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老子》生命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01:51
  《老子》生命哲学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也有深厚的文化渊源。它形成于东周时期,正值奴隶制度解体、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诸侯征战,哀鸿遍野,社会的剧烈变革给人们的生命存在带来了巨大威胁,“生命”问题成为思想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先前的传统文化又成为他们重要的理论来源。 《老子》生命哲学主要探讨了生命的产生、过程、内涵、价值、生命的存在方式及修养方法;与其它生命哲学相比较,《老子》生命哲学则体现出了“天人合一”、“生命本位”、“自然关怀”、“内向主体”等显著特点。 在当代社会,重新研究《老子》生命哲学,有利于营造健康的生命,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也有利于建设文明的生态。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贵身”与“贵心”理论方面不够深刻;忽视“生命”的“社会”维度;生命之“外向主体”向度的缺失。因此,对于《老子》生命哲学,我们应该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态度,批判地继承。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中文)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老子》生命哲学的历史文化渊源
    第一节、历史渊源
    第二节、文化渊源
第二章 《老子》生命哲学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生命的产生过程
        一、生命的产生
        二、生命的旅程
        三、生命的归处
    第二节 生命的内涵及价值
        一、生命的内涵
        二、生命的价值
    第三节 生命的存在方式
        一、“自然无为”
        二、“致虚守静”
        三、“柔弱不争”
    第四节 生命的修养方法
        一、“营魄抱一”
        二、“专气致柔”
        三、“绝学寡欲”
第三章《老子》生命哲学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生命本位
    第二节、自然关怀
    第三节、天人合一
    第四节、内向主体
第四章《老子》生命哲学的当代价值及局限性
    第一节、《老子》生命哲学的当代价值
    第二节、《老子》生命哲学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822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2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