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基础存在论视阈下科学和理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6 18:51
  近代以来,科学成为了人们信赖的解释世界和预测未来的方式,以确定性命题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的传统方法也已然成为世界主流。与这一现象渊源颇深的笛卡尔哲学,在促进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渐渐地隐匿了对存在问题的探讨。诚然,笛卡尔等人将“真理”的主体性问题摆到人们眼前的工作是伟大的,不过,其哲学体系也鲜明地展现出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真理观倾向。如果人们在“存在”的追问阶段对所谓的“科学理性”的方法具有统筹地位,那么,以往那些将自然科学的理论等同为“真理”之人似乎都早已陷入了某种以假为真的视野之中。如此观之,人们对“存在”的所有运用似乎都早已进入到了一个不言自明的环境之中。进入20世纪以后,许多哲学家都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海德格尔就以时间性为视野,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与传统真理结构不同的存在论结构,即基础存在论的视阈。这一视阈本身能够与“生生”之境域相应一致,一方面它指出了此在自身的有限性与超越性,另一方面,又阐明了人们需要从日常之操心状态觉醒出来,突破向死的恐惧而展现自身的存在意义。由此一来,科学之为科学的地基就不能是以所谓的确定性的命题来建构的理性框架,而应该被视为以生命为代价的存在意义的显现。在考...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和难点
一、基础存在论视阈
    (一)科学的缘起
        1、科学的存在论基础
            (1)关于“外部世界”的证明
            (2)真理的生存论根基
        2、此在的突出地位
            (1)“在世”与“生生”
            (2)向死而生的时态
        3、实存与能在
            (1)真理与道理
            (2)命题真理
    (二)“当下”时间观
        1、此在的本真状态——历史性
        2、历史性的基本建构
        3、操心与决心
    (三)“四维”世界观
        1、与“时”俱进
        2、具“生”认知
        3、即世间求万法
二、理性的沉沦
    (一)科学世界的架构
        1、传统真理概念及其被设为前提
        2、科学即是真理
        3、命题的确定性
    (二)既定的“世界”
        1、两个世界与合一理论
        2、对世界的空间性阐释
        3、理性方法
    (三)“科学理性”的问题
        1、科学是阐释世界的最佳方式
        2、形式对内容的遮蔽
        3、解释与预知
三、作为现象解释学的科学
    (一)“理性”的诉求
        1、为自然立法
        2、证伪方法
        3、语义外在
    (二)言说与道理
        1、语言的世界性
        2、语言的历史性
        3、言与行
    (三)直观体验与科技伦理
        1、科学技术化与科技一体化
        2、对技术的追问
        3、求真与为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本文编号:3809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09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