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酸敏感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9 05:52

  本文关键词:新型酸敏感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二甘油和原甲酸三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酸敏感类化合物(甲基丙烯酰胺原酸酯单体MEA和二氨基原酸酯单体),均含有两个五元环原酸酯键,用作交联剂或者合成嵌段共聚物PEG-b-PMEA聚合反应的单体,同时以甲基丙烯酸N-琥珀酰亚胺酯(NSM)为单体合成了嵌段共聚物PEG-b-PNSM,采用核磁氢谱和凝胶色谱等方法表征了两种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尼罗红荧光探针法结果显示PEG-b-PMEA和PEG-b-PNSM嵌段共聚物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较低(PEG-b-PMEA:9.0×10-4~5.0×10-3 g/L;PEG-b-PNSM:6.0×10-4~7.0×10-3 g/L),稳定性好。继续加入原酸酯类交联剂,PEG-b-PNSM嵌段共聚物胶束即可变为酸敏感的核交联胶束。利用核磁和动态光散射对PEG-b-PMEA嵌段共聚物胶束和核交联胶束的酸敏感性、粒径和不同p H溶液中粒径的变化进行表征,发现这两种新型原酸酯类胶束在微酸环境下能够快速降解,其降解产物均为水溶性的嵌段共聚物PEG-b-PHMA,且粒径的变化与降解产物有关。以疏水性尼罗红作为模型药物,制备两种不同的载药胶束,结果显示,胶束可有效包埋并且p H响应性释放尼罗红。体外细胞毒性试验(MTT)验证了PEG-b-PMEA胶束和PEG-b-PNSM胶束及由其制备的核交联胶束的生物相容性好。以人肺癌细胞(A549)为例,相同时间和紫杉醇浓度下,载紫杉醇PEG-b-PMEA胶束和紫杉醇一样能够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且抑制效果相似。同样地,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例,验证了载紫杉醇核交联胶束也具有类似于紫杉醇的抑癌效果,且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可知,人乳腺癌细胞能够很好地吞噬载尼罗红核交联胶束。综上所述,新型酸敏感PEG-b-PMEA胶束和核交联胶束都可作为良好的疏水性药物传递载体。
【关键词】:原酸酯 酸敏感 胶束 核交联 药物传递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8
  • 1.1 引言8
  • 1.2 环境响应型聚合物胶束8-15
  • 1.2.1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定义8-10
  • 1.2.2 嵌段共聚物胶束的作用机制10-11
  • 1.2.3 pH响应型嵌段共聚物胶束11-14
  • 1.2.4 pH响应型核交联胶束14-15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及实验方案的设计15-18
  • 第二章 制备和表征新型原酸酯类嵌段共聚物PEG-b-PMEA18-28
  • 2.1 引言18
  •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18-19
  • 2.2.1 实验材料18-19
  • 2.2.2 实验仪器19
  • 2.3 实验方法19-22
  • 2.3.1 试剂预处理19
  • 2.3.2 合成与表征产物a19-20
  • 2.3.3 合成与表征产物b20
  • 2.3.4 合成与表征产物c20
  • 2.3.5 合成与表征甲基丙烯酰胺原酸酯单体MEA20-21
  • 2.3.6 合成与表征嵌段共聚物PEG-b-PMEA21-22
  • 2.4 结果与分析22-26
  • 2.4.1 产物a的核磁图谱分析22
  • 2.4.2 产物b的核磁图谱分析22-23
  • 2.4.3 产物c的核磁图谱分析23
  • 2.4.4 甲基丙烯酰胺单体MEA的核磁图谱和质谱分析23-24
  • 2.4.5 嵌段共聚物PEG-b-PMEA的 1H NMR核磁图谱分析24-25
  • 2.4.6 PEG-b-PMEA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和热重(TGA)分析25-26
  • 2.5 小结26-28
  • 第三章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MEA胶束的制备及性能研究28-44
  • 3.1 引言28
  •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28-29
  • 3.2.1 实验材料28
  • 3.2.2 实验仪器28-29
  • 3.2.3 配制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29
  • 3.3 实验部分29-32
  • 3.3.1 PEG-b-PMEA胶束的制备29
  • 3.3.2 测定PEG-b-PMEA临界胶束浓度29-30
  • 3.3.3 检测PEG-b-PMEA胶束的粒径及其在不同pH下粒径的变化30
  • 3.3.4 PEG-b-PMEA胶束的水解30-31
  • 3.3.5 评价PEG-b-PMEA胶束的细胞毒性31
  • 3.3.6 Nile Red-PEG-b-PMEA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控制释放31-32
  • 3.3.7 PEG-b-PMEA载药胶束对肺癌(A549)细胞的作用32
  • 3.4 结果与讨论32-41
