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辩证法”的隐身与当代学术思想的浅薄化趋向——以刘清平儒家“悖论”批判为分析例据

发布时间:2023-03-19 00:00
  "辩证法"就其实质而言,体现的是对象世界固有的联系性、发展性及主体存在的超越能力。排斥或无视"辩证法"将导致认识的浅薄化,即思想的表面化和片面化。这种偏向在当代人文科学研究领域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将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化约为逻辑意义上的"悖论"加以否定。刘清平近十几年来有关儒家伦理思想的系列批判,比较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偏向的形态特征及其可能产生的危害。儒家"孝悌"和"仁义"两种观念间相互支持而又相互限制的二重性关系,本是对现实领域客观存在的社会—宗法二重属性进行理论提升的结果,也是儒学实践生命力的根本保障,偏执于话语形式层面的所谓逻辑"批判",无助于揭示儒家思想张力的实践根源,也不利于呈现儒家思想传统的内在丰富性,反而可能会对阐释主体自身思想的深化造成消极性限制。

【文章页数】:14 页


本文编号:37641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41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7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