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两种优势骨架的合成方法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8 07:03

  本文关键词: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两种优势骨架的合成方法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新型双官能化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Aldo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活性化合物中的优势结构,尤其是手性的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类结构。手性的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类化合物通常可以由不对称Aldol缩合反应得到,而我们发现手性的2-氨基嘧啶-4(H)-酮衍生物可用于催化不对称Aldol缩合反应。本部分我们首先以奎尼丁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具有嘧啶结构的双官能化小分子催化剂,用来高效对映选择性合成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化合物。然后以靛红和丙酮的Aldol缩合为模型反应来对催化剂活性以及对映选择性评估,通过对溶剂、催化剂当量、底物当量、反应体系浓度等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最后又进行了底物适用范围研究,ee值高达94%,收率高达92%,表明催化剂具有广泛的底物适用性。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双官能化小分子催化剂,并将其成功应用于Aldol缩合反应中,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优势骨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是水相溶剂中的吲唑氮1位选择性芳基化反应研究。吲唑类衍生物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尤其是1位单取代的吲唑类衍生物,这种化合物在众多疾病适用症方面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治疗效果。在本部分我们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以水溶液代替传统的有机溶液,并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不仅解决了溶解性的问题,而且促进了Ullmann偶联反应的发生。本部分我们以吲唑和4-碘甲苯的Ullmann偶联反应为模型反应,通过一系列条件筛选及优化,如催化剂、配体、表面活性剂、温度等条件进行筛选及优化,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在保证整个反应绿色环保、条件温和的前提下,高效的地合成吲唑环的1位单取代产物。通过底物适用范围研究,发现表面活性剂可广泛地应用于铜催化的Ullmann偶联反应,可高效地得到1位单取代的吲唑类衍生物。我们成功发展了一种绿色高效的,选择性合成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1位单取代吲唑衍生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 对映选择性 奎尼丁 吲唑 选择性芳基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14.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部分 新型双官能化小分子手性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在Aldol缩合反应中的应用11-47
  • 第1章 前言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Aldol反应简介12-13
  • 1.3 不对称Aldol反应13-15
  • 1.4 Aldol反应的应用—合成3-取代-3-羟基吲哚啉-2-酮优势骨架15-17
  • 1.4.1 消旋体合成15-16
  • 1.4.2 不对称合成16-17
  •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17-18
  • 第2章 催化剂方案及可行性分析18-23
  • 2.1 催化剂设计18-19
  • 2.2 催化剂合成方案设计19-23
  • 2.2.1 奎尼丁氨化物的合成19-20
  • 2.2.2 胍基的合成20-22
  • 2.2.3 嘧啶环的合成22-23
  • 第3章 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Aldol反应活性初步验证23-28
  • 3.1 主要仪器23
  • 3.2 催化剂合成23-25
  • 3.2.1 奎尼丁胺化物的合成23-24
  • 3.2.2 胍基产物的合成24-25
  • 3.2.3 目标催化剂的合成—合成嘧啶环25
  • 3.3 催化剂催化Aldol反应活性初步验证25-28
  • 第4章 嘧啶催化剂催化Aldol反应条件筛选及优化28-30
  • 4.1 反应溶剂筛选29
  • 4.2 反应温度筛选29
  • 4.3 丙酮和催化剂用量筛选29
  • 4.4 反应体系靛红浓度筛选29
  • 4.5 条件筛选小结29-30
  • 第5章 底物适用性研究30-33
  • 5.1 实验仪器30
  • 5.2 底物适用性研究30-32
  •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32-33
  • 第6章 第一部分总结33-34
  • 第7章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34-47
  • 7.1 催化剂中间体及最终产物结构鉴定34-35
  • 7.2 3-取代-3-羟基吲哚啉-酮衍生物的合成及鉴定35-47
  • 第二部分 吲唑氮的选择性芳基化反应在水相中的研究47-77
  • 第1章 前言47-53
  • 1.1 绿色化学与溶剂绿色化概念47
  • 1.1.1 绿色化学的定义47
  • 1.1.2 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47
  • 1.1.3 溶剂绿色化概念47
  • 1.2 表面活性剂47-49
  • 1.2.1 概述47-48
  • 1.2.2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48
  • 1.2.3 表面活性剂在绿色化学中研究进展48-49
  • 1.3 表面活性剂在金属催化反应的应用49-51
  • 1.3.1 概述49
  • 1.3.2 应用研究介绍49-51
  • 1.4 研究目的51-53
  • 1.4.1 概述51-52
  • 1.4.2 研究内容与目的52-53
  • 第2章 模型反应的建立以及条件的优化53-60
  • 2.1 模型反应的建立53
  • 2.2 催化条件筛选53-59
  • 2.2.1 配体的筛选53-55
  • 2.2.2 催化剂的筛选55
  • 2.2.3 碱的筛选55-56
  • 2.2.4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56-57
  • 2.2.5 催化剂用量的筛选57-58
  • 2.2.6 反应温度的筛选58-59
  • 2.3 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探讨59-60
  • 第3章 底物适用性研究60-65
  • 3.1 实验仪器60
  • 3.2 反应适用范围研究60-65
  • 第4章 第二部分总结65-66
  • 第5章 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鉴定66-77
  • 参考文献77-83
  • 致谢83-84
  • 发表论文84-85
  • 附录85-1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其楷;药物的对映选择性研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0年03期

