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49中药学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探讨_罗超应3395字__第3页

发布时间:2016-10-09 11:30

  本文关键词:中药学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中药学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探讨———罗超应等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4月第32卷第4期总第426期生物碱损失达80%以上[10];而这是否与附子的疗效有关或有着怎样的关系,恐怕只有通过对其生物碱的具体构成与疗效关系分析,才能搞得清

中药学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探讨———罗超应等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年4月第32卷第4期总第426期

生物碱损失达80%以上[10];而这是否与附子的疗效有关或有着

怎样的关系,恐怕只有通过对其生物碱的具体构成与疗效关系分析,才能搞得清楚。(2)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或对证候状态的认识、分析与处理,虽然说传统上以宏观指标与天然的动植物药物为主;但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每一次随着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引进,都给其临床疗效与辨证施治规律的认识带来了飞跃与发展。如从《黄帝内经》到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再到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等,中医药学的辨证施治都是在不断吸收新的诊断(指标)、治疗方法与新药物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当代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及微观辨证或辨证微观化,不仅克服了中医有病无证可辨与西医有证无病可识之不足,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中西药的临床疗效。那么,无论是从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的疾病诊断指标与认识能力来说,还是从增加其防治手段与药物的针对性来讲,都需要微观认识与西药的补充;只是中药学发展必须转变科学观念,走出完全用西医药学的“单因素线性分析”的简单化认识结果来解释与衡量中药学的复杂整体规律的误区。中医药学现代研究既要重视对每一种因素、每一种药物甚或单体物质的作用特点与规律的认识,更不能忽视对中药复方综合作用、处方配伍、剂量与炮制,尤其是其临床辨证施治规律的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不断引进新指标、新药物与新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新的辨证施治(证候状态分析与处理)规律,以更好地丰富与发展中医药学。

参考文献

[1] 贾 谦,杜艳艳,段黎萍.日本小柴胡汤事件[J].中国药业,2002,11

(5):38.

[2] 孙其然,孙其新,戴昭宇.小柴胡汤事件考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

志,1999,6(4):72-73.

[3] 杨巨平,贾 谦.从文化角度看“马兜铃酸事件”[J].世界科学技

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6):72-75.

[4] 郝 福,蒋 晔,李艳荣,等.禁用含马兜铃酸中药的法规及专业问

题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8):511-512.

[5] 岑显娜.对含马兜铃酸类中药被取消药用标准的讨论[J].柳州医

学,2008,21(4):201-203.

[6] 岳凤仙,吕士选.论西药中药化的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5,1(3):6.

[7]罗超应,罗磐真,胡振英.病证比较及其认识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

基础医学杂志,2000,6(8):10-13.

[8]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以复杂科学的理念指导中西医药学结

合[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0,31(5):55-57.[9]罗超应,罗磐真,郑继方,等.“取象比类”认识本质的复杂科学思考

[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6):62-65.

[10]孙琪新.附子用量煎服法———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七[J].中医药通

报,2007,6(6):11-16.

[11]许明辉.浅谈李可老中医运用生半夏的临床体会[J].中华中医药

杂志,2010,25(9):1415-1417.

[12]王祚邦,周晓荣.李可老中医治疗急危重症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

中医药学刊,2007,25(2):250-251.

[13]刘泽银,冯靖喜.李可诊治急性心功能不全验案探微[J].辽宁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7,9(3):122-123.

[14]朱 云.汪承柏诊治重症淤胆型肝炎验案2则[J].中医杂志,

2010,51(7):590-591.

[15]仝小林,吴义春,姬航宇,等.发现经方剂量[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43(11):1-4.

[16]全世建,丁 洁,王红丹.不同中药配伍对关木通毒性成分马兜铃

酸A含量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6):502-505.

[17]胡 芳,潘金火.关木通及其炮制品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变化[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3):672-673.

[18]丁英钧,王彦田,李春香,等.关木通与其复方肾毒性比较及相关毒

性成分测定[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20(4):117-120.[19]乔富渠.中医理论应不断创新[J].世界中医药,2008,3(5):263-264.

作者简介:罗超应(1960-),男,陕西户县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西结合、临床兽医学。

收稿日期:2010-12-04

修回日期:2011-03-07

(责任编辑:孔祥金)

(上接第51页)细的考核项目中,严格按照评估标准进行考核监

督。通过村委会、村民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三方联动,将日常的监督、阶段性的检查与年终评估结合起来,将村医的考核结果与村医的经济报酬直接挂钩,奖惩分明,使绩效考核工作成为村医提供保质保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力鞭策力量,使国家投入到村卫生室的资金产生预期的公共效益。同时需要明确界定农村卫生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方面的权责义务,强化行政问责制度,以提高其行政执行力。各级管理人员都应当善尽职责,因为责任是对政府各级人员的要求,而不仅仅局限于正式权威关系的上层[3]。

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经验充分证明:身心健康既是公民个人美好生活的基础,又是整个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还是人类本性、人类需要满足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4]。加强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改善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对于保障农民的卫生安全,提高农民的健康素质具有重大意义,也是对广大农村百姓基本健康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在村卫生室的可持续发展中,政府应当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落实政府主体责任,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的服务功能,提高村级医疗卫生服务

的水平和质量,缩小城乡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促进医疗公平和可及的实现。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卫生局关于推进2009年本市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统筹补偿工作的意见[EB/OL].(2010-04-06)[2010-06-30]. 1.html.

[2] 郝 潇.加强农村村级卫生室建设,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

服务”[J].决策探索,2008(12):52-53.

[3] 戴维·H·罗森布鲁姆,罗伯特·S·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

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张成福,校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95.

[4] 刘继同,吴 明.卫生政策的“国策”地位与卫生政治学的独特视角

[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9):8-10.

作者简介:张旭平(1976-),女,山西太原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哲学、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1-03-03

(责任编辑:李 枞)

MedicineandPhilosophy(Humanistic&SocialMedicineEdition),Apr2011,Vol.32,No.4,TotalNo.426 61

第3 / 3页

上一页


  本文关键词:中药学发展的复杂性科学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4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34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