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对体验主义哲学的批判性评述

发布时间:2022-02-27 07:57
  体验主义哲学是莱考夫和约翰逊基于部分当代认知科学研究进展提出的一种新型哲学。体验主义哲学试图批判在西方文化和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客观主义迷思,并给出替代性的方案。体验主义哲学奠基于莱考夫和约翰逊的认知科学研究,特别是他们创立的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抽象思维并不具有独特的规则,而是沿用了关于感知与运动的身体性思维的规则,人只能根据对特定身体性概念的理解,通过隐喻映射,对特定抽象概念形成某一方面的理解。概念隐喻理论为认知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关键线索,即感知与运动有可能作为中间层使人的精神生活与生理基础获得衔接。在这一线索的指引下,莱考夫和约翰逊做出了其它认知科学研究来为概念隐喻理论提供补充,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莱考夫的范畴研究。范畴研究的核心思想是,事物及其属性并不纯然客观地存在,人对于事物的辨识由人与环境的交互决定。体验主义哲学引入认知科学的研究进展,对客观主义迷思做出了深入批判。客观主义可被最简单地总结为,世界客观地存在,由独立于认知的对象组成。客观主义在认知观上的体现就是符合论。莱考夫等人的隐喻研究和范畴研究得出的结论,根本地不同于以客观主义为纲的关于抽象认知和范畴化认知的...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体验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
    第二节 体验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本文结构
第二章 体验主义哲学的认知科学基础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
        一、隐喻的广泛性和基础性
        二、概念隐喻理论的核心观点
            2.1.2.1 概念隐喻是理解的映射
            2.1.2.2 概念化认知系统通过隐喻映射由身体性概念奠基
            2.1.2.3 概念隐喻根据体验建立
            2.1.2.4 概念隐喻是片面的与多元化的
        三、概念隐喻理论的经验证据
        四、概念隐喻理论面临的批评
    第二节 概念隐喻理论的独特地位
    第三节 范畴研究
        一、个例化的非经典范畴研究
        二、原型与基础层面理论
            2.3.2.1 原型效应
            2.3.2.2 基础层面效应
        三、理想认知模型理论
第三章 体验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
    第一节 对客观主义的批判
        一、西方文化中的客观主义迷思
        二、客观主义在经验解释能力上的不足
            3.1.2.1 对隐喻现象的解释
            3.1.2.2 对范畴化现象的解释
        三、客观主义的成功可被重构
    第二节 具身实在论
    第三节 体验主义与哲学史的关系
第四章 体验主义哲学的一些不足
    第一节 概念隐喻理论中的跨域映射论教条
    第二节 体验主义哲学的物理主义基础
第五章 初探可能的发展进路
    第一节 对概念隐喻理论的改良
        一、对概念隐喻的简化重构论阐释
        二、对更广泛现象的整合性解释
        三、神经层面上的可行性
    第二节 消解意识问题的一个可能进路
        一、当代哲学中的意识问题
        二、对意识问题的澄清
            5.2.2.1 意识问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5.2.2.2 意识问题所涉及的困惑
            5.2.2.3 意识概念作为诸日常概念的单一本质
        三、对诸具体问题的消解
            5.2.3.1 心智活动与身体活动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5.2.3.2 心智活动的发生能否脱离其物理基础
            5.2.3.3 感觉描述能否通约为物理语言
            5.2.3.4 非感官性心智活动是否伴有现象体验
            5.2.3.5 感觉能否被完全概念化地认识
        四、意识问题的正当性
    第三节 辩护科学知识有效性的一个可能进路
        一、科学理解的隐喻构建
        二、对科学的模型论阐释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评述与批判
    第二节 预设与限度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科研成果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喻理解神经机制的fMRI研究综述(英文)[J]. 王小潞,何代丽.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3(02)
[2]杰克逊的“知识论证”错在何处?[J]. 程炼.  哲学研究. 2008(04)
[3]隐喻与科学实在论[J]. 安军,郭贵春.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03)
[4]科学隐喻的本质[J]. 安军,郭贵春.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3)
[5]科学隐喻的方法论意义[J]. 郭贵春.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2)
[6]莱柯夫隐喻理论中的缺陷[J]. 刘正光.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01)
[7]心理世界的“新大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围绕感受性质的争论及其思考[J]. 高新民.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9(05)
[8]因果性究竟是什么?[J]. 张华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01)



本文编号:3645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45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b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