2 郭直惟,李正化;外消旋体酶催化动力学拆分数据定量处理及提高对映选择性方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0年05期

3 赵霞,陆阳,钮因尧,D.Lavialle,陈泽乃;评价可逆动力学拆分反应对映选择性方法[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4 陈永正;李珂;单静;;对映选择性羟化乙基苯的碳氢键合成(R)-和(S)-1-苯基乙醇(英文)[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5 刘幽燕,许建和,刘洪来,胡英;反应条件对脂肪酶酯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的影响[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9年04期

6 黄枕亚;;立体定向合成在天然产物和药物合成中的应用[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6年03期

7 夏仕文,俞耀庭,徐诗伟;Candida lypolytica脂肪酶催化布洛芬酯对映选择性水解[J];药物生物技术;1999年04期

8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全忠;谢南生;;7,7′-二取代联二萘酚催化乙基锌对醛的对映选择性加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2 程司X;董艳花;胡敏;束毅;;对映选择性识别生物活性小分子的新型手性荧光受体[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敖宇飞;王德先;赵亮;王梅祥;;几种腈和酰胺的对映选择性生物转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4 蒋和雁;周成合;罗奎;兰静波;谢如刚;;手性咪唑金属酶的合成及对α-氨基酸酯的对映选择性水解[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Amina Boucherif;王强;陆良秋;肖文精;;螺环氧化吲哚环氧化物的高对映选择性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6 王治国;王宇宙;殷国栋;李义涛;佘能芳;吴安心;;非共价拓扑异构体的研究一个基于CH…O弱氢键控制的对映选择性自组装堆积体[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7 厍学功;许世炎;谢新刚;;(-)-Walsucochin B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7分会:有机化学[C];2014年

8 吕少峰;杜大明;许家喜;;三齿双VA唑啉和双噻唑啉络合物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Lewis酸控制的对映选择性反转[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刘薇;白姝;孙彦;;有机相中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拆分(±)-薄荷醇[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10 苏志珊;李唯一;胡常伟;;Ti配合物催化不对称Strecker反应机理及对映选择性理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小明;高对映选择性有机催化的Gelsemine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谢智宇;基于C-H活化合成氮杂环功能小分子及天然产物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高钰;有机催化合成手性2-氨基-4H-色烯及2-氨基-4H-吡喃衍生物的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方兆华;脂肪酶与手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的对映选择性相互作用[D];浙江大学;2005年

5 王民;两种手性季碳的构筑及Sieboldine A、Lepadiformine合成中的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刘小华;手性有机酸盐催化酮的不对称硅腈化反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刘佳言;对硝基苄基酯酶的底物图谱、分子改造及其用于制备手性芳香仲醇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8 聂晶;催化立体选择性合成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反应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张志海;基于多氢键协同活化策略的双功能氨基—硫脲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阳铭;不对称Schmidt反应的研究以及Calyciphylline A类虎皮楠生物碱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钊飞;新型双核锌催化剂催化对映选择性合成手性α,β二羟基酯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刘迪;(-)-黄皮酰胺的对映选择性合成方法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3 李芸菡;多取代四氢-β-咔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陈祥;手性叔胺—硫脲双官能团催化剂实现的吲哚并噻喃衍生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5 赵松;M(OTf)_n及其Pybox配合物催化靛红及醛的Hosomi-Sakurai反应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6 焦映东;天然产物Laevinoids A和B的全合成研究及对映选择性溴代环化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7 冯静超;手性磷酸催化的靛红衍生的N-Boc亚胺的高对映选择性傅克反应[D];兰州大学;2012年

8 王法杰;NFSI类似物的合成及吲哚酮化合物的选择性氟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白静涛;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两种优势骨架的合成方法学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10 骆崇荣;手性叔胺—硫脲催化的对映选择性三组分反应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两种优势骨架的合成方法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2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