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丝素蛋白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8 02:08

  本文关键词:丝素蛋白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丝素蛋白是一种天然蛋白质,因其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生物降解性能,已经被广泛用于生物医用领域,特别是在药物缓释应用方面取得较为突出的成就,大量研究表明,丝素蛋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药物载体。但是丝素蛋白用于靶向药物缓释和可注射水凝胶的研究较少,极大的限制了丝素蛋白的应用前景。 本文首先探索丝素蛋白微球形成的最佳条件,然后将丝素蛋白与具有磁性的Fe3O4纳米颗粒结合,可制得具有磁靶向的SF-Fe3O4复合微球。这种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将药物输送到特定部位再释放,,能够有效控制药物的释放行为,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因而具有发展潜力和应用价值。为了得到可注射的丝素蛋白水凝胶,本文利用搅拌剪切力的作用改变丝素蛋白分子构象,进而通过浓度极稀的溶液得到丝素蛋白水凝胶。 本文通过盐析法在pH=9的磷酸盐溶液中制备单分散性好的丝素微球;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了尺寸为15nm左右的Fe3O4纳米颗粒,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将磁性颗粒与丝素蛋白水溶液混合,利用盐析法制备SF-Fe3O4复合微球,并通过吸附作用实现对盐酸阿霉素的载药,达到最佳载药率3.3%,此时药物包封率为76%。结果表明,SF-Fe3O4复合微球具有单分散性,且具有良好的磁响应性,通过体外模拟释放研究,7d后载药微球在pH=5.5的缓冲液中的累积释放率达到60%。细胞内吞实验表明磁性复合微球可以定位于细胞质,且由于丝素蛋白显著的生物相容性,复合微球对细胞没有毒性。MTS研究表明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存活率仅有10%,说明复合微球是一种高传递效率的药物载体。 为了实现丝素蛋白水凝胶的流动性,本文采用60℃下缓慢浓缩溶液,通过剪切力改变分子链构象,然后在60℃烘箱下制备不同浓度的水凝胶。结果表明,水凝胶能实现液态与固态之间的转变,且载药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6d后大约释放65%的药物。MTS研究表明与细胞共培养24h后,细胞存活率仅有20%左右,说明丝素蛋白水凝胶表现出很高的药物传递效率,是一种应用前景广泛的药物载体。
【关键词】:丝素蛋白 微球 水凝胶 载药 药物缓释 四氧化三铁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目录8-10
  • 第1章 绪论10-22
  • 1.1 丝素蛋白的研究现状11-17
  • 1.1.1 蚕丝结构及化学组成11-12
  • 1.1.2 丝素蛋白的构象及聚集态结构12-13
  • 1.1.3 丝素蛋白的生物医用研究13-17
  • 1.2 四氧化三铁简介17-18
  • 1.2.1 四氧化三铁17
  • 1.2.2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17-18
  • 1.2.3 四氧化三铁与生物材料复合的研究进展18
  • 1.3 药物缓释简介18-20
  • 1.3.1 靶向性药物缓释19-20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20-22
  • 第2章 丝素蛋白微球制备条件的研究22-27
  •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22-23
  • 2.2 丝素蛋白(SF)溶液的制备23
  • 2.3 盐析法制备丝素蛋白微球23
  • 2.4 制备丝素蛋白微球条件的探究23-25
  • 2.4.1 磷酸盐 pH 值的影响23-24
  • 2.4.2 丝素蛋白浓度对微球粒径的影响24-25
  • 2.5 本章小结25-27
  • 第3章 多功能 SF/FE_3O_4复合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7-44
  • 3.1 引言27-28
  • 3.2 实验部分28-30
  • 3.2.1 试剂及仪器28-29
  • 3.2.2 丝素蛋白(SF)溶液的制备29
  • 3.2.3 Fe_3O_4纳米颗粒的制备29
  • 3.2.4 SF-Fe_3O_4,DOX-SF-Fe_3O_4,RhB-labelled SF Fe_3O_4复合纳米颗粒的制备29-30
  • 3.3 四氧化三铁及复合微球的形貌表征和性能测试30-32
  • 3.3.1 表征测试30-31
  • 3.3.2 体外药物缓释性能31
  • 3.3.3 细胞摄取研究31
  • 3.3.4 细胞毒性(MTS)分析31-32
  • 3.3.5 丝素蛋白复合微球的降解性能32
  • 3.4 结果与讨论32-42
  • 3.4.1 Fe_3O_4纳米颗粒结构分析32-34
  • 3.4.2 SF-Fe_3O_4复合微球的形貌及性能34-36
  • 3.4.3 复合微球载药率和药物包封率36-37
  • 3.4.4 体外缓释性能37-38
  • 3.4.5 细胞内吞性能38-39
  • 3.4.6 细胞毒性研究39-41
  • 3.4.7 复合微球降解性能41-42
  • 3.5 本章小结42-44
  • 第4章 丝素蛋白缓释类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44-57
  • 4.1 实验部分45-47
  •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45-46
  • 4.1.2 丝素蛋白类凝胶及载药凝胶的制备46-47
  • 4.2 丝素蛋白类凝胶表征与测试47-48
  • 4.2.1 形貌表征47
  • 4.2.2 凝胶结构表征47
  • 4.2.3 体外药物缓释性能47-48
  • 4.2.4 MTS 测试48
  • 4.3 结果与讨论48-55
  • 4.3.1 丝素蛋白类凝胶的形态48-49
  • 4.3.2 丝素蛋白类凝胶的形貌49-51
  • 4.3.3 丝素蛋白类凝胶的结构表征51-52
  • 4.3.4 丝素蛋白载药类凝胶的表观形态52-53
  • 4.3.5 丝素蛋白载药类凝胶的缓释性能53-54
  • 4.3.6 丝素蛋白载药类凝胶的生物相容性54-55
  • 4.4 本章结论55-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5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65-66
  • 致谢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幼珠,王朝霞,丁悦,卢神州,徐帼英;丝素蛋白作为药物控制释放材料的研究[J];蚕业科学;1999年03期

2 张光先;鲁成;;蚕丝蛋白带电荷数的研究[J];蚕业科学;2009年01期

3 于方方;杨静兰;王夏琴;;含丝素蛋白膜对茶多酚的缓释作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信心;杜高辉;;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混合碱法合成[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12期

5 陈芳艳;王伟贤;纪平雄;;丝素作为固定化酶载体的研究进展与应用[J];广东蚕业;2004年01期

6 李晓卫,刘文广,朱敦皖,姚康德,刘作勤,盛锡忠;可注射温敏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5年03期

7 刘永成,邵正中,孙玉宇,于同隐;蚕丝蛋白的结构和功能[J];高分子通报;1998年03期

8 伍冬平;;生物医用天然高分子纤维材料[J];国外丝绸;2008年03期

9 蒋岩岩;秦静雯;钱伟伟;傅佳佳;王鸿博;;载药聚乳酸/丝素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缓释性能[J];纺织学报;2012年11期

10 瞿静;李明忠;;丝素纳米球研究进展[J];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帅;基于磁性纳米粒子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生物医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丝素蛋白药物缓释载体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1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31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c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