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沙奎那韦固体腊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口服吸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0:15

  本文关键词:沙奎那韦固体腊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口服吸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 SLN)是近年来在药剂学领域研究比较热门的一类新型的纳米载体,因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提高药物稳定性,调控药物释放行为,可实现药物靶向传递,及适合工业生产等特性从而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针对抗HIV药物沙奎那韦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利用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单甘脂为脂质材料,制备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并开展聚乙二醇的研究,并考察其作为口服药物载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以期为开发沙奎那韦新型给药系统提供实验依据。.研究选用沙奎那韦为模型药物,首先通过离子复合法制备沙奎那韦-卵磷脂复合物,采用差示热扫描法(DSC)确证复合物的结构;以单甘脂为脂质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聚乙二醇---硬脂酸(PEG2000-SA)投料量的调控,研究不同聚乙二醇修饰比例的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粒径大小及形态、药物包封率、载药量及药物体外释放等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沙奎那韦与卵磷脂的质量比为1:1.5时,沙奎那韦可与卵磷脂有效复合,形成沙奎那韦-卵磷脂复合物;通过粒径仪测定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发现未经PEG修饰的SLN粒径在275 nm左右,随着PEG修饰量的增加粒径减小;当PEG修饰比例为10%时,其粒径为158 nm左右;水溶性药物沙奎那韦与卵磷脂复合后,可被脂质材料有效包封,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药物包封率为99.19%,载药量可达19.87%,聚乙二醇修饰后其药物包封率有所下降,但仍在95%以上;体外释放结果显示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对药物具有缓释作用,72小时的药物累积释放量为19.23%,且其释放速率随着聚乙二醇的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减缓。建立HPLC测定沙奎那韦血药浓度的方法学。采用SD大鼠为模型动物,以沙奎那韦混悬剂为对照,考察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及不同比例聚乙二醇修饰SLN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显示:大鼠口服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5%聚乙二醇修饰SLN (pSLN-5%)和10%聚乙二醇修饰SLN (pSLN-10%)的相对于口服沙奎那韦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00.68%,6175.85%,10115.35%,其口服相对生物利用度随着聚乙二醇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于沙奎那韦混悬剂,pSLN-5%和pSLN-10%,其体内平均滞留时间从4.62小时,增加到36.21小时和51.68小时;其Cmax从0.33mg/L增加到,7.46mg/L和8.42mg/L。结果表明固体脂质纳米粒通过PEG修饰可显著延长药物的体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转运效率,降低药物的消除速率,可大幅度地提高沙奎那韦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为阐明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聚乙二醇修饰SLN (pSLN)提高沙奎那韦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机制,进一步采用犬肾上皮连续细胞系(MDCK)作为体外跨膜转运吸收的评价模型细胞,以四唑蓝比色(MTT)法测定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聚乙二醇修饰SLN的细胞毒性;培养MDCK细胞单层,以沙奎那韦混悬剂为对照,评价SLN及pSLN的跨膜转运能力;以异硫氢基荧光素标记SLN及pSLN研究纳米粒的MDCK细胞摄取能力。细胞毒性研究结法果显示:沙奎那韦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对MDCK细胞的半数致死率(IC50)为269.02μg/mL,聚乙二醇修饰后其毒性进一步降低,采用5%和10%聚乙二醇修饰的SLN,其ICs0分别为549.25和550.47μg/mL。跨细胞单层膜转运结果表明:相比于沙奎那韦溶液,SLN具有加强的跨细胞单层膜转运能力,其Papp分别为0.09×10-5cm/s、0.18×10-5cm/s,且随着聚乙二醇修饰比例的增加而提高,10%聚乙二醇修饰SLN (pSLN-10%)的Papp为0.40×10-5cm/s。MDCK细胞摄取研究结果表明:SLN具有较强的MDCK细胞摄取和转运能力,且其摄取和转运能力随着聚乙二醇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表明,结合离子复合和溶剂扩散法制备的固体脂质纳米粒,可实现对水溶性药物沙奎那韦的有效包封和高效负载,并可通过胃肠道上皮细胞的主动转运,显著提高药物的口服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其基于聚乙二醇修饰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新型制剂,有望实现降低沙奎那韦口服制剂的给药剂量和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关键词】:沙奎那韦 固体脂质纳米粒 体外释放 药代动力学 细胞转运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43
【目录】:
  • 致谢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5
  • 引言15-19
  • 第一章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合成及理化性质研究19-34
  • 1.1 材料与仪器19-20
  • 1.1.1 材料19
  • 1.1.2 仪器19-20
  • 1.2 实验方法20-23
  • 1.2.1 沙奎那韦-磷脂复合物的合成20
  • 1.2.2 沙奎那韦-磷脂复合形成的结构验证20
  • 1.2.3 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20-21
  • 1.2.4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理化性质研究21-23
  • 1.3 结果与讨论23-33
  • 1.3.1 沙奎那韦-磷脂复合物的制备23-24
  • 1.3.2 沙奎那韦磷脂复合形成的结构验证24-25
  • 1.3.3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25-26
  • 1.3.4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与形态26-27
  • 1.3.5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ER)及载药量(DL)27-31
  • 1.3.6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31-33
  • 1.4 小结33-34
  • 第二章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34-43
  • 2.1 材料与仪器34
  • 2.1.1 材料34
  • 2.1.2 仪器34
  • 2.2 实验方法34-36
  • 2.2.1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34-35
  • 2.2.2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血浆中标准曲线的制备及方法学验证35
  • 2.2.3 生物样品的分析35-36
  • 2.3 结果与讨论36-42
  • 2.3.1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血浆中标准曲线的制备及方法学验证36-39
  • 2.3.2 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考察39-42
  • 2.4 小结42-43
  • 第三章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MDCK细胞跨膜转运研究43-54
  • 3.1 材料与仪器43-44
  • 3.1.1 材料43-44
  • 3.1.2 仪器44
  • 3.2 实验方法44-47
  • 3.2.1 ODA-FITC的合成及荧光标记的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44-45
  • 3.2.2 MDCK细胞的培养45
  • 3.2.3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评价45
  • 3.2.4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细胞单层膜(MDCK)转运45-47
  • 3.2.5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研究47
  • 3.3 结果与讨论47-53
  • 3.3.1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细胞毒性评价47-48
  • 3.3.2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跨细胞单层膜(MDCK)转运研究48-51
  • 3.3.3 沙奎那韦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细胞摄取研究51-53
  • 3.4 小结53-54
  •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1
  • 综述61-77
  • 参考文献74-77
  • 作者简历7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映胜;;犬瘟热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J];甘肃畜牧兽医;2009年06期

