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一种主动靶向活化态肝星状细胞的叶酸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12:06

  本文关键词:一种主动靶向活化态肝星状细胞的叶酸纳米胶束的制备及功能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肝星状细胞(HSC)从静息态到活化态的转化是促使其在肝脏中快速扩增、大量合成和过度累积细胞外基质(ECM)、进而导致肝纤维化病变的重要原因。因此抑制HSC的活化和活化态HSC的增殖是治疗肝纤维化的主要靶点。许多抗纤维化药物水溶性低、稳定性差、且缺乏靶向性,在临床使用时存在疗效低下、毒副作用较高等不足。为改善药物的治疗效果,引入纳米载体对药物进行包载;在载体上引入特异性配体以提供药物的主动靶向性,从而以降低药物对正常组织和细胞的毒副作用。为制备特异性靶向活化态HSC的纳米载送药物体系,我们首次尝试了以叶酸分子和聚乙二醇-聚己内酯(PEG-PCL)两亲性嵌段聚合物进行偶联来制备主动靶向活化态HSC的纳米胶束。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成功验证了其对活化态HSC的特异靶向性;最后利用该载体包载药物喜树碱(CPT),实现了其对活化态HSC的增殖和肌纤维样表型的抑制作用。首先,我们合成了FA-PEG-PCL两亲性聚合物,并利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聚合物纳米胶束。随后通过1HNMR, FT-IR,DLS,TEM等对聚合物材料和胶束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考察,证实材料结构符合预期,胶束粒径形貌均一,且稳定性良好。对空白胶束的细胞和血液相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空白胶束载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其次,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研究了活化态肝星状细胞对包载尼罗红荧光染料的纳米胶束的细胞摄取情况。我们首次证实大鼠活化态肝星状细胞株(HSC-T6)和原代大鼠活化态HSC对偶联叶酸的纳米胶束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行为,表明纳米胶束所偶联的叶酸配体可有效地促进活化态HSC对纳米胶束载体的吞噬。随后,我们将载尼罗红的纳米胶束通过尾静脉注射入四氯化碳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进一步考察纳米胶束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发现,偶联叶酸的纳米胶束在药物损伤的小鼠肝脏中有更高的富集。这些体内体外的实验结果均显示偶联叶酸的纳米胶束可以有效地主动靶向活化态的HSC和其富集的肝纤维化部位。最后,我们制备了载喜树碱的纳米胶束并对理化性质进行评价。体外药物释放显示纳米胶束具有一定的pH响应性和药物缓释功能。体外细胞毒性和基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未偶联叶酸的载药胶束,偶联叶酸的载药胶束对活化态HSC的增殖和肝纤维化标志基因(α-Sma, Collagen lal)的表达呈现出更强的抑制效果。这些结果表明偶联叶酸配体的载喜树碱纳米胶束是一种新型潜在的用于肝纤维化治疗的纳米药物系统。
【关键词】:叶酸 胶束 主动靶向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 喜树碱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5
  • 1.1 引言13
  • 1.2 肝纤维化概述13-14
  • 1.3 肝纤维化的治疗策略14-16
  • 1.4 活化态肝星状细胞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16-17
  • 1.5 用于治疗肝纤维化的纳米药物载体研究进展17-20
  • 1.5.1 纳米载体概述17-18
  • 1.5.2 用于治疗活化态肝星状细胞的纳米载体18-20
  • 1.6 偶联叶酸配体的纳米载体研究进展20-22
  • 1.6.1 叶酸配体在纳米药物载体研制上的应用20-21
  • 1.6.2 偶联叶酸配体的纳米胶束的研究进展21-22
  • 1.7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22-25
  • 第2章 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合成及表征25-36
  • 2.1 实验材料25-26
  • 2.1.1 实验试剂25-26
  • 2.1.2 实验仪器26
  • 2.2 两亲性聚合物的合成26-29
  • 2.2.1 单端Boc保护的单羧基化聚乙二醇的合成27-28
  • 2.2.2 单端Boc保护的聚己内酯的合成28
  • 2.2.3 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合物的合成28
  • 2.2.4 偶联叶酸的聚乙二醇-聚己内酯聚合物的合成28-29
  • 2.3 聚合物材料的表征29
  • 2.3.1 核磁共振氢谱(~1H-NMR)29
  •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29
  • 2.4 胶束的制备及表征29-31
  • 2.4.1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29-30
  • 2.4.2 胶束的粒径测定30
  • 2.4.3 胶束的形貌测定30
  • 2.4.4 临界胶束浓度(CMC)测定30
  • 2.4.5 胶束稳定性测试30-31
  • 2.5 结果与讨论31-35
  • 2.5.1 聚合物材料的表征31-33
  • 2.5.2 胶束的粒径和形貌考察33-34
