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心血管论文 >

老年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13 18:00

  本文关键词:老年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5年

老年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

郭玉双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节律类型,并观察比较老年与老老年EH患者动态血压节律类型的异同,以及两组间各种变异性高血压的比例,以指导临床高血压用药,从而恢复血压的正常昼夜节律,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方法:统计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体检中心196名6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数据,将它们分为老年组和老老年组,应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后比较老年组与老老年组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24-hou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SBP),24小时平均舒张压(24-hour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aytime systolic bloodpressure, 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ay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ighttim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ighttim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n DBP),晨峰血压(morning bloodpressure surge, MBPS)等的关系,以及两组中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血压节律的比例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比例,最后将所有受试者按晨峰血压是否增高分为晨峰组(MBPS≧35mm Hg)和非晨峰组(MBPS<35mm Hg),比较两组中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分析数据,得出统计结论。 结果:老年组24h SBP低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P=0.007<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24h DBP高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d SBP高于老老年组,但两组相比, P=0.502>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d DBP高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n SBP高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较,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n DBP高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P=.048<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4.2、4.3、4.4可见)。由此可见,老年人群高血压的特点即:收缩压高,舒张压低,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老年组中杓型,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血压节律所占比例分别为24.3%、47.7%、26.2%、1.9%,老老年组中这四种血压节律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9.0%、49.4%、41.6%、0%。两组血压节律比例总体相比较P=0.008<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个血压节律分别做比较,杓型血压节律组P=0.005<0.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非杓型、反杓型、超杓型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805、0.023、0.195、均大于校正后的0.0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异常血压节律比例低于老老年组,两组相比P=0.005<0.0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4.5、4.6、4.7可见)。由此得出,老年高血压的第二个特点:昼夜血压节律类型异常,异常血压节律类型比例升高,且年龄越大,异常血压节律比例越高。 老年组与老老年组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60.7%,84.3%,,两组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与老老年组中晨峰血压的比例分别为29.0%、31.5%,两组相比较,P=0.70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表4.8可见)。由此可见,老年高血压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增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比例是增加的。由表4.10可见,老年组晨峰血压比例低于老老年组,但两组相比P=0.70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所有受试者按晨峰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晨峰组24h SBP、d SBP、n SBP均高于非晨峰组,两组相比较,三组中P值均小于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晨峰组24h DBP、d DBP、均高于非晨峰组,两组相比,P值分别为0.013、0.006,、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晨峰组n DBP低于非晨峰组,两组相比P=0.6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老老年人群与老年人群相比,24SBP、n SBP呈上升趋势,24h DBP、d DBP、nDBP呈下降趋势。 2、老老年人群中杓型血压节律比例较老年人群明显降低,异常血压节律比例增高。 3、老老年人群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老年人群。 4、血压晨峰升高人群的24h SBP、d SBP、n SBP、24h DBP、d DBP均高于非晨峰人群。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44.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慎思;张丽丽;王舒;杜宇征;;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11期

2 苏焱伦;吴庆莹;;高血压患者157例动态血压节律特点及临床意义[J];淮海医药;2010年05期

3 金文敏,张莉,荣玉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5年11期

4 李红,范利;高龄老年人24小时动态血压正常参考值及昼夜节律[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0年02期

5 ;中国老年高血压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09期

6 杨广;李百彦;侯悦丽;季红;刘志福;;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早期心功能损害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10期

7 李富利;王晓丽;;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年06期

8 金瑞日;鲍晓荣;;慢性肾脏病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J];中国临床医学;2014年01期

9 冯颖青;周春水;;从指南更新看高血压治疗策略的变迁[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年01期

10 黄绮芳;李燕;陆璐;李利华;盛长生;王杰;王继光;;血压晨峰与左室肥厚的关系[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颍谯;;脉压与心血管疾病(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周佛养;李申林;李飞;严翔;徐秋利;洪伟;;动态脉压和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心质量及心电图的关系[J];安徽医学;2007年04期

3 黄利军;段蕴;王雪胜;;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异常下降及脉压指数的临床意义[J];安徽医学;2011年06期

4 孙中泽;王付本;邹尔斌;张时清;;氨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血压晨峰疗效的观察[J];安徽医药;2010年03期

5 王士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治疗高血压疗效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6 田志明;张海锋;韩建平;张监;;非勺型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学探讨[J];北京医学;2008年02期

7 陈德权;;7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2010年07期

8 金华;;曹玉山教授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年03期

9 董培康;脉压与心血管疾病[J];重庆医学;2003年01期

10 欧阳迎春;王艳;;凌晨血压升高与血栓前状态关系分析[J];重庆医学;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丁友;高飞;;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的中西医治疗现状[A];第九次全国中医心病学术研讨会论文精选[C];2007年

2 王悦强;赵子彦;闫志晖;李玉阳;;动态脉压和动态心率血压双乘积的昼夜节律性分析[A];2004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赵生法;赵子彦;刘瑛;闫志晖;;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曲压分析[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赵生法;赵子彦;;时间治疗调控血压晨冲的研究进展[A];2009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第二部分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A];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C];2011年

