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

发布时间:2016-10-07 17:45

  本文关键词: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年

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

王雯  

【摘要】:中医药学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指导临床应用,以此为基础的中药药效学具有复杂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与现代医学不断交融以及多学科交叉的进程中亦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 黄芩是经典的常用清热燥湿药,中医诊疗中多用于黄疸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胎动不安等症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解热、降压、利尿等药理作用,其中所含的黄酮类成分是主要起效部位。而流行性感冒多由病毒引起,与黄芩的治疗作用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本论文首先针对黄芩实验研究现况、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流行性感冒的研究展开综述,系统梳理与研究目的关联的相关研究情况,为实验和理论的展开奠定基础。 在该论文的实验部分,即从抗病毒的角度出发使用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动物模型展开实验。在课题组前期其他的实验中,我们对河北、山西、大连三个产地的黄芩进行了抗流感病毒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黄芩提取物均具有良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其中尤以河北黄芩水提组效果最佳。随后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黄芩谱效关系分析,确定黄芩提取物中黄芩苷、汉黄芩素及黄芩素等成分与抗流感病毒的关系密切,通过对河北黄芩水提组进行含量测定,从而确定了黄芩成分配比物组的组成成分的含量。该实验就河北黄芩水提组与黄芩成分配比物组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肺指数、肺组织病毒血凝滴度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黄芩成分配比物组对FM1所致小鼠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能降低感染小鼠的肺指数及病毒血凝滴度,与河北水提组疗效相当,证实黄芩苷、汉黄芩素及黄芩素的合理配比可体现黄芩的药效质量,揭示经典清热燥湿药黄芩在现代应用的意义与支持观点,为同类药物研究提供借鉴。 基于此,在理论部分探讨中,首先着眼于对于中药药效学的整体特征认识,在此基础上,层层展开论述。近年对于中药药效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于中药客体的全方位认识上,同时结合药理学、药物分析学研究方法及其他领域的多学科研究技术,赋予传统中医药学以现代科学内涵,从而展开中药成分与药效的对应关系探讨,这些切入角度客观地反映了中药药效的可控因素,同时可为中药药效评价提供思路。另一方面,在强调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入挖掘和广泛拓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剖析中医临床运用中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在整个临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思辨性与灵动性与患者神、色、脉等具体表现综合将呈现出太多可能的组合,思维方式对于它们的影响通过医者间接地反映于最终的药效关系。这也是本论文的一个着力点。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对于药效的评价也应从一个多因素的综合角度来进行考评。选取适宜的评价指标、建立病证统一的动物模型、制定恰当的实验设计都要以临床疗效为考察的最终目的。总而言之,应通过三方有机结合深化对中药及其复方复杂多样的化学成分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和药效的相关性研究,形成成熟、稳定的药效研究思路。具体到某一类型,以流行性感冒为例,关注其药效学的研究与评价,从中医的角度探讨其不同切入角度及相对成熟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表示认可,与本文实验部分呼应。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285.5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0
  • 英文缩略词10-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32
  • 综述一 黄芩实验研究及抗病毒作用临床应用概况12-21
  • 综述二 流行性感冒的研究概述21-32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黄芩提取物与有效成分抗亚洲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32-38
  • 1.前言32
  • 2.材料32-33
  • 3.方法33
  • 4.结果33-35
  • 5.结论35
  • 6.讨论35-38
  • 第三部分 理论探讨中药药效研究方法及影响药效质量因素的探析38-55
  • 一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特征38-40
  • (一)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38
  • (二) 中药的药效学结果常出现多靶点效应38-39
  • (三) 中药药效学研究结果体现中医特征,能反映中医临床"证"的表型39-40
  • (四) 药效学研究中药理结果和作用机制常同时反映40
  • 二 中药药效学研究方法40-43
  • (一) 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40-42
  • (二) 中药药效作用机理研究方法42-43
  • 三 多维度、多方法对中药药效评价的影响43-51
  • (一) 医者认知与药效学相关认识的关系43-47
  • (二) 中药药物来源与药效相关性47-50
  • (三) 中药药效评价因素多元化50-51
  • 四 中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51-52
  • (一) 评价新药的功效和发现老药的新用途51
  • (二) 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51
  • (三) 揭示中药复方药效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51
  • (四) 可认识中药的多靶向作用51-52
  • (五) 指导中药制剂工艺优化,控制其疗效稳定52
  • (六) 促进中药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52
  • 五 流感药效学研究与系统评价52-54
  • (一) 流感药效学的实验设计52-53
  • (二) 流感病毒鼠肺适应株动物模型53-54
  • (三) 抗病毒体外实验54
  • 六 小结54-55
  • 参考文献55-57
  • 致谢57-59
  • 个人简历59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红;蒲秀英;梁剑平;尚若峰;华兰英;刘宇;;贯叶连翘提取物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中IFN-γ·TNF-α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2 黎丹戎,侯华新,张玮,李力;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癌症;2003年08期