  • 2.5.3 聚合物胶束的CMC表征34-35
  • 2.5.4 聚合物胶束稳定性考察35
  • 2.6 本章小结35-36
  • 第3章 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生物学表征36-53
  • 3.1 实验材料36-38
  • 3.1.1 实验试剂36-37
  • 3.1.2 实验仪器37
  • 3.1.3 细胞模型及实验动物37-38
  • 3.2 空白胶束生物相容性评价38
  • 3.2.1 空白胶束细胞毒性实验38
  • 3.2.2 空白胶束溶血率实验38
  • 3.3 载尼罗红胶束制备及表征38-39
  • 3.3.1 载尼罗红胶束制备38-39
  • 3.3.2 载尼罗红胶束的载药量及包封率39
  • 3.3.3 载尼罗红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39
  • 3.4 A549细胞和海拉细胞对载尼罗红胶束的吞噬研究39-40
  • 3.4.1 肿瘤细胞吞噬载尼罗红胶束的荧光显微镜观察39-40
  • 3.4.2 肿瘤细胞吞噬载尼罗红胶束的流式细胞仪分析40
  • 3.5 HSC-T6、原代HSC及HC细胞对载尼罗红胶束的吞噬研究40-41
  • 3.5.1 HSC-T6细胞吞噬载尼罗红胶束的荧光观察及流式细胞仪分析40
  • 3.5.2 原代HSC和原代HC细胞分离和培养40-41
  • 3.5.3 原代HSC和HC细胞吞噬载尼罗红胶束的荧光观察41
  • 3.6 载尼罗红胶束体内靶向性研究41-45
  • 3.6.1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41
  • 3.6.2 QRT-PCR基因表达分析41-43
  • 3.6.3 Western Blotting蛋白表达分析43-45
  • 3.6.4 组织学染色分析45
  • 3.6.5 尼罗红体内组织分布45
  • 3.6.6 统计学分析45
  • 3.7 结果与讨论45-52
  • 3.7.1 空白胶束生物相容性考察45-46
  • 3.7.2 载尼罗红胶束的表征46-47
  • 3.7.3 载尼罗红胶束体外靶向性研究47-50
  • 3.7.4 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50-51
  • 3.7.5 载尼罗红胶束体内靶向性研究51-52
  • 3.8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载喜树碱胶束对活化态肝星状细胞的生物学评价53-59
  • 4.1 实验材料53-54
  • 4.1.1 实验试剂53
  • 4.1.2 实验仪器53-54
  • 4.1.3 细胞模型54
  • 4.2 载喜树碱的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表征54-55
  • 4.2.1 载喜树碱胶束的制备54
  • 4.2.2 载喜树碱胶束的粒径及形貌考察54
  • 4.2.3 载喜树碱胶束的载药量及包封率54
  • 4.2.4 载喜树碱胶束的体外药物释放54-55
  • 4.3 喜树碱及载药胶束对HSC-T6细胞的细胞毒性实验55
  • 4.4 喜树碱及载药胶束对HSC-T6细胞的基因表达影响实验55
  • 4.5 结果与讨论55-58
  • 4.5.1 载喜树碱胶束的表征55-57
  • 4.5.2 裸药及载药胶束对HSC-T6细胞的毒性考察57
  • 4.5.3 裸药及载药胶束对HSC-T6细胞的基因表达影响分析57-58
  • 4.6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8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68-69
  • 常用缩略词一览表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芸;陈邦涛;邢媛;张国英;刘明社;赵中夫;;抗HMGB1抗体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2 Jian-Lan Yu;Jun-Hua Li;Rong-Gui Cheng;Yan-Mei Ma;Xiao-Juan Wang;Jing-Chun Liu;;Effect of matrine o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and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 rat liver fibrosis model[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4年05期

3 张明野;李明娇;梁起岚;刘红梅;吴琳华;纪宏宇;;叶酸介导的纳米给药系统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14年01期

4 郭晓鹏;冯思良;王金辉;俞腾飞;;拓扑异构酶1及其喜树碱类抑制剂的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年04期

5 梁润成;黄志军;李桃;杨帆;;pH响应纳米递药系统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方面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2年20期

6 代鲁平;宋春霞;邵先祥;张耀;;抗癌药物喜树碱类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2010年23期

7 袁钊;曾毅;陈金平;李迎迎;韩永滨;李Z,

本文编号:4978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978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e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