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王阳明的中庸思想

发布时间:2022-07-19 12:41
  中庸思想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儒学自身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一样的角色。不同时期儒者对于中庸给出了不同的注解,《中庸》由《礼记》中的一篇论文而被列为《四书》之一,体现出儒家思想倾向的以下变化:从对最高道德和底线道德原则的综合确定转向只“立乎其大”,而简约化具体的道德原则、忽略固定的道德检验标准;从实现修己和治人、内圣和外王到对于个体的单方面强调,放大个体的能力,而忽略外部其他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而这些中庸思想的有内在的一致之处,在于它所关注的焦点不是体制或制度,而是社会整体结构中的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样式;道德实践的起点是个体的人,其终结点是弥纶天地的“天人合一”,这种境界不离于生活日用。王阳明全面地继承了先秦儒家关于“中庸”的基本理论,以及宋儒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对“中庸”的新阐发,同时融入了独具心学特色的新解,用“中庸”贯通了天道、修持工夫、心性、礼乐制度、天人合一等诸多命题。体现了上文儒学的变化倾向,同时体现了对于儒学传统、中庸内在特点的继承。因而本文试图通过对王阳明中庸思想的阐明来揭示出儒学发展在明代中期的走向。文章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是中庸思想的形...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庸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 历史视野中的中庸观念
    (二) 王阳明取义《中庸》
第二章 王阳明中庸思想的内在理路
    (一) 中庸与“天人合一”
    (二) 中庸与“心之本体”
    (三) 中庸与“工夫”
第三章 王阳明中庸思想与张载、程颐、朱熹、陆九渊之比较
    (一) 王阳明调和朱、陆“尊德性”与“道问学”争议
    (二) 王阳明与程颐中庸思想之异同
    (三) 王阳明与张载中庸思想比较
第四章 王阳明中庸思想的历史定位及现实意义
    (一) “尊德性”与“道问学”
    (二) 至善与根基
    (三) 儒家经典诊释的转向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后记
详细提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评点“曾点气象”看朱熹论涵养与工夫[J]. 田智忠.  孔子研究. 2006(02)
[2]朱熹对孔子中庸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 郭齐.  孔子研究. 2005(05)
[3]比较朱子与王阳明的“格物”义[J]. 朱雪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4]宋明理学中理学与心学的同异及其互动[J]. 文碧方.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5(04)
[5]从功夫论的角度解读《中庸》——评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J]. 倪培民.  求是学刊. 2005(02)
[6]从“四句教”看王阳明心学的哲学意蕴[J]. 刘宗贤.  东岳论丛. 2004(06)
[7]从“视域融合”的视角来看朱熹对“四书”的解释[J]. 黄荟.  兰州学刊. 2004(02)
[8]天道性命的贯通与内在德性的开显——《中庸》上下内外相互贯通的立体思维架构[J]. 赵卫东.  理论学刊. 2004(02)
[9]“孔颜之乐”——宋明理学中的理想境界[J]. 李煌明.  中州学刊. 2003(06)
[10]“性与天道”问题与宋明理学分系[J]. 向世陵.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04)



本文编号:3663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663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a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