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抗幽门螺杆菌新药己啉酮(HMQ)的制剂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20:12

  本文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新药己啉酮(HMQ)的制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I类致癌原。目前,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相关疾病的治疗仍缺乏有效药物,研究具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新药对治疗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新型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己啉酮(HMQ)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制剂研究及体内有效性评价,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HPLC测定己啉酮含量的方法系统适用性及色谱条件: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4.6×150 mm,5μm)为填充剂,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 m L/min,检测温度室温,己啉酮在0.00226~2.2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样品在24 h内稳定,该方法简便可靠,重复性好,适合己啉酮含量测定。2.完成了己啉酮的处方前研究己啉酮原料药的理化性质相关参数、粉体学性质与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己啉酮化学性质稳定,脂溶性强,为难溶性药物,几乎无引湿性,粉末疏松、流动性较差。3.弄清楚了己啉酮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代谢建立己啉酮在小鼠体内的HPLC测定方法,口服己啉酮后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符合二室模型,血浆中代谢半衰期为9 h,最大血药浓度为12364μg/L,代谢后以原型形式排出体外。己啉酮在小鼠心、肝、脾、肺、肾、脑、生殖器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肝和肾中,多数脏器达峰时间为1 h,肝、肾的平均滞留时间为6-8 h,脑中有少量分布,证实可透过血脑屏障。提示己啉酮可采用经口给药途径。4.筛选出了己啉酮制剂的处方及制备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进行处方和制备工艺初步筛选,均匀实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了己啉酮不同制剂的处方,制备己啉酮滴丸和己啉酮微粉胶囊,并进行初步质量评价。己啉酮滴丸的体外溶出度明显优于己啉酮微粉胶囊。5.发现了己啉酮滴丸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建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小鼠胃溃疡模型,口服给药200、100、50 mg/kg剂量的己啉酮滴丸和己啉酮微粉胶囊,以阿莫西林为阳性对照,给药7天,停药一周后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RUT)、涂片镜检和病理切片,观察不同剂型对感染Hp小鼠的治疗作用。己啉酮滴丸高剂量组对Hp的根除率达90%,高于同等剂量的阿莫西林组(P0.05),微粉胶囊组根除率较低,与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结果显示己啉酮滴丸对Hp感染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有良好的修复作用,微粉胶囊和阿莫西林修复胃黏膜的作用较差。己啉酮滴丸对小鼠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清除作用和对受损胃黏膜的修复作用优于微粉胶囊。
【关键词】:己啉酮 HPLC 处方前研究 组织分布及代谢 制剂 幽门螺杆菌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7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英文缩写索引12-13
  • 1 绪论13-23
  • 1.1 引言13
  • 1.2 临床现有药物13-16
  • 1.3 喹诺酮类抗Hp药物的研究16-18
  • 1.3.1 合成的喹诺酮类化合物16-17
  • 1.3.2 天然药物中的喹诺酮类化合物17-18
  • 1.4 抗Hp药物剂型研究18-20
  • 1.4.1 临床抗Hp药物剂型18-19
  • 1.4.2 抗Hp药物新剂型19-20
  • 1.5 本章小结20-23
  • 2 己啉酮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23-29
  • 2.1 实验材料23
  • 2.1.1 仪器23
  • 2.1.2 试剂23
  • 2.2 实验方法及结果23-28
  • 2.2.1 紫外光谱扫描23-24
  • 2.2.2 色谱条件24
  • 2.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24-25
