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军医论文 >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6-01 02:14

  本文关键词: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研究甘草酸及其代谢产物甘草次酸对芍药中主要活性成分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特征的影响,探索芍药与甘草配伍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大鼠单独ig给予芍药苷或分别与甘草酸、甘草次酸联合用药,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LC-MS测定芍药苷血药浓度,建立药物浓度-时间曲线,采用DAS2.1.1软件计算、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甘草酸能减小芍药苷Cmax、tmax,降低芍药苷AUC;甘草次酸能增加芍药苷Cmax、tmax,显著提高芍药苷AUC。结论甘草提高芍药苷生物利用度可能与甘草酸的代谢产物甘草次酸的作用相关。
【作者单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中药微丸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关键词】甘草酸 甘草次酸 芍药苷 药动学 生物利用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655)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ysxk-2010);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开发课题(2011ZYX3-001、002、0077)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药复方新型给药系统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2008)30号]
【分类号】:R969.1
【正文快照】: 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镇静、解热、抗氧化等作用。有关其配伍机制研究多有报道,其中大多集中在活性成分及其药效学相互影响方面。芍药甘草汤组方虽简单,但活性成分相当复杂,甘草中的皂苷类物质具有抗炎、免疫调节、保肝、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是甘草常与其他中药配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旭;甘草酸类药物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与评价[J];中国药理学通报;1999年04期

2 刘斌;付正涛;;甘草与西药的配伍[J];山西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3 _5宝`F;;甘草药理作用研究的进展[J];药学学报;1963年11期

4 黄萍;薄层扫描法测定脑乐静口服液中甘草酸水解产物甘草次酸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1998年05期

5 贺玉琢;;卡那霉素对甘草酸代谢和作用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6年01期

6 田娟;周彦彬;左英;冉黎灵;厉宇红;丁劲松;;H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的甘草次酸及生物利用度[J];中南药学;2007年05期

7 梅全喜,徐长庚;紫甘软膏的制备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6年11期

8 茹仁萍!杭州310014,吴锡铭!杭州310014,吕坚!杭州310014;甘草酸及其脂质配位体的理化性质与抗肝损害作用的比较[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年03期

9 周国盛;甘草酸二铵致过敏反应一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学;2005年01期

10 姜清华;邓晶晶;吴琼;菅凌燕;;芍药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周晓棉;曹颖林;;甘草酸二铵和三七总皂苷复方注射液的保肝作用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陈西敬;赵营;余巧玲;;实验性肝损伤对酮洛芬在大鼠肝代谢和胆排泄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药物与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6年

3 余鹏;郭歆;冉黎灵;程航;谷振坤;吴蔚;张兴艳;程泽能;;复方甘草酸苷分散片生物等效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茹仁萍;尤琳雅;李松龙;;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二铵磷脂复合物中二氧六环的残留量[A];新医药卫生改革与药学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药学杂志》第十二届编委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宋明宝;黄岚;于学军;;缝隙连接阻断剂对体外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尹连红;许丽娜;刘月涛;彭金咏;;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茯苓酸A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A];第九届全国药物和化学异物代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张士俊;刘巍;徐为人;王玉丽;;TY501与抗炎相关靶点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蔚;王德龙;赵丽娜;赵丽艳;冯端浩;;1563例住院患者保肝药物的使用调查[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9 刘巍;徐为人;王玉丽;张士俊;;新型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抗炎作用机制的理论探索[A];中国药学会应用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会议、中国药理学会制药工业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2008生物医药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10 刘蔚;;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及其药物治疗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洁;α体甘草酸与β体甘草酸的比较研究[N];健康报;2004年

2 陶春祥;甘草酸的药用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3 厉秀昀;甘草在手性药物开发中显露锋芒[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4 杨秀伟;不可缺少的中药体内行为研究[N];健康报;2005年

5 刘然;甘草与西药配伍禁忌浅探[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赵博;中西药联用有隐忧不良反应需提防[N];中国医药报;2002年

7 郭英昆;我市尚未发现致命“亮菌甲素注射液”[N];保定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徐红卫 通讯员 孙铁军;中药治疗肝病取得历史性突破 [N];中国工业报;2005年

9 柯青;汉方药活性成分体内研究前沿[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裘影萍;脂肪肝治疗药物前景看好[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彭维兵;四种新型18β-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修饰物成药性的初步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冯菊红;齐墩果酸、18β-甘草次酸和熊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细胞毒活性的初步探讨[D];浙江大学;2006年

3 田莉;复方甘草酸苷片的研制及体外代谢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4 朱彪;我国人群KSHV感染状态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及抗KSHV药物的体外评价和筛选[D];浙江大学;2008年

5 侯艳宁;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及受体拮抗剂的药理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君辉;甘草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及对安替比林代谢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5年

2 曹姗;口服甘草次酸急性毒性、体内分布及对血清离子元素含量影响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3 郑大成;拟肝靶向甘草次酸类抗癌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4 马红艳;甘草次酸类抗癌复合物的合成及光果甘草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2年

5 段伟奇;甘草次酸和脱氧甘草次酸唾液酸化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王筱萌;利用Caco-2细胞模型对水溶性β-甘草酸跨膜转运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7 姚新成;甘草次酸-苯海拉明复盐的制备及其制剂的初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5年

8 罗晔;去甲斑蝥二羧酸—壳聚糖络合物及固体分散体的制备[D];苏州大学;2008年

9 陆晓;阿德福韦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初步体外稳定性试验[D];南京医科大学;2007年

10 吴斌;水溶性壳聚糖修饰甘草酸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芍药苷在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13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xlw/4113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