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3 11:15
  马克思的人性观是具体人性观,是对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观的变革。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实现这种变革,从抽象人性观飞跃到具体人性观,就在于:首先,他不是从直观经验或主观想象出发,而是从劳动、社会关系规定、个体实践的整体出发将“具体人性”概括为人的“类特性”(即“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即劳动)、“社会性”(即社会关系规定性)、“个性”(通过个人独特的生活实践形成并发展着的个体独特性)的有机统一;其次,他理论建设的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对“人性是什么”这一理论问题进行抽象概括与归纳,而是对“人性何以可能”的现实问题进行探寻与实践。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高超之处就在于,它把人性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对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中的人性的具体表现即人的社会规定性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和工人的具体人性表现的研究,展开了对非人性、反人性的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理想人性的理论建构。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依据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动态
    第二节 论文研究的目标、方案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特色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性观概述
    第一节 “人性”相关概念辨析
        一、“人性”与“人的本性”、“人的本质”
        二、“人性观”与“人性论”
        三、“哲学人性观”与“心理学人性观”、“伦理学人性观”
    第二节 马克思之前诸人性观概况与缺陷
        一、马克思之前诸人性观概况
        二、马克思之前诸人性观的缺陷
        三、马克思对资产阶级抽象人性观的批判
第三章 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出场
        一、关于马克思“具体人性观”概念的使用说明
        二、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逻辑前提和逻辑出发点
        三、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逻辑架构
        四、马克思具体人性观与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区别
    第二节 马克思对具体人性的一般概括与具体理解
        一、“人的类特性”:劳动
        二、“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人的个体特性”:个性
        四、“具体人性”:多种规定性的统一
    第三节 具体人性的历史产生与充分发展
        一、把具体人性的生成诉诸社会关系规定
        二、把具体人性的充分发展诉诸人的“感性对象性活动”
        三、把具体人性的充分发展诉诸社会关系的变革
        四、把变革社会关系的任务诉诸“改变世界”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
第四章 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当代发展
    第一节 国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新解读与新发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新解读
        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新发展
        三、对上述关于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解读与发展的评价
    第二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具体人性观的创新发展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29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9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