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Aif-T18融合蛋白对TEM1阳性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评价

发布时间:2017-06-02 19:01

  本文关键词:Aif-T18融合蛋白对TEM1阳性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与目的: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逐渐上升,严重威胁人体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对癌症的治疗有手术,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方法,但都有其固有的局限性。因此,寻找新的稳定作用靶位,开发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新型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内皮细胞标志分子1(TEM1)可在近乎所有实体瘤特别是卵巢癌相关细胞中大量表达,而在正常细胞中不表达或者表达水平很低。因此,TEM1可以作为肿瘤血管治疗的标志物。本实验室在前期研究中利用酵母抗体库筛选分离出了可同时结合人类和鼠类TEM1的高亲和力、特异性单链抗体(sc Fv T18)。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利用单链抗体sc Fv T18选择性携带凋亡诱导因子AIF,靶向抑杀TEM1阳性细胞,从而为Aif-T18融合蛋白在肿瘤治疗中的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 IRES-TEM1-EGFP重组质粒,转染TEM1阴性细胞MS1并利用G418筛选出TEM1阳性细胞系(MS1-TEM1);构建p ET302-Aif和p ET302-Aif-T18(将sc Fv T18基因与AIF基因融合)重组质粒,转化到表达宿主菌BL21中,IPTG诱导得到所需的目的蛋白,之后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MTT检测融合蛋白对MS1和MS1-TEM1细胞的亲和力以及杀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MS1-TEM1稳定细胞系,细胞流式结果显示:Aif-T18对MS1-TEM1细胞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靶向性良好;MTT结果显示72 h后,Aif-T18对MS1-TEM1细胞具有很好的杀伤效果。结论:我们通过原核表达系统得到的Aif-T18融合蛋白对MS1-TEM1细胞具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效果,有望开发成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关键词】:TEM1 实体瘤 单链抗体 AIF 肿瘤微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前言10-16
  • 1.1 肿瘤的治疗现状10-11
  • 1.2 ADC药物治疗11-13
  • 1.3 肿瘤内皮细胞标志分子 1(TEM1)研究现状13-14
  • 1.4 凋亡诱导因子 (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研究现状14-16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6-35
  • 2.1 实验材料16-17
  • 2.1.1 试剂及试剂盒16-17
  • 2.1.2 仪器设备17
  • 2.1.3 实验所用细胞株和质粒17
  • 2.2 实验所用溶液的配制17-19
  • 2.3 实验方法19-35
  • 2.3.1 TEM1的原核表达19-23
  • 2.3.2 重组质粒p IRES-TEM1-EGFP的构建23-28
  • 2.3.3 MS1-TEM1细胞系的构建28-29
  • 2.3.4 p ET302-Aif-T18与p ET302-Aif重组质粒的构建29
  • 2.3.5 p ET302-Aif-T18与p ET302-Aif蛋白的表达及纯化29-31
  • 2.3.6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重组蛋白对细胞的结合能力31-33
  • 2.3.7 MTT技术检测重组蛋白对细胞的毒力33-35
  • 第3章 结果与分析35-42
  • 3.1 TEM1原核表达结果35-36
  • 3.2 TEM1阳性细胞的构建及验证36-38
  • 3.2.1 p CMV6-XL4与p GEM? -3Zf(-)双酶切结果36
  • 3.2.2 p GEM-3ZF-TEM1与PIRES-EGFP双酶切结果36-37
  • 3.2.3 MS1-TEM1荧光显微镜图37-38
  • 3.2.4 p IRES-TEM1-EGFP转染MS1和MS1-TEM1细胞Western Blot验证38
  • 3.3 Aif-T18融合蛋白与Aif蛋白的构建及验证38-42
  • 3.3.1 p ET302-Aif-T18与p ET302-Aif重组质粒的构建38-39
  • 3.3.2 Aif-T18融合蛋白与Aif蛋白表达、纯化及验证39-40
  • 3.3.3 Aif-T18融合蛋白,Aif蛋白与细胞的结合能力40-41
  • 3.3.4 Aif-T18融合蛋白,Aif蛋白对细胞的杀伤力41-42
  • 第4章 讨论42-44
  • 第5章 结论44-45
  • 致谢45-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49-50
  • 综述50-57
  • 参考文献55-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祥,姚其正;融合蛋白—— 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J];药物生物技术;2001年01期

2 李大鹏,王莉,卫红飞,张培因,吴秀丽,万敏,王燕媚,王爱丽,杨世杰,王丽颖;热休克蛋白65-MUC1融合蛋白对小鼠干扰素γ产生细胞的诱生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3 曲梅花;于继云;胡美茹;王守训;黎燕;;人CD28-Fc融合蛋白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纯化[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5年05期

