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摹拟-非理性的理性救赎之维

发布时间:2023-03-23 00:13
  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到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性在随着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在进行自我反思。理性的思维方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强有力的支撑,在为人类社会带来发达的科学技术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难题,对人类的基本生存造成了重大威胁。阿多诺正是看到了近代理性主义发展的历史局限而提出了审美救赎的思想,他从艺术方面的摹拟因素入手对理性进行新的探索,以期展开更好世界的可能。为了深入探讨摹拟和理性的关系,阿多诺对摹拟和理性进行了细致的区分,理性分为真正的理性和工具理性,摹拟分为真正的摹拟和虚假的摹拟。理性的历史本意是为人类启蒙,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启蒙理性成为其反面——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是近代工业社会主导的思维模式,在给人类的工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主导了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人主体地位丧失等社会困境,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工具理性的思考。阿多诺认为需要对理性进行反思和救赎,以此达到真正的理性。摹拟一开始是原初人用来跟异己物打交道的方式,通过让自己和周遭环境相像、与自然相适恰以获得自我持存,这种方式是人对自然的本能反应,是最初的摹拟。当摹拟有了意识后,先是在神话阶段确立了对摹拟的有组织的操作;再是确...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走向神话之途的工具理性
    2.1 理性的历史本质:对启蒙的承诺
        2.1.1 启蒙理性
        2.1.2 工具理性
    2.2 工具理性及其带来的社会困境
        2.2.1 工具理性带来人主体地位的丧失
        2.2.2 工具理性带来社会关系的冷漠
        2.2.3 工具理性带来工业社会的全面迷茫
3 摹拟
    3.1 摹拟的理论来源
    3.2 对阿多诺摹拟的理解
    3.3 摹拟的基本特性
        3.3.1 摹拟是主体感受和认知的能力
        3.3.2 摹拟是非概念性的亲缘相似性
        3.3.3 摹拟语言是去主体性霸权的非表现性的语言
4 工具理性是摹拟自然的摹拟
5 摹拟和艺术的关系
    5.1 摹拟遗留在艺术中的残余——愚蠢性
    5.2 艺术是摹拟行为的庇护所
6 艺术中的摹拟因素:救赎理性
    6.1 对社会进行救赎何以寄托于真正的艺术?
    6.2 非同一性思维对理性的救赎
    6.3 真正的艺术具有超越功能
        6.3.1 艺术是一种表现苦难的语言
        6.3.2 艺术和哲学的关系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7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67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