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CCDC8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作用及与ANKRA2、LKB1、14-3-3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5 15:09

  本文关键词:CCDC8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作用及与ANKRA2、LKB1、14-3-3σ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CCDC8 乳腺癌细胞MDA-MB-231 小干扰RNA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摘要】:[目的]近年来乳腺癌有年轻化的趋势,而三阴性乳腺癌中年轻患者居多。三阴性乳腺癌被认为是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选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通过沉默该株细胞的CCDC8基因,观察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在该细胞系中CCDC8基因与ANKRA-2、LKB-1及14-3-3几个基因间的相互关系。[方法]1、以CCDC8 RNA中944、1860、1979为作用靶点合成三条siRNA干扰片段并用脂质体法转染MDA-MB-231细胞,同时设NC作为阴性对照组。2、通过观察荧光及RT-PCR筛选稳定细胞转染株。3、MTT检测稳定转染组CCDC8-1860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变化。4、用细胞划痕的方法检测稳定转染组CCDC8-1860与阴性对照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变化。5、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分析稳定转染组CCDC8-1860对MDA-MB-231细胞周期、凋亡率变化。6、用平板细胞克隆实验分析稳定转染组CCDC8-1860细胞增殖能力和群体依赖性。7、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CCDC8-1860作用后MDA-MB-231细胞中CCDC8、ANKRA-2、LKB-1及14-3-3σ几个基因的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RT-PCR检测显示其中1860.siRNA能有效抑制CCDC8-mRNA(p<0.05).2.MTT检测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0.05);3、细胞划痕实验显示经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迁移速度明显减慢(p0.05);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后凋亡率显著增加且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p0.05);5、平板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CCDC8-1860转染MDA-M-B231细胞克隆形成率降低,增殖能力减弱(p0.05)。6.qt-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经CCDC8-1860转染后,CCDC8基因及蛋白表达均降低;b、经CCDC8-1860转染后,与阴性对照组对比实验组ANKRA2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强;c、经CCDC8-1860转染后,LKB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增强;d、经CCDC8-1860转染后,14-3-3 σ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结论]1、干扰CCDC8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三阴性乳腺肿瘤细胞株MDA-MB-231的增殖,减低其迁移速度,促进MDA-MB-231乳腺癌细胞的凋亡。2、干扰CCDC8基因在MDA-MB-231的表达使ANKRA2表达明显增强;抑带CCDC8的表达后LKB1的RNA及蛋白表达均增强;抑制CCDC8的表达后14-3-3σ的RNA及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
【关键词】:CCDC8 乳腺癌细胞MDA-MB-231 小干扰RNA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目录】:
  • 英文缩略词表6-8
  • 中文摘要8-10
  • 英文摘要10-13
  • 前言13-15
  • 材料与方法15-33
  • 实验材料15-19
  • 实验方法19-33
  • 实验结果33-55
  • 1 细胞培养33
  • 2 筛选最佳干扰序列33-38
  • 3 MTT结果38-39
  • 4 流式细胞学结果39-42
  • 5 细胞划痕实验结果42-44
  • 6 细胞平板克隆实验结果44-46
  • 7 si-RNA转染MBA-MB-231细胞后mRNA变化46-52
  • 8 Western blotting结果52-55
  • 讨论55-61
  • 1 CCDC8基因讨论55-56
  • 2 CCDC8与ANKRA2、LKB-1、14-3-3基因相互关系讨论56-61
  • 结论61-62
  • 参考文献62-66
  • 综述66-73
  • 参考文献70-73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73-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兰湘,张先林;家族性乳腺癌遗传易感基因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5期

2 裴晓华,马秀t,

本文编号:571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71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2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