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PG-SGA评分评估成人急性白血病营养状态及其在临床结局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5-20 20:16

  本文关键词:PG-SGA评分评估成人急性白血病营养状态及其在临床结局中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对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PG-SGA评分,分析PG-SGA评分与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在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化疗不良反应及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以探究PG-SGA评分是否可以用于评估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状态以及营养状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符合筛选条件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入组条件包括:所有患者经形态学及免疫分型明确诊断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已完成PG-SGA评分;年龄≥18岁;诱导治疗后行化疗治疗的初治患者和巩固治疗患者。排除标准包括: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史及骨髓增殖性疾病病史者;有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病史者;明确诊断后未治疗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应用PG-SGA评分对这些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同时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分层、白血病类型等临床特征,C反应蛋白、转铁蛋白、上臂肌肉周径等生化、体格检查指标,病原学感染、明显出血、输血小板及输血量、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血小板恢复时间等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指标以及患者的缓解状态、OS、EFS等预后指标。再根据PG-SGA评分的分组定义,按照是否需要进行营养支持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304例,符合筛选条件的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共145例,其中初治患者68例,巩固治疗的患者77例。初治患者中,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共49例(占72.1%),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共19例(占27.9%)。巩固治疗患者中,不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72例(占93.5%),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5例(占6.5%),其中AML 4例,ALL 1例。初治患者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即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明显多于巩固治疗患者,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26,P=0.001)。进行巩固治疗的患者中,不需要营养支持组与需要营养支持组在胃肠道的不良反应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出现病原学感染、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输注红细胞量、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需要营养支持组出现胃肠道反应的患者更多(χ2=8.806,P=0.012);出现明确病原学感染者(20%vs.6.9%)、明显出血的患者也更多(20.0%vs.2.8%),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30,P=0.185)。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输注红细胞量更多,但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326)。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中,重度营养不良者粒细胞缺乏时间更长、血小板恢复时间也更长,但无统计学意义(P=0.830,P=0.529)。初治患者中,不需要营养支持组平均年龄为(40.7±14.2)岁,需要营养支持组平均年龄为(48.8±15.1)岁,后者年龄明显长于其前者(P=0.041);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存在胃肠道不良反应更多,并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58,P=0.01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PG-SGA评分均值为4.0±3.2分,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PG-SGA均值为6.8±4.0分,有统计学意义(P=0.011)。分别对AML和ALL中非高危组和高危组进行PG-SGA评分均值的对比,后者都明显高于前者(AML中6.2±3.4 vs.8.8±5.1,P=0.012;ALL中2.0±1.0 vs.4.4±3.4,P=0.043)。在初诊时白细胞数、性别、明显出血不良反应及红细胞输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并不具统计学意义。初治患者中,不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好于需要进行营养支持的患者。经COX回归分析,不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OS明显好于需要营养支持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不需要营养支持组与需要营养支持组的EFS没有显著性意义(P=0.633)。结论:1.PG-SGA评分可以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营养状态分析的有效工具。2.由PG-SGA定义的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更多、生存率更低。3.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营养状态是影响其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PG-SGA评分 急性白血病 营养状态 化疗不良反应 预后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71
【目录】:
  • 前言4-5
  • 中文摘要5-8
  • Abstract8-12
  • 英文缩写词12-13
  • 第1章 绪论13-14
  • 第2章 综述14-19
  • 2.1 实体肿瘤营养状态分析的现况14-15
  • 2.2 急性白血病营养状态分析的现况15-17
  • 2.3 结束语17-19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19-22
  • 3.1 材料与研究步骤19-20
  • 3.2 临床资料各指标定义20-21
  • 3.3 统计学方法21-22
  • 第4章 结果22-33
  • 4.1 一般资料22
  • 4.2 初治患者与巩固治疗患者营养状态对比22
  • 4.3 临床特征、生化及体格检查指标与营养状态相关性22-25
  • 4.4 诱导缓解、微小残留病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25-27
  • 4.5 化疗不良反应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27-28
  • 4.6 生存预后与营养状态相关性28-33
  • 第5章 讨论33-37
  • 第6章 结论37-38
  • 参考文献38-42
  • 作者简介42-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薇波,潘理明;老年人急性白血病27例分析[J];临床荟萃;2000年17期

