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1 03:46
  自1932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面世,异化问题便席卷全球,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学术界,社会主义是否存在异化并成为了人们争论的交锋。当时,许多学者围绕这个问题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今天笔者重提这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并非硬是要对此作出皂白之新,笔者试图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思想渊源,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理论中介,以发达工业社会为批判对象的法兰克福学派技术理性的批判理论为基点,站在现实的大地上重新审视这个问题。希望以史为鉴,为研究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生存困境问题寻求突破口,为最终实现和推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真善美的统一尽一点微薄之力。 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从历史源头上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一次全面大盘点,以期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有更客观的认识。为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性的指导。 第二章,主要是呈现所要研究的问题。本章首先简单地交代了论文写作的特定语境,其次,紧密地结合现实,列举了当今社会中三个典型的异化现象:消费异化、科技异化、文化异化。最后,分别对这三种异化现象进行了阐释。 第三章,主要是分...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缘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马克思之前的“异化理论”
        一、 霍布斯、卢梭的政治异化思想
        二、 费希特的“自我”异化思想
        三、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思想
        四、 费尔巴哈的宗教异化思想
        五、 赫斯的经济异化思想
    第二节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一、 马克思早期的人道主义异化观
        二、 马克思后期的历史唯物主义异化观
    第三节 马克思之后的异化理论
        一、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研究
第二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异化的论证与表征
    第一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界定及其特殊性
        一、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界定
        二、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特殊性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异化的论证
        一、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异化的可能性
        二、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异化的必然性
    第三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表征
        一、 消费异化
        二、 科技异化
        三、 大众文化异化
第三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问题之原因分析
    第一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问题之现实原因分析
        一、 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二、 技术理性的人文缺失
        三、 启蒙理性的无限膨胀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问题之观念误区探析
        一、 发展观上的个人主义
        二、 生活观上的享受主义
        三、 价值观上的功利主义
第四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扬弃之途径探析
    第一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扬弃之现实途径探析
        一、 异化扬弃的现实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现实人的需要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扬弃之主观途径探析
        一、 从理论层面上提升对异化的认知
        二、 建立合理的生存方式,树立天人和谐的思想理念
        三、 建立合理、公平的社会制度,优化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826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6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