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孔子“敬”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4 19:21
  孔子“敬”思想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浓厚的人文思想意蕴。一方面“敬”思想十分注重人的内在修行,另一方面又能对人的外在表现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对当前的思政教育的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是促进人自我实现的重要传统理论。本文的研究旨在将儒家传统“敬”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古为今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增强教师思敬执敬的意识,促进学生慎独、慎行。在正确的规则引导下,促进师生发现自身的价值,内化“敬”的内涵,在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同时,丰富高校思政教育。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长度访谈法,在梳理孔子“敬”思想的基础上,集中研讨了当前“敬”思想在思想政教育功能领域的应用以及问题,从而为“敬”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架构新思路。首先以从梳理西周时期到春秋末期,孔子“敬”思想的由来。再到细化“敬”的功能“就事而言”“自身修养”以及“人人关系”三个层面分别展开,论述了“敬”思想对个体行事、个人修养以及人人关系之间的功能作用。从中抽丝剥茧,找到可以与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融合之处,同时对“敬”思想存在的不适应之处给予辩证地分析,更为客观的看...

【文章页数】:58 页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缘由
        1.1.1 受不良思潮影响,“敬”意识淡泊
        1.1.2 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1.1.3 儒家人本思想——“敬”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的价值
    1.2 研究现状
        1.2.1 儒家“敬”思想的研究
        1.2.2 儒家思想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1.2.3 “敬”思想与高校思政教育结合的研究
        1.2.4 现有研究评述与展望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孔子“敬”思想的产生及其功能
    2.1 孔子“敬“思想的产生
        2.1.1 西周时期的“敬”
        2.1.2 春秋初期的“敬”
        2.1.3 春秋末期的孔子“敬”
    2.2 孔子“敬”思想的功能
        2.2.1 就事而言的“敬”
        2.2.2 自身修养的“敬”
        2.2.3 人人关系的“敬”
第三章 “敬”思想的功能对思政教育的影响
    3.1 基础性功能
        3.1.1 情感认同——“思敬”
        3.1.2 理性行动——“执敬”
    3.2 判断性功能
        3.2.1 内在涵养——“内无妄思”
        3.2.2 外在行动——“外无妄动”
    3.3 约束与调节功能
        3.3.1 个人修德——“修己以敬”
        3.3.2 推己及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4 消极功能的影响
第四章 当前思政教育“敬”缺位的表征与原因
    4.1 社会层面
        4.1.1 功利主义
        4.1.2 科技至上主义
    4.2 教学层面
        4.2.1 教未“敬”
        4.2.2 执未“敬”
    4.3 被教育者层面
        4.3.1 心未“敬”
        4.3.2 行未“敬”
第五章 “敬”的功能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5.1 扩大“敬”思想的社会影响范围
        5.1.1 加强现代社会敬意识的培养
        5.1.2 加强道德意识和契约意识的培养
    5.2 “敬”的判断性功能在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5.2.1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相结合
        5.2.2 敬实:注重“敬”的实践培养
        5.2.3 敬本:增强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5.3 “敬”的约束与调节功能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5.3.1 敬心:诚与慎独
        5.3.2 修身:专一与主敬
结语
参考文献
附件 A:长度访谈提纲——针对失去“敬”现象以及高校思政教育相关问题的调查
附件 B: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762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2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c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