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5:20

  本文关键词: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卡托普利(captopril),又名巯甲丙脯酸,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水溶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治疗高血压及充血性心衰的首选药物之一。但由于其半衰期仅1.9小时,需每日服药三到四次。临床为提高疗效而增加剂量,,导致“峰谷”现象,引起眩晕、头痛等不良反应,此外,由于卡托普利在肠内不稳定,吸收易受食物的影响,表现不同的吸收类型,易出现突释现象,生物利用度降低,治疗效果减弱,因此有必要将其制成缓释制剂,减少病患用药次数,减小其血药浓度峰谷波动,以期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本课题利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 proprl methyl celluloxe phthalate,HPMCP)为载体材料,液中干燥法制备了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并且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扫描显微镜对所得微胶囊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以优化微囊的制备处方和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卡托普利微胶囊呈球形,粒径分布范围在125μm-500μm,外观完整致密,流动性好,无粘连。其中理想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比(1∶2)、表面活性剂司盘的用量(2%)、反应温度为35℃、反应搅拌速度为300r·min~(-1)。在进行体外释放实验时,考察了不同的投料比、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以及释放介质的pH值等因素对微胶囊累积释放率的影响,同时证明所得卡托普利微胶囊与卡托普利普通片相比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本课题同时还对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动力学进行了考察,并根据Fick扩散定律建立了传质模型,并利用微胶囊的体外释放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描述和预测微胶囊内药物释放行为,拟合系数R为0.9977,模型显示,微胶囊内药物释放速率与药物在膜内有效扩散系数成正比,与微胶囊的膜厚成反比。
【关键词】:微胶囊 卡托普利 药物缓释 传质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22
  • 1.1 口服缓释控释制剂的发展9-12
  • 1.1.1 剂型9-10
  • 1.1.2 释药类型10-11
  • 1.1.3 种类11-12
  • 1.1.4 国内外缓释控释制剂的发展趋势12
  • 1.2 微胶囊技术的发展12-19
  • 1.2.1 微胶囊的定义12-13
  • 1.2.2 微胶囊的发展历史13-14
  • 1.2.3 微胶囊的特点14
  • 1.2.4 微胶囊制备方法简述14-17
  • 1.2.5 微胶囊国内外情况及前景17-19
  • 1.3 卡托普利的特点及研究19-21
  • 1.3.1 卡托普利的化学组成19-20
  • 1.3.2 药理作用20
  • 1.3.3 卡托普利的临床应用20-21
  • 1.3.4 卡托普利剂型的前景21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21-22
  • 第二章 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22-31
  • 2.1 实验原理22
  • 2.2 实验工艺流程22-23
  • 2.3 实验药品与试剂23
  • 2.4 实验仪器与设备23
  • 2.5 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23-26
  • 2.5.1 pH=7.4的磷酸缓冲溶液配制24
  • 2.5.2 卡托普利标准曲线的绘制24
  • 2.5.3 微囊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24
  • 2.5.4 正交实验的设计24-26
  • 2.6 实验条件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26-30
  • 2.6.1 HPMCP与丙酮(w:v)比值的影响26-27
  • 2.6.2 丙酮与石蜡(v:v)比值的影响27-28
  • 2.6.3 卡托普利与HPMCP(w:w)比值的影响28
  • 2.6.4 司盘用量的影响28-29
  • 2.6.5 硬脂酸镁与石蜡比值的影响29
  • 2.6.6 温度的影响29-30
  • 2.6.7 搅拌速度的影响30
  • 2.7 结论30-31
  • 第三章 卡托普利微胶囊性质的表征31-36
  • 3.1 微胶囊的颗粒外观31-33
  • 3.2 微胶囊的粒径分布33
  • 3.3 微胶囊的包埋率33-34
  • 3.4 微胶囊的包埋度34
  • 3.5 微胶囊的含水率34
  • 3.6 微胶囊的溶解性能测试34
  • 3.7 微胶囊的分散性测试34
  • 3.8 微胶囊的红外表征34-35
  • 3.9 结论35-36
  • 第四章 卡托普利微胶囊缓释性的研究36-42
  • 4.1 微胶囊体外释放实验方法36-37
  • 4.2 投料比对微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37-38
  • 4.3 司盘用量对微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38-39
  • 4.4 pH值对微胶囊释药性能的影响39-40
  • 4.5 卡托普利微胶囊与卡托普利药片释药性能的比较40-41
  • 4.6 结论41-42
  • 第五章 卡托普利微囊体外释放模型的建立42-57
  • 5.1 药物控制释放技术42-44
  • 5.1.1 扩散控制释放系统42-43
  • 5.1.2 化学控制释放系统43
  • 5.1.3 溶剂渗透释放体系43-44
  • 5.1.4 药物脉冲释放系统44
  • 5.1.5 智能化释放系统44
  • 5.2 微胶囊囊心释放过程研究44-48
  • 5.2.1 微胶囊囊心理想释放模型45-46
  • 5.2.2 微胶囊囊心释放动力学方程46-47
  • 5.2.3 高聚物囊材对囊心释放的影响因素47-48
  • 5.2.4 囊心的物理特性对释放速率的影响48
  • 5.3 微胶囊体外释放特性的模型拟合48-51
  • 5.4 微胶囊药物体外释放模型的建立51-56
  • 5.4.1 渐进前沿模型的概念51-52
  • 5.4.2 模型的建立52-53
  • 5.4.3 微胶囊膜厚的测定53
  • 5.4.4 模型的验证53-56
  • 5.5 结论56-57
  • 第六章 结论57-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69-70
  • 致谢70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邢晨晨;陈思浩;孙蕊;;辣椒碱微胶囊的释放动力学研究[J];化学世界;2011年04期

2 赛那;顾艳丽;张微;李君;金蓉;;阿替洛尔缓释微囊载药量的测定及体外释放行为研究[J];中南药学;2012年01期

3 翟爱华;刘远洋;张敬尧;张东杰;;油脂天然抗氧化剂微胶囊缓释动力学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符华林;张莉;杨珊;;盐酸多西环素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A];兽医药品学——2010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丽英;农药缓释基材的合成及释放速度的测定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2 王丽;PLGA/纳米HA/替莫唑胺微球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3 孙蕊;可调控型生物降解缓控释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4 邢晨晨;薄荷酰胺微纳米胶囊的调控制备及性能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卡托普利缓释微胶囊的制备及其释放动力学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7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77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2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