  • 2.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25
  • 2.2.5 线性关系考察25
  • 2.2.6 精密度实验25-26
  • 2.2.7 重复性实验26
  • 2.2.8 稳定性实验26-27
  • 2.2.9 加样回收率实验27
  • 2.2.10 含量测定27-28
  • 2.3 本章小结28-29
  • 3 处方前研究29-39
  • 3.1 实验材料29-30
  • 3.1.1 仪器29
  • 3.1.2 试剂29-30
  • 3.2 实验方法及结果30-37
  • 3.2.1 己啉酮的熔点、粒径及粒度分布30
  • 3.2.2 己啉酮的粉体学性质30-31
  • 3.2.3 己啉酮平衡溶解度的测定31-32
  • 3.2.4 己啉酮的吸湿性32-33
  • 3.2.5 己啉酮的油水分配系数测定33-34
  • 3.2.6 破坏实验34-36
  • 3.2.7 影响因素实验36-37
  • 3.3 本章小结37-39
  • 4 己啉酮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39-49
  • 4.1 实验材料39
  • 4.1.1 动物39
  • 4.1.2 仪器39
  • 4.1.3 试剂39
  • 4.2 血浆和组织样品制备方法39-40
  • 4.2.1 灌胃样品的配制及给药39-40
  • 4.2.2 血浆样品的制备40
  • 4.2.3 组织样品的制备40
  • 4.3 方法学验证40-46
  • 4.3.1 HPLC色谱条件40
  • 4.3.2 标准曲线的制备40-41
  • 4.3.3 系统适用性41-43
  • 4.3.4 精密度43
  • 4.3.5 稳定性43-45
  • 4.3.6 相对回收率45-46
  • 4.4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组织分布结果46-48
  • 4.5 本章小结48-49
  • 5 己啉酮不同制剂的制备49-75
  • 5.1 己啉酮滴丸的研究49-63
  • 5.1.1 实验材料49-50
  • 5.1.2 实验方法与结果50-55
  • 5.1.3 优选结果55
  • 5.1.4 重复验证实验55
  • 5.1.5 己啉酮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55-59
  • 5.1.6 己啉酮滴丸的初步质量评价59-62
  • 5.1.7 实验结论62-63
  • 5.2 己啉酮微粉胶囊剂的研究63-73
  • 5.2.1 实验材料63
  • 5.2.2 己啉酮微粉的制备工艺研究63-65
  • 5.2.3 己啉酮微粉胶囊的制备65
  • 5.2.4 己啉酮胶囊剂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65-69
  • 5.2.5 己啉酮微粉胶囊的初步质量评价69-72
  • 5.2.6 结果与讨论72-73
  • 5.3 本章小结73-75
  • 6 己啉酮不同制剂在小鼠体内的抗幽门螺杆菌作用75-88
  • 6.1 实验材料75
  • 6.1.1 动物75
  • 6.1.2 试剂75
  • 6.1.3 菌株75
  • 6.1.4 设备75
  • 6.2 实验方法75-77
  • 6.2.1 培养基的制备75-76
  • 6.2.2 Hp菌悬液的制备76
  • 6.2.3 动物模型制备76
  • 6.2.4 制剂样品配制及给药76
  • 6.2.5 一般观测指标76-77
  • 6.2.6 组织处理方法77
  • 6.2.7 快速脲酶实验77
  • 6.2.8 涂片镜检77
  • 6.2.9 病理学实验77
  • 6.2.10 统计学处理方法77
  • 6.3 实验结果77-85
  • 6.3.1 一般情况77-80
  • 6.3.2 RUT实验结果80-81
  • 6.3.3 涂片镜检结果81-83
  • 6.3.4 病理学实验结果83-85
  • 6.4 结论与讨论85-86
  • 6.4.1 各组根除率比较85
  • 6.4.2 根除率检测方法85
  • 6.4.3 对胃黏膜组织的影响85-86
  • 6.5 本章小结86-88
  • 7 全文总结与展望88-90
  • 7.1 全文总结88-89
  • 7.2 展望89-90
  • 致谢90-91
  • 参考文献91-94
  • 附录1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研究成果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颖;宋丹;胥秀英;傅善权;刘姝;;松萝酸滴丸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1年04期

2 储建坤;李增宁;马金城;霍晓辉;;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2期

3 张秀荣;崔佰吉;郝乘仪;刘英慧;牟宗涛;;均匀设计优化延灯滴丸的制备工艺[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2期

4 杜昕;;替硝唑四联治疗幽门螺杆菌复发性溃疡68例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年08期


  本文关键词:抗幽门螺杆菌新药己啉酮(HMQ)的制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82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1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