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生物医学论文 >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PLGA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1 05:09

  本文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PLGA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支架作为组织工程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制备过程的开发是目前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生物可降解多孔支架,过程中能有效避免传统制备方法中有机溶剂的使用和高温操作条件,在组织工程及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研究对象,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发泡法并结合NaCl颗粒滤沥,制备得到了具有高连通孔隙率的PLGA多孔支架,并对支架性质进行了表征。 首先对PLGA单组分SC-C02发泡进行了研究,包括聚合物的组成及分子量. SC-CO2发泡过程温度、压力及泄压速率对泡孔形成的影响。PLGA分子量高时形成泡孔的孔径较为均一,且泡孔平均孔径以及连通孔隙率均随PLGA中乳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提高过程压力易形成孔径小泡孔密度高的微孔结构材料;降低泄压速率,泡孔易合并形成大孔;聚合物处于高弹态时,发泡温度较低时易形成特殊的多面体大孔结构,而当温度较高时,泡孔塌缩形成球形微孔结构,且泡孔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通过改变SC-CO2发泡过程参数可以制备具有特定孔尺寸和形貌的PLGA多孔支架,实现泡孔在5-500μm范围内的连续调控。 在PLGA单组分发泡实验的基础上,引入NaCl作为致孔剂,采用SC-CO2发泡/颗粒滤沥法制备PLGA多孔支架,研究了NaCl的粒径及加入量对支架孔形貌的影响.NaCl的加入使得PLGA多孔支架形成尺寸在5-10μm以及100-250μm两种不同结构的泡孔,这两种结构的泡孔分别由PLGA在SC-CO2中发泡和NaCl洗脱的印迹所产生的。提高NaCl加入量,支架的总孔隙率增大且泡孔之间的连通性增强;采用较大粒径的NaCl与PLGA混合时,制备得到的多孔支架具有更高的连通孔隙率。利用SC-CO2发泡/颗粒滤沥法能制备出连通孔隙率高达80-90%的PLGA多孔支架,改善了PLGA单组分发泡中存在泡孔连通率低的问题。 最后,研究了PLGA多孔支架的体外降解行为和生物相容性。PLGA的降解属于本体降解,在降解初期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乳酸和乙醇酸比例为85:15时,约为12周)维持支架的形貌和重量,并PLGA的降解速率能够通过乳酸和乙醇酸配比的不同来调节。本文制备得到的PLGA多孔支架对细胞无毒害,可以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培养中。
【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 颗粒滤沥 PLGA 多孔支架 组织工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318.08
【目录】:
  • 致谢6-7
  • 摘要7-8
  • Abstract8-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30
  • 1.1 组织工程学概况12-13
  • 1.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13-16
  • 1.2.1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要求13-14
  • 1.2.2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分类14-16
  • 1.3 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16-18
  • 1.3.1 传统制备方法16-18
  • 1.3.2 气体发泡法18
  • 1.4 超临界流体发泡技术制备多孔组织工程支架18-27
  • 1.4.1 超临界流体性质18-19
  • 1.4.2 超临界流体与聚合物的相互作用19-20
  • 1.4.3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聚合物加工中的应用20-22
  • 1.4.4 SC-CO_2发泡技术22-27
  •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27-30
  • 第二章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法制备PLGA多孔支架30-48
  • 2.1 引言30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30-32
  • 2.2.1 实验材料30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30-32
  • 2.3 实验方法32-34
  • 2.3.1 PLGA原料片制备32
  • 2.3.2 SC-CO_2发泡工艺32-34
  • 2.4 分析方法34-36
  • 2.4.1 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测定34-35
  • 2.4.2 孔隙率测定35
  • 2.4.3 压缩模量测定35-36
  • 2.5 结果与讨论36-46
  • 2.5.1 聚合物基质对泡孔结构的影响36-39
  • 2.5.2 过程参数对泡孔结构的影响39-44
  • 2.5.3 支架孔隙率及压缩强度44-46
  • 2.6 本章小结46-48
  • 第三章 SC-CO_2发泡/颗粒滤沥法制备高开孔率PLGA多孔支架48-68
  • 3.1 引言48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48-49
  • 3.2.1 实验材料48-49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49
  • 3.3 实验方法49-52
  • 3.3.1 PLGA-NaCl原料片制备49-50
  • 3.3.2 SC-CO_2发泡/颗粒滤沥法50-52
  • 3.4 分析方法52-53
  • 3.4.1 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测定52
  • 3.4.2 孔隙率测定52-53
  • 3.4.3 压缩模量测定53
  • 3.4.4 NaCl在支架中的残留检测53
  • 3.5 结果与讨论53-66
  • 3.5.1 致孔剂粒径及加入量对支架形态的影响55-58
  • 3.5.2 致孔剂存在时发泡过程温度和压力对泡孔形态的影响58-61
  • 3.5.3 NaCl的加入对支架孔隙率及抗压强度的影响61-65
  • 3.5.4 NaCl在支架中的残留检测65-66
  • 3.6 本章小结66-68
  • 第四章 PLGA多孔支架的体外降解行为及生物相容性研究68-76
  • 4.1 引言68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68-70
  • 4.2.1 实验材料68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68-70
  • 4.3 实验方法70-72
  • 4.3.1 体外降解实验70
  • 4.3.2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70-72
  • 4.4 结果与讨论72-74
  • 4.4.1 体外降解实验72-74
  • 4.4.2 体外细胞毒性实验74
  • 4.5 本章小结74-76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76-80
  • 5.1 结论76-77
  • 5.2 建议77-80
  • 参考文献80-86
  • 作者简介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怡新;余金鹏;姚善泾;朱自强;;超临界溶液浸渍法制备缓释药物[J];化工学报;2010年02期

2 王轶,李志义,胡大鹏,刘学武,张晓冬,夏远景;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聚合物的增塑作用及应用[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4年03期

3 吕蔚;;超临界工艺制备聚乳酸泡沫技术研究[J];化学世界;2008年03期

4 杨超,葛宝丰,刘兴炎,陈克明,付晨;骨形成蛋白复合物植入早期治疗关节内骨折[J];宁夏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5 邓小珍;柳和生;;微孔(发泡)塑料的制备方法[J];轻工机械;2006年02期

6 高春华,黄新友;组织工程与生物材料[J];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3年04期

7 陆蓉,李世普,闫玉华;组织工程用聚合物多孔支架的制备技术[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05年03期

8 孙明林,李涤尘,刘亚雄,陈中中;肌肉及骨内植入磷酸钙骨水泥/骨形态发生蛋白成骨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年20期

9 汪海滨,罗盛康;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20期

10 翁雨来,商庆新,曹谊林;生命科学的新增长点——组织工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0年05期


  本文关键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制备PLGA多孔组织工程支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swyx/338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74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