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语言与心灵意向—约翰·塞尔的意义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22:25
  约翰·塞尔是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在其成名作《言语行为》当中,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中,通过对格赖斯意义理论的批判,提出了他早期的意义理论。不过,他随后意识到,其早期的意义理论存在和格赖斯相似的问题。鉴于此,在之后的重要著作《意向性》当中,塞尔修正了其早期的意义理论,从而发展出了一套以意向性理论为基础的成熟意义理论。在《意向性》当中,塞尔表明,语言哲学乃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语言表征来自于心灵表征,语言是一种派生的意向性。在完成《意向性》之后,塞尔转向了对心灵哲学的研究,但他并没有停止对语言和意义问题的思考。他近来日益突出了从心灵哲学以及认知科学的角度对语言及意义的分析,从人的认知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语言意义的产生及其对心灵认知的作用,这使得他的意义理论不断完善且更具说服力。一方面,由于塞尔的意义理论有前后期之别,所以对他的意义理论的研究需要展现出这一变化过程及其内在的逻辑理路。另一方面,塞尔后期将语言哲学看成是心灵哲学的分支,所以对他的意义理论的探究必须以他的心灵哲学为基础。本文通过对以上两个方面的阐述,重点探讨了塞尔如何将语言意义奠基于心灵意向性之上,以及他如何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解释语...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塞尔意义理论的背景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语言哲学与意义理论
    第二节 塞尔意义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出发点
        一、奥斯汀和格赖斯的影响
        二、对意义事实的困惑
        三、《言语行为》中的早期意义理论
    第三节 从语言哲学到心灵哲学
        一、语言哲学之为心灵哲学的分支
        二、《意向性》中发展出的成熟意义理论
第二章 意向性与意义
    第一节 心灵的意向性
        一、心灵意向性及其衍生形态
        二、意向状态的结构
    第二节 意义来源于意向性
        一、意向状态结构与言语行为结构
        二、心灵表征与语言表征
        三、言说者意义与语句意义
        四、意义来源于心灵意向性
    第三节 意向性意义理论的认知基础
        一、生物自然主义立场
        二、将语言自然化
        三、心灵的前语言认知状态
        四、语言之于心灵认知的作用
        五、意向性的网络—背景
第三章 塞尔对意向主义意义立场的辩护
    第一节 回应认知基础分析中的争议
    第二节 反对语义外在论
    第三节 反对意义怀疑论
第四章 意向性意义理论的价值及其问题
    第一节 塞尔意向性意义理论的重要价值
        一、凸显心灵的基础地位
        二、意义与理解
        三、对意义理论两种研究进路的综合
    第二节 塞尔意向性意义理论面临的问题
        一、意向性的本质与特性
        二、意义与约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746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746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1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