复合毡型人工韧带的实验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6年12期

7 曾伟;;LARS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5期

8 于淼;刘忆冰;;人工韧带修复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年08期

9 ;简讯[J];国外医学情报;1984年16期

10 徐汝骏;人工韧带替换膝前十字韧带的生物学评价[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惠芳;崔芳;王予彬;;关节镜下人工韧带重建术后康复[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韩增斌;郭秀程;徐栋;王伟;刘庆鹏;陈光;贾庆卫;;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实验研究[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3 杨绪峰;刘庆鹏;韩增斌;贾庆卫;张辉;;蚕丝人工韧带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A];第21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泰山杯”全国骨科青年科技创新论坛论文摘要[C];2012年

4 王立德;;人工韧带在中国[A];2009年全国骨与关节损伤新技术研讨会暨第六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潘孝云;温宏;张宇;胡月正;陈成旺;张瑞峰;;骨-腱-骨自体移植物与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比较研究[A];2012年浙江省骨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王谦;康一凡;汪滋民;林志金;;关节镜下应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75例报道[A];第十七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暨第三届海峡两岸OS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7 刘毅;吴术红;;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后交叉韧带11例[A];2009第一届贵州骨科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8 陈世益;洪国威;陈疾忤;华英;李云霞;翟伟韬;;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N蝇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A];第十七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淑平;;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护理[A];全国第10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10 杨柳;郭林;陈昊;黄洪波;陈光兴;段小军;郑璐;;80例LARS韧带重建ACL临床疗效分享[A];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宏;新型表面修饰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的研制[D];复旦大学;2012年

2 李利南;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实验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叶俊星;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4 高凯;PET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力学及相关基础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黄建明;GRGDSPC多肽表面修饰PET人工韧带促进腱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利南;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中期随访结果及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2 孙永进;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交叉韧带后5年系列随访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韩增斌;LARS人工韧带与骨界面结合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09年

4 黄兆松;人工韧带PET编织纤维的表面生物化及其相关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

5 张兵;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乆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早期临床疗效比较[D];遵义医学院;2009年

6 门宏亮;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D];延边大学;2012年

7 侯巍;RhoA/ROCK通路在PET编织材料介导小鼠BMSC迁移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8 范继峰;关节镜下LARS人工韧带和四股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比较[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9 刘庆鹏;BMP加强型蚕丝人工韧带重建兔ACL的实验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10 孙鹏霄;人工韧带PET纤维的满穿编织及其表面改性方法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RGD序列肽修饰的蚕丝人工韧带在兔ACL重建中的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08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4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