    3 陈忻,曹勇;黄芩苷对肝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北京中医;2005年01期

    4 孟艳彬,赵春颖,高晓燕;不同生长期黄芩茎叶中总黄酮及野黄芩苷的含量测定[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龚盛昭,揭育科,袁水明;黄芩苷在功能性化妆品中的应用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3年03期

    6 刘盛,陈万生,乔传卓,郑水庆,曾明,张汉明,宋赵军;不同种质板蓝根和大青叶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徐瑛,刘根凡,舒朝辉;中药粉碎设备的研究及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4年02期

    8 盛亮洪,李萍,邹汉法;固定化脂质体色谱与动物小肠吸收模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及其应用[J];分析化学;2005年01期

    9 王压娣;温坤;丘立文;狄飚;袁国勇;车小燕;;A型流感病毒核衣壳蛋白ELISA捕获法的建立和临床应用[J];广东医学;2009年05期

    10 徐永群,孙素琴,周群,蔡少青;红外光谱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识别栽培、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一平;陈奇有;陈四艳;杨静华;;盐酸阿比朵尔对大鼠的致畸胎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06年01期

    2 钱胜涛,肖安陆,胡典明,孔渝华;元素硫微量分析综述[J];安徽化工;2005年05期

    3 徐国;;巢湖地区菠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状况调查[J];安徽化工;2010年01期

    4 陈双萍;范泉;韩宁林;周大勇;李雪苓;王凯;代君;张宗铭;;热毒清口服液对内毒素性发热家兔体温的影响[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5 王胜;;中风病急性期从气虚立论辨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6 李大剑;李伟莉;周军;陆耘;刘春丽;;生化糖浆配合利凡诺引产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7 江鹏;;黄芪联合疏血通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年02期

    8 王清玲;刘欣;严洲平;丁月芳;;复方黄聚凝胶联合窄波UVB治疗面部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9 严洲平;李坤;张红;翟军青;丁月芳;孙晶;于爽;张伟;;复方黄聚凝胶制剂制备及抗炎作用抑菌试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10 岳冬辉;宫晓燕;;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概述[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子健;;植物源抗菌药物体外抑菌试验研究进展[A];2009年海南省微生物学检测及质量保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密;姚佳;李曼;李凡成;李韵霞;;鼻敏片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鼻黏膜ICAM-1、VCAM-1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汉明;朱晓密;赵雅君;;430例复发性口疮临床特征和治疗分析[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利窍益智汤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王宇;王培育;宁友;杨永清;;针刺大鼠置高台固定方法[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石佳;刘密;兰蕾;张国山;常小荣;;浅谈古代文献关于胃脘痛的针灸治疗[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7 宋春鑫;危剑安;黄霞珍;王晓雪;王玉贤;陈珊珊;张同芝;李宁;;艾灵颗粒对HIV感染者CD4+T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防治艾滋病分会第八次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忠明;邓阿黎;姜惠中;;中药复方对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E_2、FSH、LH及骨组织形态学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医妇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蔡李芬;楼丽华;赵虹;汪芬华;;楼丽华教授治疗乳头溢液经验[A];第十二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乳房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蔡皓;马晓青;刘晓;刘静静;李松林;宗杜强;蔡宝昌;;硫磺熏蒸前后中药金银花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和聚类分析[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惠;PAMAM基树状分子的制备及其在溶液中聚集与界面的作用机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陈云松;转鲑鱼降钙素基因酵母的发酵条件优化及安全性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永芹;养殖鱼类病原菌检测芯片技术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韩艳玲;可能性构造空间理论与计算机作曲思维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许光辉;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刺五加改善果蝇睡眠作用的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颜培宇;不同穴位针刺对免疫抑制大鼠神经肽相关基因表达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张延妮;珠子参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秦霞;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9 孙冰;平性药药性理论及其应用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月兴;利用基因芯片解析金柑和纽荷尔应答溃疡病的转录差异[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贾丽锋;A型流感病毒NP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初步应用[D];郑州大学;2010年

    3 张晓瑜;中药专利审查标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毅;基于危险理论的入侵检测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汪南;肺复张与复张性肺水肿:动物模型MSCT和病理学对比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杜斌;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近等基因系的鉴定及遗传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伟;微流控芯片技术对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史志如;汉黄芩素对人乳腺癌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代波;中药五号栓治疗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观察[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黄琪;咳嗽病“肺胃相关”理论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传华,贾勇,张菊生,李全;麻黄碱的膜法萃取[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杨松涛;模糊分析法在中药质量分析中的应用[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3 黎丹戎,侯华新,张玮,李力;汉黄芩素诱导人卵巢癌细胞A2780凋亡及对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J];癌症;2003年08期