  • 3.4.1 测定PEG-b-PMEA临界胶束浓度32-33
  • 3.4.2 检测PEG-b-PMEA胶束的粒径及其在不同pH下粒径的变化33-34
  • 3.4.3 PEG-b-PMEA胶束的水解34-38
  • 3.4.4 评价PEG-b-PMEA胶束的细胞毒性38-39
  • 3.4.5 Nile Red-PEG-b-PMEA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控制释放39-40
  • 3.4.6 PEG-b-PMEA载药胶束对肺癌细胞(A549)的作用40-41
  • 3.5 本章小结41-44
  • 第四章 核交联胶束的制备及表征44-58
  • 4.1 引言44
  •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44-45
  • 4.2.1 实验材料44
  • 4.2.2 实验仪器44-45
  • 4.3 交联剂的制备与表征45-46
  • 4.3.1 试剂预处理45
  • 4.3.2 交联剂的制备与表征45-46
  • 4.4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EG-b-PNSM)的制备与表征46-47
  • 4.4.1 嵌段共聚物PEG-b-PNSM的制备46-47
  • 4.4.2 嵌段共聚物PEG-b-PNSM的表征47
  • 4.5 核交联胶束的制备及表征47-49
  • 4.5.1 PEG-b-PNSM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47
  • 4.5.2 PEG-b-PNSM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47
  • 4.5.3 核交联胶束的制备与验证47-48
  • 4.5.4 核交联胶束粒径依赖pH的变化48-49
  • 4.6 结果与讨论49-56
  • 4.6.1 交联剂的表征49-51
  • 4.6.2 嵌段共聚物PEG-b-PNSM的表征51
  • 4.6.3 嵌段共聚物PEG-b-PNSM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51-52
  • 4.6.4 核交联胶束交联结构的验证52-55
  • 4.6.5 核交联胶束粒径依赖时间及pH的变化55-56
  • 4.6 小结56-58
  • 第五章 核交联胶束的体外实验研究58-64
  • 5.1 引言58
  •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58
  • 5.2.1 实验材料58
  • 5.2.2 实验仪器58
  • 5.3 实验部分58-59
  • 5.3.1 载尼罗红核交联胶束(Nile Red-CCLM)的制备及体外控制释放58-59
  • 5.3.2 NCLM和CCLM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59
  • 5.3.3 载尼罗红核交联胶束体外细胞吞噬情况考察59
  • 5.3.4 载紫杉醇核交联胶束(PTX-CCLM)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59
  • 5.4 结果与讨论59-63
  • 5.4.1 载尼罗红核交联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控制释放59-60
  • 5.4.2 未交联胶束和核交联胶束的体外细胞毒性实验60-61
  • 5.4.3 载尼罗红核交联胶束体外细胞吞噬情况考察61-62
  • 5.4.4 载紫杉醇(PTX)核交联胶束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作用62-63
  • 5.5 本章小结63-64
  • 主要结论与展望64-65
  • 致谢65-66
  • 参考文献66-71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金霞;唐建斌;赵鲁杭;申有青;;肿瘤pH响应的聚合物胶束用于肿瘤药物靶向输送的研究进展[J];药学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洁;P(CL-LA)-b-mPEG类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胶束化行为及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晓星;靶向顺铂胶束药物的制备及其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飒;NAS介导可酰胺化的环境敏感性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相行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涛;不同形貌的聚酯—聚酸酐胶束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4 陶扬洋;新型聚原酸酯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5 刘彤华;非血液系统肿瘤并发贫血患者临床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6 赖俊平;侧链含酸敏感基因的PEG嵌段共聚物的制备、评价及基因传递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酸敏感聚合物药物载体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18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518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