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中药物质基

发布时间:2016-11-14 19:26

  本文关键词: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龙源期刊网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封亮 张明华 顾俊菲 吴婵 贾晓斌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21期

[摘要]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为中药研究提供了一种符合中医药整体性和系统性特征的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经过多年的摸索和积累,组分结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丰富发展。该文在归纳总结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发展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组分结构提出的背景以及在中药质量控制、现代创新中药制剂中的作用和进展。组分结构研究推动了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变革,为中药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组成结构

[收稿日期] 2013-05-09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02906);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BK2012491);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2006)

[通信作者]*贾晓斌,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Tel:(025)85608672,Fax:(025)85637809,E-mail:jxiaobin2005@hotmail、com

[作者简介] 封亮,博士,主要从事中药物质基础及机制研究,Tel:(025)85608672,E-mail:wenmoxiushi@163、com

中药物质基础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之一,是现代创新中药新药研发、改进工艺、制定质量标准以及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基石,也是阐明药理/毒理机制的先决条件。中药的中医临床用药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特点,其物质基础是由众多化学成分即多组分/成分构成[1]。组分与组分之间以及组分内各成分之间整体性协同作用发挥防病治病的功效[2]。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在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忽略中药整体性而片面追求单体的弯路后,逐渐回归到“还原整合”思想,强调其多组分的整体性特点。目前,中药物质基础研究已从之前的“工于分离解析,疏于还原整合”转换到“工于分离解析,善于还原整合”的研究思路中。经近20多年的探索,中药物质基础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随着对中药物质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人员提出多种研究模式:如传统的植物化学模式、结合生物效应的中药组分/成分模式、基于生物膜色谱解析的中药物质基础模式、基于成分敲出/敲入的中药物质基础辨识与质量控制模式等[3]。这些模式都有其优势,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即无法全面体现中药物质基础组分/成分之间的组成结构比特征。本课题组提出的“组分结构理论”解决了这个问题。“组分结构理论”认为,中药的物质基础是一个有序的整体,具有“3个层次多维结构”;其整体物质基础是由多个组分按照一定的组成结构比构成;而组分内各亚组分或成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组成结构比特征[4]。本课题组用“组分结构”来准确理解并表征


  本文关键词:中药物质基础“组分结构”理论的创新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4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174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