    4 陈继明,郭元吉,吴昆昱,郭俊峰;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两大谱系的起源及其演变特征[J];病毒学报;2001年04期

    5 匡萃璋;21世纪:与后现代化邂逅的中医学[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张庆祥;从现代科技革命谈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与突破[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杨页君,潘毅,温丽君,王小平;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中的困惑[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张庆熹,张雨雷,刘元方,张惟杰;15种无机离子对微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9 王融冰,刘军民,江宇泳,吴云忠,王晓静,徐道振;中医药为主治疗SARS 11例[J];北京中医;2003年03期

    10 彭丽萍;赵大鹏;戚凤春;汪春义;张雪梅;贾媛;匡科伟;陈云波;宋泽民;赵晓红;徐建国;;甲型流感病毒DNA疫苗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振亚;绵绵牛等在体内和体外对流感流毒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1983年08期

    2 邓国华;抗流感病毒药物在防治人禽流感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刊;2005年12期

    3 黄艳;;无佐剂和添加MF59佐剂的流感病毒A/H_9N_2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J];中国处方药;2006年11期

    4 慧强;;认识流感 呵护儿童[J];启蒙(3-7岁);2009年12期

    5 李润峰;何蓉蓉;栗原博;陈建新;;苹果多酚体内外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6 刘杰,王恩波,周云山,胡长文;稀土杂多配合物的合成及抗流感病毒的活性研究[J];药学学报;1998年07期

    7 石钺,石任兵,刘斌,陆蕴如;银翘散抗流感病毒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禽流感专题讲座(下)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下)[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4期

    9 孙平华;;中药抗流感病毒的最新进展[J];中医药学刊;2006年04期

    10 文翰;;日美研发出可预防A型流感的抗体[J];国外医学情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晓燕;岳冬辉;;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国内外实验研究概述[A];全国中医内科肺系病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曹羽;宋康;;中药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进展[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呼吸病诊治进展暨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田连起;黄鹤归;叶晓川;李娜;邹甜;周爱军;刘焱文;;桂枝-生姜药对的有效物质部位抗流感病毒生物活性及其成分分析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夏咸柱;;加强动物流感防控,严防人间流感大流行[A];第四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罗翌;李际强;邓远辉;姚崇舜;;中药柴莪退热栓抗病毒实验研究[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蒋旭琴;梅晓冬;杜方兵;;HY2006对流感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孙丹丹;包永占;史万玉;钟秀会;;中药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进展[A];纪念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成立30周年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华东区第十九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刘菲菲;何士勤;;抗病毒药物抑制甲_3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A];全国中医药科研与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宋康;夏永良;骆仙芳;柴秀娟;;防感颗粒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A];中医药学术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田仁荣;廖庆姣;陈绪林;;从植物及真菌提取物中筛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第十七次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乐;[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蔡德山;[N];医药经济报;2010年

    3 本报特约撰稿人 蔡德山;[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曹淑芬 译;[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韩中龙;[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6 通讯员 吴志军;[N];科技日报;2009年

    7 蓝舒;[N];中国医药报;2007年

    8 晓明 编译;[N];中国医药报;2008年

    9 潘文;[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药研究院 郭双庚教授;[N];中国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莉;中药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钟菊迎;透邪解毒法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3 刘蓉;桂枝挥发油及桂皮醛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其TLR/IFN信号机制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王钝;5-羟基-6-溴吲哚-3-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5 何华;乌鲁木齐市流行性感冒预防控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6 宋旦哥;基于不同来源的黄芩物质基础与其药效学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徐红日;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评价及其部分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刘宗英;抗流感病毒药物及抗骨质疏松药物的合成与筛选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曾郁敏;毒热平注射液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免疫调控机制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王劲;牛蒡子抗病毒有效部位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雯;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黄敏;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晏文君;流感病毒核蛋白NP激活p53生物学意义及p53抗流感病毒机制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4 姚虹霞;清暑解表方抗流感病毒作用及对免疫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李云静;小柴胡汤及其拆方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郑倩倩;大蒜油抗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刘菲菲;抗流感病毒药抑制甲3型流感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D];江西医学院;2001年

    8 王聪智;应激负荷诱发小鼠抗流感病毒能力低下与营养型鸡精的改善作用[D];暨南大学;2011年

    9 洪春姿;加味正柴胡饮抗流感病毒与鼻病毒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常晓;流感病毒甲型上呼吸道感染快速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黄芩抗流感病毒研究的中药药效影响因素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3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33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