4 张荣媛;王静;李茜;王航雁;;融合蛋白技术及临床应用进展[J];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2006年02期

5 何火聪;刘树滔;潘剑茹;陈躬瑞;饶平凡;;GST-TAT-GFP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鉴定[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6 严世荣;闫莹;孙军;宗义强;王小波;屈伸;;TAT-EGFP融合蛋白对小鼠生物膜穿透性的研究[J];药物生物技术;2007年05期

7 马大龙,郭淑君,郑蕾,陈慰峰;在大肠杆菌高效表达人白细胞介素4融合蛋白[J];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8 杨和平,黄宗之;融合蛋白的生产技术[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1994年04期

9 廉德君,许根俊;一种改进的融合蛋白亲和层析纯化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8年03期

10 李文平,许静,隋建华,宋增璇;抗人纤维蛋白单链抗体-链亲和素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及对动物纤维蛋白的识别[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祝强;黄智华;黄予良;覃扬;;rhEPO-L-Fc融合蛋白的克隆、表达、生物活性分析及初步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基民;吕建新;;白细胞介素15/链亲和素融合蛋白的制备及活性测定[A];中国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2004-2008)[C];2008年

3 孙益;葛霁光;;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可溶性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的融合蛋白的表达[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4 杨振泉;刘巧泉;于恒秀;潘志明;焦新安;;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在转基因水稻叶片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丽华;王强;侯万国;;不同链接剂修饰的融合谷胱甘肽活性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王荣智;汪世华;林文雄;;抗体与酶融合技术研究[A];第十届全国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全国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研究与产业化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刘忠华;丁元生;胡忠义;;结核分枝杆菌38kD-16kD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2007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祖东;徐春晓;黄国锦;姚立红;陈爱君;朱宏建;刘沐荣;张智清;;TNFRI∶IgGFc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生物医药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刘先俊;刘方欣;黎波;周辉云;王琴琴;;胸腺素α1与复合α干扰素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A];第九届西南三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燕凌;;酶(蛋白)融合技术研究[A];华东地区农学会学术年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朱敏丽 通讯员 潘越;中国医药城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N];泰州日报;2010年

2 吴红梅;我省首批融合蛋白试剂出口美国[N];新华日报;2010年

3 金陵;融合蛋白试剂首次出口美国[N];中国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毛黎;美开发出癌症治疗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9年

5 常丽君;线粒体融合蛋白2决定细胞生死[N];科技日报;2013年

6 通讯员 沈季 记者 张兆军;抗肿瘤融合蛋白进入临床试验[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 张晔 通讯员 刘宁春;一种有效治疗冠心病的融合蛋白发现[N];科技日报;2009年

8 ;吉大抗肿瘤生物工程新药进入临床试验[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9 毛磊;新型抗流感药物有望面世[N];医药经济报;2003年

10 曹丽君;英研制出新型抗流感药物[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星;赭曲霉毒素A纳米抗体的免疫学检测性能及分子作用机理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2 吴芩;Npu DnaE intein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和蛋白质双模式成像探针的制备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钱凯;胰高血糖素样肽-1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的设计与改造[D];江南大学;2015年

4 司成业;基于融合蛋白构建智能超分子组装体[D];吉林大学;2016年

5 范季瀛;候选药物重组融合蛋白VAS-TRAIL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6年

6 高冬芳;纤维素酶作为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应用及其分泌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7 宋琳琳;Ub-HBcAg-CTP融合蛋白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刘宝平;家蚕表达的霍乱病毒B亚基融合蛋白防治1型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9 周小虎;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肝细胞肝癌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10 陆远;EGFR靶向单链抗体制备及介导siRNA内化NSCLC细胞的生物学效应[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海强;p53~(N239S)蛋白的表达与纯化以及癌基因Kras~(G12D)与p53~(236S)促进小鼠罹患肺癌[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胡湘云;新城疫病毒融合蛋白纳米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银阁;荧光标记重组乙型肝炎病毒载体的构建[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彭金秀;结核分枝杆菌持续感染致T细胞功能障碍的研究及融合蛋白AEMD和LT70的构建[D];兰州大学;2015年

5 崔连振;利用重组凝集素筛选肿瘤相关蛋白及其功能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6 耿小雪;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囊膜蛋白VP28和VP26与细胞穿膜肽的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组成型表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皇超英;NJA-1菌中DON降解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张冬冬;IL-1RA-PEP融合蛋白功能及对缺血性再灌注脑损伤的治疗作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杨懿;长效GLP-1-IgG2σ Fc融合蛋白的真核表达与生物活性鉴定[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10 米梦丹;透明颤菌血红蛋白作为可视化标签在蛋白纯化过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Aif-T18融合蛋白对TEM1阳性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6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16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