2 吴意红,祝文娟;急性白血病患者首程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年06期

3 李招金,严健,罗桂英,李瑶芳;急性白血病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相关性[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0年02期

4 杨天楹;进一步提高急性白血病的治疗效果[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2期

5 于民海,王宝宏,赵宁宁,崔景英,于志刚,夏炳森,冉学红;半年内兄弟患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二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0年02期

6 舒航;单人无菌床在治疗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00年05期

7 贾学军,李青,徐文江;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转为急性白血病1例[J];白血病;2000年04期

8 李桂凤,房丽华;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附45例临床分析)[J];白血病;2000年04期

9 邵剑峰,狄黎明,何薇,傅佳萍,封蔚莹;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恢复的研究[J];白血病;2000年05期

10 蔡晓燕,余自强,施华;急性白血病肺部病变咯血窒息致死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哈尔滨医药;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急性白血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4例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5年

2 陈信义;;中药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3 汤爱萍;杨碧云;李慧慧;曹瑞生;杨桂玲;陈三军;华建媛;;54例老年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分析[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孙芳卿;;老年人急性白血病临床特点分析[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5 叶金松;吴玲玉;孙森;唐晓勤;周明先;;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在急性白血病方面的临床应用[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6 刘海川;姚善谦;楼方定;张伯龙;;单次与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122例疗效分析[A];第九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7 许家仁;;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进展[A];第三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邓晓莉;;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陈满才;王缨;顾伟英;王琳;;急性白血病36例长期无病生存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彭爱华;张丽娜;陈运贤;罗绍凯;李娟;洪文德;;老年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桥;急性白血病发病有新论[N];健康报;2002年

2 刘清池;急性白血病何时可停化疗[N];健康报;2007年

3 陈华;梁爱斌急性白血病的诊治情结[N];科技日报;2007年

4 张国清;“微移植”为老年急性白血病治疗带来希望[N];科技日报;2011年

5 子康;人类基因变异可引发急性白血病[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6 齐文中;山西医大二院治疗急性白血病又有新贡献[N];山西科技报;2000年

7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教授 刘晓力 硕士 张嵩;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N];家庭医生报;2005年

8 应庆;关注急性白血病临床研究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5年

9 龙坚石;固本生血治急性白血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10 记者 赵长春;女性孕前感染疱疹能使儿童患急性白血病[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婷婷;血清多肽图用于急性白血病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世勇;瘦素受体与急性白血病中的关系及其相关意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3 颜灵芝;成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郑敏;急性白血病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和表达及维生素D对白血病细胞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朱兴虎;急性白血病凋亡因子及多药耐药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王俊祥;白介素-12、干扰素-γ在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与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白血病免疫应答的体外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叶霈智;浙贝母颗粒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8 叶t锦;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及相关机理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意义[D];浙江大学;2002年

9 李卫华;应用蛋白质组技术鉴定急性白血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自身抗体[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6年

10 杨仁池;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基因介导的多药耐药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贞书;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的多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2 康锦芬;急性白血病合并院内败血症的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鹏彬;hDOT1L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姚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vWF、P-选择素、sEPCR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年

5 张占芳;PD-L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6 张静人;EVI1基因及BRE基因在MLL重排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5年

7 郭维婷;双指数扩散模型对急性白血病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何海燕;父母供者外周血单倍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D];郑州大学;2015年

9 苏晓艳;15例乳腺癌治疗相关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王爱井;干扰素预防和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PG-SGA评分评估成人急性白血病营养状态及其在临床结局中的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2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82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b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