6 王志红;谢薇;;400例佤族成人血压调查报告[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中医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王浩中;赵琼;李炜弘;余洪波;沈宏春;邓瑞镇;陈为;陶怡;严石林;;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温阳法对老年性肾阳虚型高血压疗效研究的必要性[A];全国第十一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唐凤敏;;关注患者,从细节开始[A];第四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荔萍;;老年高血压40例临床特征分析[A];第二十八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十一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徐卫菊;;老年人单纯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分析[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慧敏;清肝降压饮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赵立群;益肾降压方对老年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的调节作用及机理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王东进;生脉注射液诱导心肌组织内干细胞分化与体外循环心肌保护[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楚新梅;雄激素、雄激素受体水平和AR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高血压及PAOD的相关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5 刘华;新华社区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及人群防治干预策略的经济学评价[D];复旦大学;2008年

6 苏文革;桑仙颗粒改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和动脉弹性功能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李浩;降压胶囊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付朝伟;农村社区成人2型糖尿病(德清队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9 王静;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舌象与证候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马萍;宁夏吴忠地区回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MTHFR/eNOS/AT1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伟;酪蛋白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克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AGEs与AngⅡ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蒋斌;福辛普利的合成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钊;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王志颖;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与体重指数,血脂及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李永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李晶;泰山区城市社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现况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0年

8 黄永兰;耳穴贴压单穴与相关群穴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干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曹志萍;舒芬太尼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离体胸主动脉收缩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10 李奇俊;厄贝沙坦对中老年非勺型高血压及脉压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志明;张海锋;韩建平;张监;;非勺型高血压病的时间治疗学探讨[J];北京医学;2008年02期

2 徐幸;岳瑞华;沈均乐;唐渝萍;史若飞;黄凌;;高血压病血压节律与左心室及颈动脉重构的超声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马欲晓;李卫华;陈焕章;吴荣;谢强;林开敏;;降脂治疗对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动脉弹性及脉压的影响[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4 方宁远;;2007 ESH/ESC高血压指南:让高危、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尽早达标[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8年01期

5 郭慧峰;钟远;谈世进;黄高忠;崔亮;张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的分析与干预研究[J];河北医学;2007年04期

6 方根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内皮功能、心脏重构关系的研究[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年04期

7 陶霞,张树辉,缪朝玉,楚正绪,苏定冯;血压不稳定引起的大鼠血管重构[J];解剖学杂志;2001年02期

8 许竹梅,赵水平,范平;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0年02期

9 李利华;周莉;李萌;何义明;高云光;;血压昼夜变化与动脉硬化指数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12期

10 徐幸;岳瑞华;沈均乐;张红;史若飞;黄凌;;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颈动脉超声改变关系的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群;动态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电学杂志;2001年05期

2 姚凤臣;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运动训练时效[J];现代康复;2001年23期

3 张建民,张雁,王艳华,王淑敏;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析[J];山东医药;2002年09期

4 贾秋平,洪燕,吴晓玲;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动态血压监测[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3期

5 丘洪,陈万春,金惠根,王才华,沈峻;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分析[J];上海医学;2004年07期

6 李运革,张家伦,董斌;动态血压监测200例临床观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孙秀华;张建民;尚淑平;;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河北医药;2006年01期

8 罗雪琚;;2005动态血压监测[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年03期

9 邢绣荣;华琦;;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三)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年04期

10 何义明;尹雪艳;;动态血压监测在降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晖;李露言;;100例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A];第四届全国心功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2 刘中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与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次活血化瘀专业学术年会暨血瘀证与肝肾疾病研究培训班论文集[C];2013年

3 马南;汪年松;;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伊晓东;蒲小平;;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超声心动图与动态血压监测对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秦琬玲;胡雨平;施恒;;动态血压监测现状及临床应用进展[A];江西省第六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6 巴华君;孙军;;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探讨[A];2006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吕滨江;孙影;王丽华;李双霞;傅晓;石湘芸;;动态血压监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价值[A];第八次全国妇产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阎爽;;患有微量白蛋白尿而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之动态血压监测[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9 由银华;陈真;李月芬;;动态血压监测评估门诊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6年

10 沈钧乐;徐幸;史若飞;张红;唐渝萍;岳瑞华;余红;;动态血压监测评价地尔硫(艹卓)缓释胶囊的降压作用[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媛媛;[N];健康报;2003年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詹俊鲲;[N];家庭医生报;2009年

3 心血管病专家 胡大一;[N];保健时报;2008年

4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李中健 刘儒;[N];健康报;2013年

5 马林松;[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6 陈锦屏 马桂贤;[N];健康时报;2006年

7 阿峰 编译;[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N];健康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李广宇;[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孙宁玲;[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志泉;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动态血压监测对减轻肾损害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动态血压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初探[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2 周莉;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研究[D];大理学院;2010年

3 聂亚冬;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邰胜;动态血压监测在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D];苏州大学;2008年

5 田辉勇;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2年

6 苗建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3年

7 孔深柯;诊室血压正常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8 闫洪欣;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3年

9 薛小琴;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联合应用[D];苏州大学;2014年

10 苗建玲;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指标和左室肥厚的相关性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老年与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xxg/173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3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