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敷料及其抗菌性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4-19 13:00

  本文关键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敷料及其抗菌性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①本研究拟利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乳酸作为前驱高分子,制备PLA/Ofl、PLA/Mu、及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②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显微结构特征;③P 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的体外降解行为研究,证实该纳米纤维敷料的生物可降解性。④P LA/Ofl、PLA/Mu、及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复合敷料进行持续一周抗菌性观察。 方法: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分别制备出PLA/Ofl、PLA/Mu、及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纳米纤维显微结构特征; PLA/Ofl、PLA/Mu、及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采用Kirby-Baucer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针对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进行体外降解行为研究。体外降解试验采用标准的PBS(pH7.4)溶液,,37.0℃恒温水浴箱中温育,于温育后3天、7天及第14天,干燥样本真空条件下喷金后扫描电镜分析。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氧氟沙星,莫匹罗星,溶解于三氯甲烷中配置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封口搅拌直到溶液澄清。称取一定量的聚乳酸,配置成浓度为10%的聚乳酸溶液,搅拌6-8小时。将配制好的聚乳酸溶液转移到一个带有12号不锈钢针头的20ml注射器中,将一张20cm×20cm薄层铝箔纸平铺到接收板上导丝接地。铝箔板与高压静电发生器负极相连,不锈钢针头与高压静电电源正极相连接,在实验过程中,调节电压在15kv,喷头至接收板距离为15cm,空气湿度30%,制备过程在通风厨内进行,并放置干燥剂及烤灯保持通风橱内干燥。室温制备出的纳米纤维膜放置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备用。对干燥处理好的纳米纤维敷料进行扫描电显微镜观察加速电压为20KV,放大倍数为1000倍。将制备的PLA/Ofl、PLA/Mu、及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切成6mm×6mm大小的圆片,每组9个,放置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平板上,在35℃下培养24小时后观测抑菌圈并测定其直径并比较,分析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并比较各自抑菌能力的大小。将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切成6mm×6mm大小的圆片,每组9个,放置在标准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牛肉胨上,在室温下培养一周,每日观察并测量其抑菌环大小,评价其持续抑菌能力。 结果: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的直径大约是400nm,纤维较直,表面光滑。同时,静电纺丝制备的纤维敷料达到了纳米级别。而加入了抗生素的纤维敷料也达到了纳米级别。利于药物的释放,因此,聚乳酸纳米纤维有利于用作抗菌敷料。2、通过24小时抑菌实验证实:PLA/Mu/Ofl复合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抑菌直径32nm)明显优于PLA/Mu纳米纤维(抑菌环直径23nm);3、PLA/Mu/Ofl复合纤维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抑菌环直径29nm)与PLA/Ofl的抑菌效果(抑菌环直径36nm)无明显差别;4、PLA/Mu/Ofl复合材料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抑菌环直径28nm)优于PLA/Mu纳米纤维(抑菌环直径6nm)及PLA/Ofl(抑菌环直径12nm)纳米纤维抑菌作用。 结论: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出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敷料。电纺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结构的形貌表征: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是400nm,纤维比较直,纤维之间分立的比较好,表面欠光滑。实验通过K-B纸片扩散法证实:①PLA/Ofl对大肠埃希菌标准菌株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基本无抑菌效果。②PLA/Mu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但对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基本无抑制效果。③PLA/Ofl/Mu复合纳米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均有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均优于PLA/Ofl及PLA/Mu。通过K-B纸片扩散法,持续一周观察,复合敷料对金葡菌及大肠杆菌一周时间内表现出持续的显著抗菌效果。在体外降解结果显示两组纤维支架形貌变化均十分显著,从纤维溶胀到纤维间溶解粘连,最终到纤维表面断裂及消失。 利用电纺制备的聚乳酸复合抗生素纳米纤维敷料,具有理想的抗菌性及降解性,不乏为抗菌敷料的良好选择。
【关键词】:抗菌敷料 纳米纤维 聚乳酸 莫匹罗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318.08;R644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缩略语表12-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引言13-16
  • 1.2 静电纺丝技术16-18
  • 1.3 PLA 在医用领域的应用18
  • 1.4 PLA/OFL/MU 的抗菌机制18-19
  • 1.5 问题与展望19-20
  • 第2章 实验研究20-27
  • 2.1 实验目标20
  • 2.2 实验原料及仪器20-21
  • 2.3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 PLA/OFL/MU 纳米纤维敷料21-24
  • 2.4 复合纳米材料体外降解24
  • 2.5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24
  • 2.6 抗菌性能测试24-27
  • 第3章 结果27-34
  • 3.1 扫描电镜形貌表征27-28
  • 3.2 PLA/MU/OFL 复合纳米材料体外降解28-29
  • 3.3 PLA/MU/OFL 复合纳米纤维抗菌活性29-34
  • 第4章 讨论34-39
  • 第5章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科研成果46-47
  • 致谢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徐亚飞;关宏宇;杨姗姗;牛震海;荣兰香;于家傲;;电纺纳米银/碳纳米纤维敷料的制备及抗菌效果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2期

2 孔晋亮,莫诚航,尚为民,邝敏,覃雪军,闫萍,陈一强;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的体外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魏静;万玉芹;王鸿博;;甲壳素纳米晶须/聚乳酸复合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13年05期

4 赵兴兴;于水利;王哲;;氧氟沙星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4年02期

5 何莉;;聚乳酸基电纺丝作为缓释材料的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7年01期

6 陈璧;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处理及促进创面修复的进展[J];中华烧伤杂志;2001年01期

7 郇京宁;;活性创面覆盖物的研究和应用[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2年03期


  本文关键词: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抗菌敷料及其抗菌性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63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163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6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