2 温洁霞;林洪羽;王利月;李文艳;张考;陈慧慧;仲飞;李秀锦;;重组猪IL-7在真核细胞的分泌表达及生物活性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3 李红霞;吴莉莉;宋佳;张业旺;;聚合物胶束在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3年13期

4 李志松;李志杰;王海燕;;寿光市某犬瘟热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J];山东畜牧兽医;2014年07期

5 郭小建;张光明;冯飞;刘爱荣;万小荣;郭春绒;;双生病毒基因组变异的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李鑫;杨霞;;菏泽市犬瘟热发病调查[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年04期

7 吴立华;靳亮;王金昌;王洪秀;;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进展[J];江西科学;2014年02期

8 罗辑;周国英;朱积余;;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9 陶田谷晟;秦建辉;李思远;濮兴杰;李晓鹏;肖啸;;戊肝对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感染率以及其对肝功能的影响[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年23期

10 罗辑;周国英;朱积余;;油桐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广西株全基因组序列[J];林业科学研究;201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晓燕;李倩;孙建绪;曲昌海;郑爱萍;;纳米效应对难溶性药物阿瑞匹坦体内外性质的影响[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2 欧歌;廖德华;戴伟;张凯;向大雄;;皮肤局部给药微乳的研究进展[A];“好医生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新颖;侵染广西番茄和一品红的双生病毒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陶小荣;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CNV)致病分子机理及其卫星DNA诱导的基因沉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黄家风;广西杂草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浙江大学;2005年

4 孔庆波;转移因子增强犬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小霞;ClanG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和棉铃虫PM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病毒研究所);2005年

6 郭小建;四种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浙江大学;2006年

7 何秀霞;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卫星DNA诱导的番茄根系FRO1和IRT的基因沉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徐晓忠;菜豆金色花叶属病毒群体遗传学、密码子使用及进化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9 屈勇刚;戊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及其感染机理探索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段彦丽;美国白蛾NPV与Bt混合致病机理及其对寄主种群持续控制作用[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云奇;四川攀枝花赛葵上双生病毒的检测与鉴定[D];西南大学;2012年

2 范三微;侵染胜红蓟和假马鞭的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浙江大学;2003年

3 常建军;猪、犬转移因子对犬细胞免疫影响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4 刘振国;赛葵上双生病毒的分子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06年

5 冷雪;猪圆环病毒2型吉林地方株ORF2基因的克隆、测序及原核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2006年

6 詹惠春;诺瓦克样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7 刘舟;胜红蓟黄脉病毒福建烟草分离物F2及其编码的C5基因的分子鉴定[D];福建农林大学;2007年

8 王钰璇;猪瘟病毒E0结构蛋白核心抗原位点的表达及抗原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荣;猪瘟和蓝耳病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10 张洁;福建省两种双生病毒的致病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沙奎那韦固体腊质纳米粒的制备及口服吸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15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2815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3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