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发布时间:2022-02-18 12:36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涉及经学论域。《四书集注》是继汉代五经合集之后出现的又一部儒家单经的群集。它发生在南宋。朱熹有适别地运用章句和集注两种诠释书体,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通加注释,内在地建构起了以四书本文为诠释对象、章句集注为诠释本体的四书学系统。 《四书集注》的行世导发了以《四书》本文和《四书集注》为双重研究对象的南宋四书学热潮。《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使儒家经学从章句训诂走向义理发挥,开拓了儒家思想从经典直观向抽象思辨升华的新方向。《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是宋代理学主导下的经学成果。理学思想使《论》、《孟》、《学》、《庸》原典义理焕发了新的精神。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在间架建构上拟以下列层面展示:贫弱共存、渴望文治、需求变革诸因素共构为南宋四书学的历史动因;《论》、《孟》、《学》、《庸》向经的转化,司马光、二程初构四书是《四书》成长中的雏形;发扬儒家道统、主张学者识时、重视化民易俗是朱熹集注《四书》的著作理念;适别于《论》、《孟》和《学》、《庸》而运用章句集注体式、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是《四书集注》的经注关系特... 

【文章来源】:西北大学陕西省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提要
绪论
    一、贫弱的社会对士大夫觉悟意识的激发
    二、需求文治的社会营造了宽松的社会氛围
    三、佛道思想激促与宋代儒家自我警醒
第一章 《四书》雏形的历史进程
    一、《四书》前的单经变迁
    二、《论》、《孟》、《学》、《庸》向经的转化
    三、司马光、二程对《四书》的初构工作
第二章 《四书集注》者的著作理念
    一、化民易俗的教育理念
    二、学术统绪的传承理念
    三、学者识时的实践理念
第三章 《四书集注》的经注关系
    一、兼顾经注传统与现实创新的学术理性
    二、章句集注体式在四书集成中的适别
    三、义理与民生日用相切的学术实理
第四章 《四书集注》的理学思想
    一、《学》《庸》《论》《孟》中的心性义理基础
    二、编排次第导出理学思想旨趣
    三、通体注释使经学理学成一体
第五章 《四书集注》的儒学创新
    一、从杂多本体到理一本体
    二、从章句训话到本体诠释
    三、从传统儒学到儒学新形态理学
第六章 南宋四书学的发韧气象
    一、南宋四书学的经学文化史背景
    二、南宋四书学中的一家显说
    三、蜂起的义理发挥之学
第七章 宗朱学派的四书学思想
    一、朱子学派的基本承传统绪
    二、深入发掘经典中原理精神
    三、相互序、跋中的批评与学派旨趣分化
第八章 宗陆学派的四书学思想
    一、陆九渊心学四书学思想的奠基
    二、宗陆学派的主要承传统绪
    三、遵行经典原理思想的得失
第九章 南宋四书学的生命机制
    一、四书学者的学术理性
    二、《四书》和四书学思想的社会应用
    三、四书学运行中的顺逆因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王夫之《孟子训义》中《万章章句》训诂研究[J]. 彭粤珊,邓艳玲,彭再新.  文学教育(下). 2019(10)
[2]清代山东“四书学”特色综论[J]. 柏秀叶,王芙蓉.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3]近年来“四书(学)”研究与教育述评[J]. 李萍.  传承. 2015(12)
[4]宋代以来《论语》著作与《四书》著作的消长变化——基于政治导向及学术风尚的考察[J]. 戴书宏.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6)

博士论文
[1]“只是吾心初动机”[D]. 冀晋才.山东大学 2021
[2]北宋《论语》学研究[D]. 申冰冰.西北大学 2016
[3]《中庸》诠释史研究[D]. 解颉理.山东大学 2010
[4]毛奇龄与清初《四书》学[D]. 胡春丽.复旦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山西边地民俗体育屯兵印迹的符号学研究[D]. 孙毅.太原理工大学 2019
[2]蔡模《孟子集疏》研究[D]. 李润芳.南昌大学 2019
[3]论朱熹《孟子集注》中的理学思想[D]. 张启磊.安徽师范大学 2018
[4]朱熹注释《论语》之考察[D]. 张卓.湖南大学 2017
[5]真德秀《四书集编》理学思想研究[D]. 田慧.南昌大学 2017
[6]袁甫《蒙斋中庸讲义》研究[D]. 郭超.湖南大学 2016
[7]试论《四书》的心学视角[D]. 管技本.杭州师范大学 2015
[8]朱熹《论语集注》研究[D]. 徐明.扬州大学 2011
[9]杨简四书学思想研究[D]. 曹亚美.华中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30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30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3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