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探析

发布时间:2023-05-25 03:35
  “美好生活需要”诞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它既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社情民意的实时体察,也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在人的需要理论方面最新的中国化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一直以“人民需要”为导向,根据“人民需要”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调整社会主义建设方向,可见“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概念对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起的重要的指引作用。以哲学视角剖析“美好生活需要”的形成、内涵与价值可以帮助人民大众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以及中国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也激励我们党继续团结并带领各族劳动者为实现民族复兴、生活幸福和个人发展而精诚奋斗。简单来说,围绕着人的需要所展开的理论探讨最终都能归结为不同主体的需要,思想家们立足于主体提出了丰富的需要理论,这就为美好生活需要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支撑。同时,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对于人民需要的持续关注、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以及新时代的发展问题也成为将美好生活需要引上历史舞台的现实因素。从敏锐捕捉到社会矛盾已经转变开始,中国共产党便以新的需要为指引,开拓新的发展方向,在...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二)选题的理论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难点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美好生活需要”的形成逻辑
    第一节 “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基础
        一、立足于个人主体的需要理论
        二、立足于群体主体的需要理论
    第二节 “美好生活需要”的形成背景
        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是形成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基础
        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产生美好生活需要的刺激因素
        三、新时代的人民立场是关注美好生活需要的逻辑前提
    第三节 “美好生活需要”的逻辑指向
        一、社会生产的量级增长:必然性
        二、矛盾转变的科学阐明:确证性
        三、发展方向的具体指导:指引性
        四、实践途径的有力落实:实践性
第二章 “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阐述
    第一节 “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阐述
        一、“美好生活需要”的维度探析
        二、“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界定
    第二节 “美好生活需要”应该合理的表达
        一、“美好生活需要”的复杂特性
        二、“美好生活需要”的理性规范
    第三节 “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概括
        一、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
        二、人民生活的多项满足
        三、个人发展的有力保障
第三章 “美好生活需要”的深度讨论
    第一节 剖析辩证内核: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意蕴
        一、需要的主体属性:个体与群体、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二、需要的内容状态:主观与客观、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三、需要的实现进程:阶段性与永恒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四、需要的价值追求:继承与创造、个人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二节 理解多重价值: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三、时代价值
    第三节 明确实现路径: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原则
        一、首要原则:开拓发展空间
        二、基本原则:守好发展底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2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2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3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