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林生地霉体内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0 02:09

  本文关键词:林生地霉体内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林生地霉(Geotricum sivicola)作为地霉属中较罕见的一个种,是新近发现的条件致病菌。自2002年及2005年,我科先后从一例脓癣患者皮损处,及一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林生地霉后,首次证实了林生地霉可以感染人类甚至引起系统感染[1-2]。据报道,近年来条件致病菌引起人类感染的病例逐年增加,这一现象缘于免疫低下宿主群体数目的逐渐庞大、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放化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各种侵入性检查及外科手术的发展,所以条件致病菌,尤其是罕见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事件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临床工作中条件致病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欠佳,虽然目前药品市场上有多种抗真菌药物可供选择,但各类药物对不同真菌的敏感性差异较大,耐药菌株的报道亦逐年增多。所以,及时发现条件致病菌种,并研究寻找对其敏感的药物,以指导日后相关临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科已将林生地霉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等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但关于林生地霉感染的敏感性药物,在国内及国际上尚无相关依据。本研究一方面采用动物实验的方法,通过比较各用药组小鼠脾脏组织真菌逆培养阳性率的变化及脾脏组织载菌量的变化,以分析在动物体内林生地霉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另一方面,采用了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于2002年修订完成的M27-A2方案推荐的肉汤稀释法[3]对各抗真菌药物,即特比萘芬(TER)、两性霉素B(Am B)、氟胞嘧啶(5-FC)、氟康唑(FCZ)和伊曲康唑(ICZ)对林生地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进行测定。林生地霉属酵母样真菌,可用NCCLS推荐的抗真菌药物对酵母样真菌敏感性的界定标准来对实验所得结果进行评判,从而得到林生地霉在体外对该五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此方法为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具权威性的药敏实验方法。本实验对林生地霉的药物敏感性进行深化研究,对临床上林生地霉感染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1动物体内的药敏实验1.1林生地霉感染动物模型的制作将小鼠随机分为特比萘芬治疗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5-氟胞嘧啶治疗组、氟康唑治疗组、伊曲康唑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每一小组又分为逆培养阳性率观察组和组织载菌量观察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的方法,制作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后将菌悬液通过腹腔注射的途径接种到小鼠体内,制作成为林生地霉感染的动物模型[4]。1.2给药途径及给药量各抗真菌药物因为不同给药途径会导致在动物体内吸收率不同,所以选择其吸收率最高的给药途径,结合药典给出的用药剂量,自菌悬液接种2小时后给药,1天1次,连续5天[5]。1.3组织真菌逆培养给药结束后将小鼠处死,分离其脾脏组织,行组织真菌逆培养,计算其各组逆培养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1.4组织载菌量测定将各组小鼠处死后解剖,将脾脏于组织研磨器中研碎,行组织载菌量测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2抗真菌药物对林生地霉MIC值的测定2.1菌悬液的制备将菌种复苏并转种后在无菌条件下,用生理盐水冲洗平面,在血细胞计数板上计数,再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稀释,最终得到浓度为1~5×105cfu/ml的林生地霉菌悬液及质控菌株菌悬液作为接种物。2.2抗真菌药物接种液的制备根据NCCLS M27-A2方案,将各抗真菌药物分别溶解,配成各药物的贮存液,保存于-20℃冰箱里备用,使用时常温下解冻并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倍比稀释为10个递减浓度为药物的接种浓度。2.3药液及菌悬液的接种将递减浓度的各组药液依次加入96孔板的1~10列,将不含药物的培养基加入11~12列,后将菌悬液依次加入1~11列中,同时在第12列再加入液体培养基,即96孔板中1~10列为药物实验组,11列为生长对照组,12列为空白对照组。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5天后读取数据。2.4结果判读结合NCCLS M27-A2方案给出的建议,判读5种抗真菌药物对受试菌及质控菌的MIC值,将测得的质控菌的MIC值与其参考范围进行对比,在参考范围内才可认为实验有效,并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动物体内药敏实验1.1组织真菌逆培养阳性率比较特比萘芬治疗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及5-氟胞嘧啶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而氟康唑治疗组及伊曲康唑治疗组的逆培养阳性率与未治疗组比较无明显差(P0.05);其中,特比萘芬组阳性率较其他组均低,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able 3)。1.2组织载菌量比较特比萘芬治疗组、两性霉素B治疗组、5-氟胞嘧啶治疗组及氟康唑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脾脏载菌量比较,载菌量均较低,有明显差异(P0.05),而伊曲康唑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载菌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特比萘芬治疗组与5-氟胞嘧啶治疗组、氟康唑治疗组比较,载菌量最低,有明显差异(P0.05);5-氟胞嘧啶治疗组与氟康唑治疗组小鼠脾脏载菌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Table 4)。2抗真菌药物对林生地霉的MIC值(μg/ml)特比萘芬:0.01、两性霉素B:0.4、5-氟胞嘧啶:2、氟康唑:2.69、伊曲康唑:0.25。林生地霉对它们的敏感性分别为:对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均为敏感,对伊曲康唑为剂量依赖性敏感(Table5)。结论:1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可有效降低林生地霉感染的脾脏组织逆培养阳性率,其中以特比萘芬效果最强,而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则无明显作用。2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氟康唑均可显著降低林生地霉感染的脾脏组织载菌量,其中以特比萘芬效果最为显著,而伊曲康唑在降低脾脏组织载菌量方面无明显作用。3在体外药敏实验中,林生地霉对特比萘芬、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及氟康唑均敏感,而对伊曲康唑则表现为剂量依赖性敏感。
【关键词】:林生地霉 动物体内药敏实验 肉汤稀释法 最低抑菌浓度 敏感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2
  • 英文缩写12-13
  • 前言13
  • 材料与方法13-20
  • 结果20-22
  • 附图22-28
  • 附表28-31
  • 讨论31-35
  • 结论35
  • 参考文献35-39
  • 综述 林生地霉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的实验室研究39-50
  • 参考文献47-50
  • 致谢50-51
  • 个人简历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研研;王耀耀;付美红;刘云清;郝惠云;王亚莉;;真菌分类鉴定研究进展[J];河北化工;2010年04期

2 谢湘平;;论真菌耐药性的发展与研究[J];淮海医药;2010年02期

3 赵薇,匡湘宗,李鸿国,李若瑜,王晓红,王端礼;国内首见草本枝孢所致暗色丝孢霉病1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1年02期

4 朱敬先;朱海军;高顺强;林元珠;;林生地霉皮损分离株和血液分离株致病性的实验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年04期

5 吕桂霞,沈永年,陈伟,秦春玲,刘维达,吴绍熙;长穗离蠕孢引起暗色丝孢霉病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1年05期

6 王家俊,李莉,肖经傟,朱敏,章强强;国内首见棒状弯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年08期

7 李希清;席丽艳;鲁长明;李军;张军民;;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病11例临床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6年08期

8 赵俊英,王增芳,李若瑜,王端礼,白彦平;天疱疮合并肺部奔马赭霉暗色丝孢霉病一例的诊断及治疗[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19期

9 尹瑞瑞;朱敬先;唐旭华;林元珠;高顺强;吴国祥;;林生地霉所致小鼠系统感染的形态学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07年04期

10 燕勇;李卫平;高雯洁;沈志英;王恒辉;陈黎霞;;rDNA-ITS序列分析在真菌鉴定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年10期


  本文关键词:林生地霉体内及体外药物敏感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37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3537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4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